黃吉華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011)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各類心臟病的終末階段,擴張型心肌病、瓣膜病、高血壓病、冠心病等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幾種常見發(fā)病原因。近些年,隨著高血壓病、冠心病的發(fā)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逐年遞增的趨勢。本研究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以美托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治療,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隨機將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為觀察組(n=57例)和對照組(n=57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心臟彩超、X線平片等檢查確診,排除活動性心肌炎、心臟瓣膜病、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急性心衰、合并有嚴重肝肺腎等器質(zhì)性心臟病者。觀察組中男36例,女21例;年齡55~75歲,平均(65.54±4.45)歲;病程1~20年,平均(11.15±2.46)年;疾病類型:擴張型心肌病8例,貧血性心臟病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6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5例,冠心病21例;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5例,Ⅲ級40例,Ⅳ級12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24例;年齡55~75歲,平均(65.50±4.49)歲;病程1~20年,平均(11.19±2.38)年;疾病類型:擴張型心肌病6例,貧血性心臟病3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8例,風濕性心臟病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17例,冠心病19例;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7例,Ⅲ級39例,Ⅳ級11例。觀察組及對照組病人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類型、心功能NYHA分級等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病人予以臥床休息、輕度吸氧、擴血管、強心、利尿、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癥治療基礎(chǔ)上加以美托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治療,美托洛爾(生產(chǎn)批號為0810007,由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起始劑量為6.25 mg/次,每日2次,若病人可耐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可將藥物劑量逐漸加至12.5 mg/次,每日2次。依那普利(批號為H20066383,由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初始劑量2.5 mg/次,每日2次,若病人可耐受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可將藥量逐漸加至7.5~10 mg/次,每日2次。兩種藥物以耐受劑量維持治療3個月,若治療期間病人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可酌情停藥或減量。
對比分析兩組病人的心功能指標[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DD)、心排血量(CO)]和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斷標準:(1)無效:治療后,心功能指標未見任何改善甚或加重;(2)有效:治療后,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均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級但未達到Ⅰ級;(3)顯效:治療后,病人的心衰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心功能達到Ⅰ級或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傆行?(顯效+有效)/各組總例數(shù)×100%。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處理及統(tǒng)計均采用SPSS 16.0進行統(tǒng)計,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的SV、LVEF、LVDD、CO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V、LVEF、CO均明顯高于對照組,LVDD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的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病人的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SV(mL) LVEF(%) LVDD(mm) CO(L/min)觀察組治療前 48.92±5.51 42.16±5.13 59.21±6.04 3.66±0.18治療后 79.95±6.75*58.89±5.99* 45.26±5.35* 5.79±0.28*對照組治療前 48.81±5.46 42.19±5.21 59.25±6.09 3.58±0.21治療后 65.58±6.16 47.74±4.75 51.28±5.67 4.46±0.24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98%(53/57),其中無效4例,有效18例,顯效35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93%(41/57),其中無效16例,有效16例,顯效25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臟泵功能衰竭所致血流動力學紊亂,臨床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主要采取擴血管、利尿、強心等治療,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康復率極低,病死率仍比較高。有學者認為[1],免疫異常、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激素過度活躍、心室重構(gòu)等是導致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發(fā)病因素。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過度興奮,可導致血漿中的兒茶酚胺水平顯著升高,心肌β受體密度下調(diào),全身外周血管收縮,心率加快,易誘發(fā)室性心律失常。此外,血管緊張素Ⅱ及醛固酮分泌的增加也會導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血管平滑肌、心肌等發(fā)生重構(gòu),從而促進了心衰的發(fā)展。這也為β受體阻滯劑和ACEI類藥物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
依那普利是一種長效的ACEI藥物,其主要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Ⅰ向血管緊張素Ⅱ轉(zhuǎn)換,起到抑制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擴張血管的作用。此外,依那普利還可抑制SAS和RAS,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減輕水鈉潴留,延緩心室重塑。美托洛爾屬于β受體阻滯劑,長期用藥可對交感-腎上腺素系統(tǒng)進行阻斷,并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恢復心肌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此外,美托洛爾還能通過抑制腎上腺素能受體,達到降低心肌氧耗,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改善心功能,逆轉(zhuǎn)心肌重構(gòu)的作用[2]。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SV、LVEF、CO均明顯高于對照組,LVDD明顯低于對照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與美托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的協(xié)同作用有關(guān)。
綜上所述,采用美托洛爾聯(lián)合依那普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