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森林 張翠 楊璽
摘 要:面臨高速發(fā)展的經濟,國家越來越重視貧困問題,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扶貧資金的管理是精準扶貧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扶貧資金審計在給精準扶貧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國家審計工作帶來了挑戰(zhàn)。因應時代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的背景下,以文獻分析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總結國內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現狀,厘清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下精準扶貧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國家精準扶貧資金審計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精準扶貧;扶貧資金;審計
一、研究背景
“十三五”是中國實現階段性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的關鍵時期,同時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齊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精準扶貧資金審計是“十三五”規(guī)劃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脫貧攻堅、邁向小康社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總體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貧困地區(qū)和特殊貧困群體,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救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就。近幾年來,國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扶貧資金投入總量穩(wěn)步增長,其中2016年扶貧資金總額超過600億元、增長比率達43.4%。在國家扶貧資金的大力支持下,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連續(xù)六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
扶貧工作作為國家的重點關注對象和新時期的熱點問題,受到了國內專家學者的重視。以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的時代背景為導向,反思目前我國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現狀,分析精準扶貧中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探討出解決對策。
二、我國扶貧資金審計現狀
(1)扶貧資金管理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加,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qū)的物質水平和生活質量,但扶貧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虛報冒領、擠占挪用和違規(guī)招投標等問題,甚至因盲目決策,扶貧政策貫徹落實不到位,導致資金大量浪費。
據相關資料顯示,新疆自治區(qū)察布查爾縣2015年安排財政扶貧資金576.5萬元用于新修防滲渠53.9公里,經核實,實際僅建設29.888公里,套取財政扶貧資金264.2萬元。湖北省巴東縣使用2010-2015年財政扶貧資金1130萬元興建民族文化活動中心,2013年項目完工,至今未對外公開,巴東縣民宗局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將該中心一層用于辦公,其余三層閑置。因此,加強扶貧資金的監(jiān)管力度和提高扶貧資金的審計問題十分必要。
(2)扶貧資金審計現狀
管好用好扶貧資金是有效開展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的重要前提。精準扶貧項目中,扶貧資金審計工作能否有效開展直接影響到精準扶貧的效果。據相關資料統(tǒng)計,2017年交叉審計時,發(fā)現系統(tǒng)內不符合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標準的疑點共14類57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存在身份證號重復655人,涉及記錄1314條, 存在貧困人口身份證號位數不符的98人。2017年6月,審計署在《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中指出扶貧資金在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個別地方存在扶貧舉措不實等問題。因此,在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下,發(fā)現扶貧資金審計中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勢在必行。
三、我國扶貧資金審計存在的問題
(1)扶貧資金審計透明度低、獨立性弱
我國精準扶貧審計工作的主體是政府,根據在審計署得到的數據,國家對于精準扶貧的資料公開有限。在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資金審計數據進行查找時,網絡上公開的數據也十分有限,這顯示了目前我國相關審計數據的公開程度明顯不足。審計機構的設置與政府密切相關,盡管近期已經在審計制度上已經作出一定的改進,但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府權力的制約。審計職權與政府財務會計工作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牽制,難以嚴格落實職責與權利。
(2)扶貧資金審計尚未普及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各方面的廣泛運用,審計手段的創(chuàng)新變得尤為緊迫,特別是在精準扶貧資金審計方面。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金審工程”三期建設工作,地方也緊跟中央步伐,遼寧、湖北和江蘇等地積極推進全省的“金審工程”三期建設工作和大數據審計應用工作。但是,精準扶貧資金審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公共基礎設施不健全、相關技術水平不成熟和缺乏相應素質的審計人員等困難,導致大部分貧困區(qū)縣尚未普及現代信息技術,未能搭建較為完善的數據收集、存儲和處理的技術系統(tǒng),依舊采用審計人員實地走訪調查的審計手段,不利于精準扶貧資金的監(jiān)管和扶貧資金審計工作的整改。
(3)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目標認識不明晰,績效考核仍需完善
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jiān)督,促進扶貧政策的有效落實。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應加強對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審查,防止出現虛報冒領、資金挪用、資金閑置等問題;另一方面,應該完善對資金使用合理性和經濟性的審查,防止出現資金分配不合理、資金使用不當等問題。從審計署和扶貧開發(fā)辦的公布的相關信息來看,我國的審計部門,通常只注重扶貧資金的撥付和收取是否合規(guī)、合法,很少關注到資金使用的效率和預期達到收益的情況?!敦斦m椃鲐氋Y金管理辦法》中提出的扶貧資金績效考核指標也傾向于對政府職能的考核,對扶貧資金使用產生的效益考核關注不夠,不能起到系統(tǒng)全面的績效審計作用,績效考核體系仍需完善。
(4)審計監(jiān)管效果有限,審計成果難以落實
審計監(jiān)督,是監(jiān)管扶貧資金使用和扶貧政策落實的有效手段。近幾年來,國家審計署充分發(fā)揮職能,加強了對我國扶貧資金使用的監(jiān)管,對促進扶貧政策的有效開展和扶貧資金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審計人員對違規(guī)使用扶貧資金的相關部門處罰權力有限,對于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并不能后續(xù)持續(xù)跟進,提出的措施缺乏針對性,導致相關部門對審計結果重視不夠,審計的監(jiān)管作用有限。整改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使得審計結果難以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
四、關于改進我國扶貧資金審計的建議
(1)增強扶貧資金審計的透明度和獨立性
審計單位主動把審計結果向社會公眾公開,是精準扶貧工作審計單位應該肩負的責任?!秾徲嫹ā?、《審計法》實施條例應該根據當前精準扶貧的實行狀態(tài)進行一定的調整,將公示制度進一步完善,對相關資金審計資料的公示時間、公示內容、公示形式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這些都將不斷推動扶貧工作的深化,促進我國的扶貧事業(yè)。
當政府審計運用于政府自己的工作內容,這使審計工作變得類似于“內部審計”,從而缺乏獨立性。在審計部門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獨立的監(jiān)督部門,對審計部門形成的報告做出實質性監(jiān)督。同時,還應該增加內部審計的完善程度,加強外部審計。因此,針對精準扶貧資金工作的審計應該聘請第三方機構作公共審計,由此增加審計報告的可信度。
(2)應用大數據,推進審計技術改革
1.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應加大對貧困地區(qū)的扶持力度,推動建設必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貧困區(qū)縣互聯(lián)網全覆蓋,為擴展大數據審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打下良好的基礎。
2.推動大數據審計應用。審計署黨組書記、審計長劉家義提出,對于審計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要做好數據的橫向和縱向關聯(lián),要加強大數據在扶貧資金審計中的應用,從而實現“精準管理”的目標。
3.培養(yǎng)精通信息技術的審計人員。大數據審計應用離不開“人”的作用,更需要高素質的審計人員做后備軍。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的規(guī)定,對地方審計人員重點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打造針對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大數據應用團隊。
(3)明確審計目標,優(yōu)化績效考核
實現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場攻堅戰(zhàn)。審計機關要堅持國家精準扶貧的基本方針、政策,對照脫貧攻堅的任務目標,把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優(yōu)化扶貧資金管理、規(guī)范扶貧資金使用作為工作的發(fā)力點。在日常工作中,進一步加大扶貧資金審計力度,下放部分權力,使其常態(tài)化,更好地發(fā)揮審計的監(jiān)督作用,突出“精準、安全、績效”三大主題。扶貧資金的高效利用還應該優(yōu)化扶貧資金績效考核,相關部門應建立健全扶貧資金責任落實、扶貧資金使用效益考評、扶貧資金整合等機制,做到扶貧資金管理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考核到位。
(4)強化監(jiān)管,積極落實審計成果
扶貧資金審計在加強對資金使用過程監(jiān)督的同時,對于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也要持續(xù)跟進。在審計項目結束后,審計人員應該根據項目存在的問題,提出專業(yè)性的意見,并積極跟進項目后期的整改工作,持續(xù)性檢查,保證審計成果積極落實。對于部分問題嚴重的地區(qū),還應積極落實責任,建立相應的考評體制,加強監(jiān)督,促進問題有效解決。
總之,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下精準扶貧資金審計在審計透明度和獨立性、審計手段、審計目標和審計結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國家審計未能充分發(fā)揮預防、揭示和抵御的功能,影響了扶貧開發(fā)工作的效果。通過實施審計手段技術化、審計目標具體化、審計結果公開化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提高了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推動國家順利開展扶貧開發(fā)工作。關于扶貧問題的研究尤其是精準扶貧資金審計的探討將是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貧困問題迫在眉睫,扶貧行動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寇永紅,呂博.財政扶貧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現狀及改進措施[J].審計研究,2014(04):19-22.
[2]安廣實,王一博.精準扶貧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河南省沈丘縣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2):54-56+66.
[3]李成.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的政府審計問題研究[J].納稅,2018(36):41-42.
[4]高潔.我國扶貧資金審計現狀及對策[J].齊魯珠壇,2018(05):49-51.
[5]屈煦煒,孟永佳.“精準扶貧”背景下財政扶貧資金審計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18(11):81-84.
[6]顏盛男,孫芳城,王成敬,蔣水全.精準扶貧政策跟蹤審計與問責路徑研究[J].財會月刊,2019(02):114-120.
[7]西安思源學院課題組.精準扶貧脫貧資金審計研究[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8(02):4-5.
作者簡介:
常森林(1997—),女,漢,重慶,本科,重慶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
張翠(1998—),女,漢,四川,本科,重慶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
楊璽(1998—),女,漢,四川,本科,重慶工商大學,財務與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