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衣核桃,顧名思義核桃殼像紙一樣薄,想必是用手一捏就能讓核桃開口,不必拿去墻角的門底下擱著,關(guān)門來夾,夾碎了剝?nèi)?。也不必用榔頭來敲,碎殼蹦得滿房間都是。但是我錯了,顯然“紙衣”這形容詞涉嫌虛假廣告,用手怎么按,用拳頭怎么砸,核桃殼就是不開口,弄得人悻悻然失卻了吃核桃肉的想法。
罷罷罷,還是回憶省力。
記得我父親特別喜歡吃核桃,他與我不一樣。我像大多數(shù)女孩喜歡嗑小核桃吃,那種用椒鹽炒香的,開著一半口的杭州小核桃,吃起來不要命。小時候牙齒也不懂得愛惜,“咔啦咔啦”咬。父親喜歡的是大核桃,一個大手掌只能握兩三只的大核桃,里面的核桃肉淡而無味,生的時候那層核桃衣非常澀嘴,每吃每后悔那種。父親是腦力勞動者,他是作家想象力豐富,大概是相信了以形補(bǔ)形那種傳說了,他過一段時間就要吃大核桃肉。
那時候,大核桃也不是隨便可以買到的,我家樓下是南貨店,每當(dāng)有好東西運(yùn)到,閑得沒事在南貨店學(xué)雷鋒幫著包三角包的我趕緊上報父親,總能捷足先登,用紙袋稱上兩斤捧回家。吃過晚飯,餐桌揩干凈,鋪上干凈的報紙,我們小孩子就要被召集起來干活了。父親指揮男孩子用榔頭敲核桃殼,女孩子剝?nèi)ビ矚⒑颂胰馊〕鰜?,盡量不要弄碎。核桃中間有個十字形的隔,需要巧妙地轉(zhuǎn)動幾下抽出來。
剝核桃時如果父親不在,哥哥偷懶會將核桃放在書房大門根部的底下90度開口處,然后往里關(guān)門,只聽得“咔啦”一聲,核桃輕松地碎開來,就像玩游戲一樣。但是如果關(guān)門的力度掌握得不好,核桃粉身碎骨就剝不出完整的核桃肉了。我何嘗不想玩,可我得交成果啊,都急得要哭了。怕父親回家發(fā)現(xiàn)書房門腳下的傷痕愈來愈多,以至于門合不攏了,還怕父親對碎成小粒粒的核桃肉動怒。
核桃肉剝出來,生吃顯然口感不好,父親有時吩咐油氽,就像氽花生米那樣,熱鍋冷油慢慢加熱到香味出來,然后撒上椒鹽。父親愛美食,見過的世面多,懂得烹調(diào)原理,他老人家輕易不動手,研究琢磨后,指揮改革,許是覺得油氽太油膩,決定鹽炒。
以前醬油店有賣粒子很粗的粗鹽,鐵鍋里放小半鍋粗鹽先炒熱,改中小火,放入核桃肉,慢慢炒,待到核桃肉也熱了,有點“窸嗦窸嗦”的輕爆聲出來,那是核桃姑娘熱得連蟬衣都穿不住,意欲裸裎的時刻,體香裊裊飄出來了,馬上熄火!一分鐘也不能耽誤,用粗孔的漏勺篩去粗鹽,將核桃肉攤在盤子里晾涼。炒得完美的核桃肉應(yīng)該是顏色微黃,欲焦未焦,手指一碰上去核桃衣立即能脫落下來的。那樣的核桃肉隔衣沾到一些鹽味,基本冷卻后脆脆鮮鮮,香得很哪。
小時候看哪本古代題材的連環(huán)畫時,看到過一個孝子賢孫為長輩剝核桃衣的情節(jié),就像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心思想是表彰那孩子很聰明。那個故事是說少年見核桃衣太難剝?nèi)ィ先顺云饋聿环奖?,想出用開水燙的方法。就見那個馬屁精又快又好地將一盤除去衣的雪白核桃肉捧到老祖宗手里,當(dāng)時我心中充滿了醋意,真是太要求上進(jìn)了。
回到今天,懷了會兒舊把我自己先感動了。每年冬天去食品店買現(xiàn)磨的核桃芝麻粉回來吃,簡直太粗俗。我拿出榔頭,坐了小板凳砸核桃取肉后想用鹽炒,家里沒有粗鹽,用那么多細(xì)鹽,炒過后扔掉太浪費了。突然想起家里有烤箱,用現(xiàn)代化電器與時俱進(jìn)不算丟臉??颈P底下墊烹調(diào)紙,鋪上核桃肉,均勻地撒些鹽??鞠漕A(yù)熱3分鐘后放入烤盤,開到150度左右,大約10分鐘后聞到香味了,我趕緊沖到廚房關(guān)火開烤箱門,因為沒烤好可以繼續(xù),烤焦了無法復(fù)原,烤箱還有個延遲溫度。這,就是美食烹調(diào)的手感,菜鳥與資深主婦的區(qū)別就在這里,而家長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做家務(wù)的英明也在這里。
好想念我的父親。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