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云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文化建設(shè)至關(guān)重要,它是一個城市氣質(zhì)的體現(xiàn),也是城市內(nèi)涵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雖然靚麗的外貌在某方面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但并不代表一個城市發(fā)展的質(zhì)量,而一個城市氣質(zhì)和風(fēng)韻的最終體現(xiàn),還應(yīng)該是文化。因此,文化建設(shè)尤為重要。
而在發(fā)展教育、科學(xué)、文學(xué)藝術(sh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wèi)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yè)的活動中,我認為文學(xué)最重要,因為健康、向上、豐富的文學(xué)能反應(yīng)時代精神,能激勵陶冶人們的情操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很欣慰我就生活在這么一個文化底蘊濃厚且已有1400多年悠久歷史的濱海城市,這個城市,不但注重物質(zhì)文化的建設(shè),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設(shè),正因為她重視文學(xué),所以《欽州灣文學(xué)叢書》《北部灣文庫》《六萬山烽火》(上下集)《北部灣作家叢書》《欽州文學(xué)家叢書》《欽州文化叢書》《欽州革命小故事》《欽州文學(xué)叢書》《欽州文史》《欽州作家作品選》《劉永福的故事》等一套套文化叢書、史書、故事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當我知道欽州將要出版一套《話說老欽州》時,高興之余后是凝重,出版這套書的意義非同一般,這將對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光大坭興陶技藝;推崇欽州名勝古跡;修復(fù)頻臨消失的古建筑群;搶救即將滅絕的老街古景,挽救將要失傳的傳統(tǒng)手藝;傳承身心健康的趣味游戲等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
當我知道我負責(zé)的是趣味游戲這欄目的時,我更高興,因為那個年代陪伴我們成長就是趣味游戲。我們那個年代,不但缺乏食物、衣物,也缺乏玩具,沒有電腦、沒有電子游戲、沒有機器人、沒有芭比娃娃,甚至沒有多少的文藝娛樂。但我們的童年很快樂,我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的狀態(tài)下度過的,雖然衣服穿得不漂亮,肉也不能天天吃,但我們在滿山遍野中灑下了歡笑;在粗糙不平的地板上留下了快樂;在水流不急的清澈河流里蕩漾了滿足……這些,都歸功于我們兒時玩的趣味游戲———跳膠絲、拋石子、丟沙包、跳房子、彈玻珠、翻花繩、滾鐵環(huán)、打陀螺、打水漂等等。難以想象,如果當時沒有這些游戲,那我們癡迷什么?該干什么?我們的童年還過得那么快樂嗎?每當想起這些,我都情不自禁地回到了快樂的童年,并涌動著要把這些游戲全都玩一遍的沖動。但很可惜,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能起到巧手、靈活、益智、健腦,鍛煉毅力、忍耐性,訓(xùn)練敏捷性、協(xié)調(diào)性和提高技巧和自身的健康的游戲已漸漸地淡出了生活,甚至湮沒。我感到可惜,我覺得這些對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和身心健康起起到推動作用的傳統(tǒng)游戲不能舍去。
為了紀念一下這些給我們帶來無窮樂趣的游戲,作為編者的我還是忍不住我重拾兒時的記憶寫下一些,只當是給沒有玩過這些游戲的小孩子的一點禮物吧,也給我們自己找回童年的記憶。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當今這個年代父母最大的一樁心愿,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孩子們被送進了各種各樣的補習(xí)班、興趣班、加強班,不管孩子們愿意不愿意。不管白天黑夜,周一周末都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唉,可憐的孩子們??!他們除了學(xué)習(xí)還是學(xué)習(xí),除了補習(xí)還是補習(xí)。偶爾,他們也有自己玩耍的時間,但大多數(shù)都局限在房子里,打電腦、玩游戲。要不然就淹沒在一大堆的電子玩具里。他們很少到大自然去走一走,到鄉(xiāng)下去走一走,以致于有些孩子對動植物張冠李戴:驢說成馬,鵝說成鴨;韭菜說成草,稻穗說成花。要命的是,居然認為南瓜地里長,紅薯樹上掛......他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開得艷但經(jīng)不起風(fēng)吹雨打。大自然是一本深奧、絕妙的書,沒有深入她的懷抱,就無法破譯她的浩渺、弄懂她的精髓。
他們的童真迷失在紛繁復(fù)雜的成人化的動畫片里;他們的童趣也沉淀在滿是負荷的書包中。他們的快樂只定格在能去肯德基;能上網(wǎng)打游戲;能參加一次少之又少的整晚興奮得睡不著覺的春游或秋游,躺下了還爬起來不放心地檢查一遍明天帶去的零食。還有偶爾地排著長隊去看電影,僅此而已.....他們的童年快樂嗎?他們的快樂指數(shù)又是多少?
自然而然地,我想起了我們的快樂童年。我們那個年代,雖然沒有滑板車、沒有奧特曼、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們有隨手可拾的石子走“母豬窩”、“拋子”;有滑溜的竹子配乒乓球“抓子”;有摸得油亮的棍子一五一十地“打狗”。還有隨地可撿的瓦片當碗碟樂此不疲地“煮飯、炒菜”過家家。這幾樣?xùn)|西雖然簡單,但我們可以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我們可以在沙堆中滾成條沙泥鰍,可以在十幾米深的土方中上一層一層地往下跳,那松軟的泥土柔軟得像棉花,感覺好極了。我們還可以拿著簸箕到小河里撈魚蝦,一直撈到夕陽墜落。也可以白靜整齊地去田里窯紅薯,然后逢頭垢臉地回家。我們還可以像野丫頭般滿山遍野地摘捻子、撿椎子,肆無忌憚地把笑聲顫落在荒野中。最過癮的是,還能自己制作紅櫻槍,然后雄赳赳氣昂昂的參加夏令營......快樂的事太多太多了。我們的童年似乎沒有憂傷、沒有失落,盡管我們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的也不好,但我們就像曠野中的蒲公英那樣自由自在地飛翔著、快樂著。
老實說,當我寫完這些能讓我回到童年的游戲時,我無限感慨,我們那個年代真的快樂無比,一袋石子、一條繩子、一個毽子、幾片破瓦、幾個玻珠就玩得天翻地覆、樂不思蜀。那時候的小孩子運動多,接觸大自然也多,吸收的陽光雨露也充足,所以身體很健康,很少患病。哪像現(xiàn)在的小孩子,弱不禁風(fēng),整天宅在家里,拼游戲、迷上網(wǎng)、泡電視,不和大自然親近,不和天地接觸,哪能經(jīng)得起風(fēng)雨?那能茁壯成長?希望他們也像我們一樣無憂無慮地放飛在大自然中,也希望他們撿起我們童年玩過的游戲盡情娛樂、健康成長!
孩子成長的過程除了知識的傳播、正確的教育重要外,身心的健康和快樂也同樣重要。要想花兒開得芳香四溢、開得絢爛奪目,那就要好好地保護它的花蕾。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