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虹
摘要:當前,素質(zhì)教育成為我國教學關注重點。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著重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健康發(fā)展。本文注重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并且對小學生教學的具體情況做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活;學生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3-0047-01
在小學語文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更為重要,把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重點目標來培養(yǎng)學生的考試能力。這種教學思想保守,考慮不全面,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趣味,不利于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的拓展。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營造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需要教師通過合適的方法來鍛煉。
1.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意義
1.1 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活動和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結(jié)合書本以及具體活動,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教師精心描繪,才能夠畫出精彩的作品。小學本就是為學生打下良好基礎的時機,語文更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探索知識,支持學生自主實踐。除此之外,學生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留心點滴小事,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語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1.2 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
現(xiàn)今社會不斷進步,學生也被要求多元化發(fā)展。學習生涯中最基礎的階段就是小學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承上啟下極其重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方法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養(yǎng)下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基礎穩(wěn)定、個性化的語言修養(yǎng)和溝通能力,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所有的知識以及豐富的想象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通過學生的認知能夠明確學生的需求,及時調(diào)整、改正錯誤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的潛能被充分開發(fā)。
2.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的策略
2.1 結(jié)合實際生活,運用生活經(jīng)驗。
理論來源于實踐,書本上的知識大多都是通過生活中反復實踐得知。為了提高課本內(nèi)容的感染力和接受程度,小學語文教學也應該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生活,這樣也便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體驗考慮在一起,有更多的思考與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活躍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啟發(fā)學生認真感受生活,在課堂上引入生活中常見的事例,結(jié)合語文知識,讓學生仔細思索,逐漸養(yǎng)成深思熟慮的習慣,從而提高授課質(zhì)量。舉例來講,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篇“烏鴉喝水”,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可以進行提問,問是否有學生見過烏鴉,選幾位知道的學生來分享所見所聞,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思想不斷深化,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反應了學生不同的思維模式;再通過計算題設備給學生展示烏鴉喝水的動態(tài)模型,最后擴展些與烏鴉有關的信息,利用這種教學方法,教師巧妙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有新的探索,以此集中學生的專注力,擴大語文知識內(nèi)容的感染力,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的意識。
2.2 營造開放式的教學課堂氛圍。
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營造輕松的環(huán)境,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獨立思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發(fā)揮學生的自覺能動性,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需要教師適應學生,以學生的“口味”為主,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首先,在教學思想要適合學生,教師應創(chuàng)建符合學生風格的教學方針,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了解知識、接受知識、主動學習知識。其次,在教學形式上要做到開放包容,要從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在已有的書本知識體系中幫助學生更詳細的理解語文,引領學生接受所學知識,運用科學的見解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困難。比如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周末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戶外采集標本,觀察動植物、自然景觀、社會景觀,讓學生自主聆聽自然,感受不同的聲音,學生會對自己的所聞有所想,有利于學生鍛煉自己的思維意識,更深入了解自我。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種活動,更要積極組織這種戶外活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然,更能夠使學生沉浸在思維的無限活躍中。
2.3 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這個過程不再是只有老師講授的過程,更多的是學生的參加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使學生得到滿足,這就需要教師更多的思考。而小學學生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教師提供更加優(yōu)秀的授課理念,來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為了更有力地促進學生多方面發(fā)展,教師可以選小組合作的模式取代過去古板的授課方式。在接下來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將查閱和了解的知識積極探討,進行思維的碰撞,而教師在布置完任務之后,可以在各個小組之間,幫助他們探討、糾正,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模式下,更能夠暢所欲言,帶來更大的進步。
3.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幫助學生激活思維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通過有效的互動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 黃春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2014,794(7).
[2] 谷衛(wèi)茹.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J].學周刊,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