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要:美術活動對幼兒來說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現(xiàn)在的農村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存在較多問題,如開展形式的單一、重技能輕情感以及內容和材料的選擇的局限等。本文通過分析問題的成因嘗試以策略來解決問題,重點以幼兒園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意美術組來提高幼兒教師的美術素養(yǎng),明確幼兒美術活動的方向,通過課程實施使兒童初步認識美術,從而感受美,欣賞美,并引導兒童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幼兒園? ?美術活動? ?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7-0187-02
美術活動對幼兒來說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現(xiàn)在的農村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存在較多問題,如開展形式的單一、重技能輕情感以及內容和材料的選擇的局限等。以教科研訓一體化共同體活動,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
一、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現(xiàn)狀和成因
目前,農村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存在較多問題。第一,幼兒園美術活動重技能技巧的習得,而輕視了幼兒美感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表達;第二,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內容和材料的選擇比較局限,輕視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的作用;第三,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開展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開展,教師采用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幼兒被動的模仿,缺乏自己的創(chuàng)意也失去了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形成此現(xiàn)狀的原因
(一)幼兒教師的美術素養(yǎng)層次不齊
本園是五軌制農村幼兒園,有幼兒教師30名,其中本科學歷有14名。本園教師大部分都是專業(yè)的幼兒教育學校畢業(yè)的有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但是每個教師的擅長領域不同,并不是每名教師都喜歡美術或者對美術活動很擅長。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課程改革的推進,美術活動被時代賦予了新的生命,一些老教師對美術活動觀念的還停留在以前,想要改變他們的觀念可能比較困難。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設施不夠完善
1.幼兒美術類書籍不夠豐富
根據統(tǒng)計我園的圖書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在設施方面更有獨立的圖書室和美術活動室,但是其中關于美術類的書籍比較少,在這為數不多的書籍中基本都是教師用書,幼兒的美術類書籍寥寥無幾。
2.幼兒美術工具的單一化
本園的美術活動基本上都是以蠟筆畫為主。每位幼兒有一盒蠟筆,水彩筆、水粉顏料、彩色鉛筆、炫彩棒等材料較少。當地特色的資源以及當地的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在美術活動中運用很少。
(三)家長美術教育理念的缺失
1.美術活動是“娛樂”不重要
本園是農村幼兒園,生源大部分來自農村家庭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幼兒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的家長認為學習寫字、算數、拼音才是有用的,美術繪畫活動只是“娛樂活動”并不重要,不會為孩子帶來任何益處,完全忽略了美術活動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
2.教育是教師的事,美術教育是教師的責任
由于農村幼兒園,部分家長的生活壓力較大,工作時間很長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家長的“文化程度”也導致在教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部分幼兒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中,教育就是你們老師的事情”。
3.重視美術技能的習得,幼兒畫的“像不像”比幼兒想畫什么更重要
在當今社會,美術特長班隨處可見,家長帶孩子參加這些培訓班所追求的就是幼兒美術作品成品的展示,滿足了家長極大地虛榮心,家長并不在乎這個作品是機械化的模仿還是教師灌輸的畫法,在家長看來,幼兒的樹或者花朵與教師的示范畫的很像就是勝利,幼兒想畫什么并不重要,這樣的想法導致了“功利性”的美術特長班越來越多。
三、調整策略
(一)建立學習共同體——本園創(chuàng)意美術組的成立
本園在之前在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美術教研方面已經有所研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將有共同愛好、特長的教師組織成一個共同體,十分有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將多位有著共同目標和想法的教師組織起來進行一個新形式教研組的開發(fā),嘗試以學習共同體的形式提升教師在教研組中的實際參與度,這樣的形式,因為成員有著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興趣而讓成員們不失研究的熱情,因為有了成員們共同的特長而讓教師在研究中有話可說、有技可施。因此,組建創(chuàng)意美術團隊并提升創(chuàng)意美術團隊參與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本形成創(chuàng)意美術團隊學習共同體。在創(chuàng)意美術學習共同體中,我們進行了許多的活動。
首先,本園通過每月一次的理論學習,提高組內教師對創(chuàng)意美術以及“學習共同體”的認識與理解。
其次,要求組內教師結合班級區(qū)域和專用室活動以及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展開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在幼兒感受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讓幼兒表現(xiàn)自我和群體的互動,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能力、領導才能和團隊合作精神。教師應該是引導者和支持者,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更好地運用相關的審美經驗和美術表現(xiàn)經驗,不斷的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能更好的發(fā)展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美術活動是讓教師和兒童成為學習共同體,教師在不斷實踐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技能,在促進兒童審美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形成正確的評價觀。
然后,每月組內教師一起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季節(jié)等條件,結合幼兒園當地地方特色紙管、紙盒等,并以幼兒園環(huán)保特色為切入點,運用自然材料、廢舊材料,根據不同年齡段,打破作畫的各種限制,制定本月的觀察目標以及共同確定如何開展本月的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并進行觀察記錄。
最后,每月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結束后,組內教師共同對本月的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研討,提出后續(xù)支持。
創(chuàng)意美術活動側重點在于以幼兒園環(huán)保特色為切入點,結合班級區(qū)域和專用室活動以及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運用當地地方特色紙管、紙盒等自然材料、廢舊材料,通過師師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合作完善幼兒園環(huán)境,在幼兒感受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使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我,讓孩子們群體的互動,嘗試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能力、領導才能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幼兒園美術教育設施的完善
第一,幼兒園應根據實際情況去添置美術活動中所需要的各種材料和工具,包括與美術相關的書籍、圖片、視頻以及美術類畫材等物品。
第二,幼兒園應該系統(tǒng)的組織各班教師還有發(fā)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和整理幼兒園周圍的各種資源,特別是本地特色的資源以及美術活動可以用到的自然材料,例如璜涇鎮(zhèn)本地的特色資源紙管、紙板以及農村中常見的生活資源玉米渣、棉花殼、小麥穗、各類木片、長短樹枝等,形成有效的資源長廊,教師和幼兒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自由拿取,方便快捷。
第三,幼兒園要用好社區(qū)資源,利用一切幼兒社會實踐的機會,不斷建構幼兒的審美經驗,如本園在春季會組織幼兒和家長到附近的社區(qū)大棚“春游”,欣賞各種各樣春天開放的美麗花卉,體驗春光的燦爛;本園在秋季會組織幼兒參觀社區(qū)文化站舉辦的“菊花展”,欣賞不同品種的菊花在風中搖曳的身姿,品味秋天的多彩。
第四,幼兒園除了可以利用家長資源和社區(qū)以外更要積極努力的爭取上級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支持,增大在幼兒園美術教育資金的投入,多多開展美術教育活動,例如在美術館、博物館、劇院、文化宮進行美術展覽等活動,不斷建構幼兒的審美經驗。
(三)家園聯(lián)系,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家長對美術教育的認識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如何轉變家長的觀念那只有家園合作了。首先,在上文中提到幼兒園要發(fā)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和整理幼兒園周圍的各種資源,特別是本地特色的資源以及美術活動可以用到的自然材料,讓家長在收集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生活材料對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再看到幼兒創(chuàng)意的美術作品,會很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其次,幼兒園必須開展與美術教育相關的專題講座并邀請家長來參加,讓家長明確美術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美術活動在幼兒成長中的不可替代性,轉變重繪畫技能輕幼兒情感表達的“功利性”想法,感受到幼兒參與美術活動時候的快樂。
最后,幼兒園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美術館、博物館、劇院、文化宮等地方舉行的美術展覽活動,在建構幼兒的審美經驗的同時,也要建構家長的審美經驗。不再以成人的視角要求孩子。
以上是本園創(chuàng)意美術組教師在改變目前幼兒園美術活動存在的問題所作出的嘗試和努力,當然這些措施和策略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本園教師會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希望幼兒能參加有益于他們成長的快樂的美術活動。
參考文獻:
[1]何燕.園本特色之創(chuàng)意美術課程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7,(25).
[2]趙飛,李新,彭華.區(qū)域旅游協(xié)作:實質、影響因素與組織模式[J].特區(qū)經濟,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