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雙武
【熱點直擊】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到來是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動力。而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將會成為21世紀教育行業(yè)最大的變革,這一點已經為許多國家所關注。目前,根據國務院、教育部的要求,我國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已在進行當中。
【知識鏈接】
一、古代中國
先秦、秦漢、隋唐、明清時期教育發(fā)展和教育變革的原因、主要措施、特點和歷史影響,尤其是西漢的太學、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等是命題的重要選點。
二、近現代中國
中國近現代教育在西方國家的影響下變革的主要趨勢、重要措施、特點和歷史影響,尤其是中國近代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及海外留學教育方式、方向的變化等是命題的重要選點。
三、當代中國
新中國各階段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趨勢、舉措、特點和歷史影響,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高校教育及基礎教育改革的特點、影響等是命題的重要選點。
四、世界歷史
世界古代、近現代和當代教育發(fā)展改革的原因、趨勢、舉措、特點和歷史影響,以及教育發(fā)展改革與同時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聯(lián)系。
【命題預測】
1.古今貫通,縱向考查中國古代、近現代、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舉措、特點和影響。
2.中外關聯(lián),將中國和世界歷史上同時期的教育改革進行比較,如比較其舉措、特點和影響的異同。
3.縱向考查世界古代、近現代、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舉措、特點和影響。
【試題猜想】
【例1】1961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提出的增加聯(lián)邦教育投資、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險、大規(guī)模減稅等立法方案均被國會否決,但他提出的加快太空開發(fā)的方案卻獲得國會的支持。這說明當時美國( )
A.順應知識經濟發(fā)展要求
B.政府壓縮“福利國家”開支
C.分權制衡原則受到沖擊
D.政府決策受到冷戰(zhàn)思維影響
[參考答案]D
[名師點撥]
20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提出的教育投資、健康保險等政策遭到國會否決,但加快太空開發(fā)的方案卻得到國會支持,這反映了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對外政策的傾向性,故D項正確;知識經濟是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率先提出的,故排除A項;材料中前三個方案的否決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壓縮“福利國家”開支,故B項的表述不準確;材料反映的是三權分立體制下美國政府運作的程序,故C項“受到沖擊”表述錯誤。
【例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舉選官制是中國文官制的基石,因為它的考試內容和形式正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因此,從隋唐時期開始它就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選官的主要途徑??婆e考試的主要內容是以宗法倫理為核心的儒家經義,與各種政務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籠絡讀書人,愚化百姓。科舉考試的形式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tǒng),經過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從初級到高級的層級考試選拔,統(tǒng)治者的意識形態(tài)已深深地灌輸到應試士子的心里,從而形成了一個有利于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
材料二 1861年,京師同文館設立之初只是一個單純地培養(yǎng)西方語言人才的機構。此后隨著其不斷發(fā)展,先后添設了撰修館、天文算學館和格致館……京師同文館對學生的升遷制度為:“大考績優(yōu),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館績優(yōu)學生,固有隨時派充總署翻譯,或赴有關衙門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職,或隨使出洋,或擔任教職,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兩次,可以投為主事。”……京師同文館選送的官員分派到各衙門,盡管為數很少,但由于其知識的實用性,無疑會對傳統(tǒng)的官員形成一定的沖擊,給傳統(tǒng)的衙門補充了新鮮血液。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逯慧娟《同文館與中國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科舉選官制的特征和影響。
(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古代科舉選官制相比,近代京師同文館選送官員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1)特征:科舉選官制是歷代選官主流;內容以儒家經義為主體;選拔形式開放;選拔程序嚴密、系統(tǒng)。
影響:促進文官選拔體制的完善;客觀上推動了古代教育的發(fā)展;促進了儒學的進一步傳播;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2)特點:更注重官員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官員升遷與其考試成績密切結合;任命以派充為主,選送為輔。
原因:西學傳入中國;挽救統(tǒng)治危機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求;近代教育改革的影響;官僚隊伍近代化的需要。
[名師點撥]
(1)這是“內涵和外延結合式”問題,也是“概括類”問題。
科舉選官制的特征:從“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選官的主要途徑”中,可以概括出“是歷代選官主流”;從“以宗法倫理為核心的儒家經義”中,可以概括出“以儒家經義為主體”;從“形式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tǒng)”中,可以概括出“選拔形式具有開放性”;從“經過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從初級到高級的層級考試選拔”中,可以概括出“選拔程序具有嚴密性、系統(tǒng)性”。
科舉選官制的影響:從官僚選拔、古代教育發(fā)展、儒學的傳播和統(tǒng)治秩序等角度來概括即可。
(2)這是“內涵和外延結合式”問題。第一問是“指出類”問題,從“知識的實用性”,可以概括出“更注重官員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在館績優(yōu)學生”的從業(yè)方向,可以概括出“官員升遷與其考試成績密切結合”;從“派充”和“選送”的人數來看,可以概括出“以派充為主,選送為輔”。第二問是“分析類”問題,聯(lián)系“1861年”“培養(yǎng)西方語言人才的機構”等信息,從西學傳入、維護統(tǒng)治、教育改革、官僚隊伍近代化等角度分析說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