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艾米莉亞.迦洛蒂》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劇本,后來者均向萊辛看齊。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被稱為除萊辛的《艾米莉亞.迦洛蒂》之后德國經(jīng)典文學中最具革命性的戲劇。兩部作品于不同時空遙相呼應,相似之處頗多。本文將比較重點放于兩位女主身上,即艾米莉亞.迦洛蒂與露易絲.米勒,致力于從不同角度剖析人物,加深理解。體驗德國文學中的歷史延續(xù)性,體味時代背景下女性生活境況。
關(guān)鍵詞:《陰謀與愛情》;《艾米莉亞.迦洛蒂》;女主
作者簡介:冀玥彤(1994-),女,漢,山西人,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2--01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是德國啟蒙運動時期市民悲劇開創(chuàng)者。18世紀市民自我意識發(fā)展影響下他突破封建時期英雄悲劇獨占鰲頭的局面及僅貴族能為悲劇主角,市民則無機會的嚴格等級規(guī)定。《艾米莉亞.迦洛蒂》便是最佳體現(xiàn),它是德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劇本[1]。弗里德里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是狂飆突進時期高潮之作。弗蘭茨.梅林曾說:“《陰謀與愛情》是除萊辛的《艾米莉亞.迦洛蒂》之后德國經(jīng)典文學中最具革命性的戲劇?!?/p>
兩部作品于不同時空遙相呼應,相似之處頗多。萊辛作品中人物類型創(chuàng)作對席勒的角色勾勒有很大影響,最清晰處莫過于兩位女主角艾米莉亞和露易絲之間平行式的“無辜”。
兩位女主均為小型市民家庭中獨女,父親執(zhí)掌教育大權(quán),但家庭環(huán)境地位有所差別??壳f園收成盈利和其他財富生存的奧多阿爾多.迦洛蒂明顯更勝一籌。米勒則是一個“城市音樂家,或者像某些地方人們所稱的那樣,城市樂師”[2],負責城市音樂演出并為宮廷教學。
成長于家庭象牙塔中的兩位女主,艾米莉亞與露易絲都被教育成虔誠,有美德,聽話的女孩。教堂和宗教在她們的想象世界及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艾米莉亞袒露過其熾熱的虔誠:“我內(nèi)心的虔誠從來不應比今天更真摯,更強烈:虔誠從來沒有比其應該展現(xiàn)出的少過”[3]甚至在婚禮當天她也想完成禱告,想法失敗時,她自我責備卻無能為力。不顧現(xiàn)實情況自我責備及她想要告訴阿皮阿尼教堂遭遇等想法都展現(xiàn)出她單純樸素的良知,即使我反省后她發(fā)現(xiàn)這種思想觀念的“固執(zhí)”是不恰當?shù)摹?/p>
宗教認知上露易絲與父親為同一戰(zhàn)線,但內(nèi)心矛盾重重:愛情與她對上帝的信條,即除了上帝之外不愛任何事物及人,陷入沖突。等級界限為上帝所想,超越界限不可寬恕,她的愛情觸犯上帝所定秩序,對此她不能也不想反抗。她想把“愛”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斐迪南與愛上帝等同起來,這并非能解決窘境。(如果我們因其杰作而忽視了藝術(shù)家本身,那么他會感覺受到了最高的贊美)[4]此想法在18世紀為一種異教表現(xiàn),被強烈批評。從劇中我們也可感受到現(xiàn)代主觀式的上帝信仰因素及她希望在天國實現(xiàn)愛情的想法。“今生我甘愿失去他。可是將來,媽媽-將來啊,當?shù)燃壊顒e的籬笆垮掉以后-當出身微賤的皮殼從我們身上剝落以后-人又純粹是人-我除去自己的純潔清白之外一無所有,可父親不是經(jīng)常講嗎,當上帝到來之時,金銀首飾和顯貴頭銜將一文不值,而心卻會受到珍視。那時候,我將變得十分富有?!盵5]露易絲作為市民代表在任何情況下都遵守誓言,直至死亡。但此點正好被陰謀家抓住并利用:一個誓言?一個誓言有什么用?--“仁慈的主人,對我們而言是沒用,但對她來說卻是所有”[6]我們完全感受到市民與貴族之間的價值觀沖突。
艾米莉亞與18世紀女性市民模范形象相符。她是那么自然,虔誠,純真,矜持,并關(guān)心著阿皮阿尼。同時艾米莉亞比很多德語文學中典型女性形象塑造更豐滿,她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覺的人,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是女性作為有效社會成員的承認并被闡釋為啟蒙思想早期形式。[7]劇終萊辛借奧多阿爾多之口表達思想,他為艾米莉亞展現(xiàn)出的活力感到興奮激動時曾說:“自然想要把女子塑造為杰作。但是選錯了粘土,把其捏造的太纖細了,否則你們的一切都比我們好”[8],此時艾米莉亞身上能夠看到和從前不同的內(nèi)心涌動表現(xiàn)。
少女貞潔均是兩部作品中心所在,兩位女主寧愿死亡也不愿失去自身美德與貞潔。露易絲曾這樣說:“你的女兒可以為你死,但是卻不能犯罪”[9]艾米莉亞則是真實的為貞潔而走向了死亡。兩人均被陰謀所害,前者以死守護貞潔,最終為父所殺,后者被斐迪南毒死。雖都為市民悲劇,死亡主題卻有所變化。前者強調(diào)貞潔,后者強調(diào)愛。市民家庭中,愛情為婚姻締結(jié)的真正原因,是與傳統(tǒng)家庭規(guī)則的完全決裂。艾米莉亞表現(xiàn)出無奈選擇,即以死反抗,而不是主動追求愛情。露易絲卻不同,她渴求愛情,盡管付出生命代價,同時斐迪南也以生命代價追求維護愛情?;橐鼍喗Y(jié)方式上,艾米莉亞是由父親許配給伯爵阿皮阿尼,實為等級相符結(jié)果;露易絲的家庭背景卻和斐迪南完全不同,兩人結(jié)合完全為自由戀愛。
注釋:
[1]余匡復:《德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第107頁.
[2]Friedrich Schiller: Kabale und Liebe[M].Ein bürgerliches Trauerspiel. Schwan, Mannheim1784. S.564.(文中外文原文均為筆者譯).
[3]Gotthold Ephraim Lessing:Emilia Galotti[M]. Christian Friedrich Vo?, Berlin 1772, S.314.
[4]同3,第572頁.
[5]同上,第574頁.
[6]同2,第614頁.
[7]Vgl. Klemme: Nach dem Vorhang. ?Emilia Galotti“ und Lessings Dramaturgie der kritischen Reflexion[J].S.194.
[8]Gotthold Ephraim Lessing:Emilia Galotti[M]. Christian Friedrich Vo?, Berlin 1772, S.368.
[9]Friedrich Schiller: Kabale und Liebe[M]. Ein bürgerliches Trauerspiel. Schwan, Mannheim1784. S.564.
參考文獻:
[1]Friedrich Schiller Dramen Band 1 in: Friedrich Schiller s?mtliche Werke in 12 B?nden[M].Hrgs.von Gerhard Kluge. Deuschter Klassiker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1988
[2]Theodor Pelster, Lektüreschlüssel.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Emilia Galotti[M].Reclam,? Stuttgart, 2002
[3]Schafarschik, walter, Erl?uterungen und Dokumente zu Kabala und Liebe[M]. Philipp Reclam jun,Stuttgart,1988
[4]葉雋:《史詩氣象與自由彷徨》[M].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