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y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他開創(chuàng)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態(tài)心理學的發(fā)展,奠定了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新基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
1.從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認真的成分。
2.從沒有所謂的“口誤”,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真實的流露。
3.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地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么困難。
4.人生有兩大悲?。阂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
5.沒有一個沒有理智的人,能夠接受理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qū),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jīng)癥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nèi)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人。
1.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于這種人。
2.應付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勇氣,能說明一個人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3.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yōu)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4.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xiàn)出自卑情節(jié)。
5.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復雜,而是你把世界變復雜了。
6.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里,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卡爾·榮格:瑞士心理學家。1907年開始與弗洛伊德合作,發(fā)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之后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揚鑣,創(chuàng)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他的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chǎn)生深遠影響。
1.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2.孤獨并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3.要對這殘缺的世界保持耐性,也別高估自己的完美。
4.對最強烈沖突的克服,使我們獲得一種穩(wěn)定超然的安全與寧靜感。要獲得有益而持久的心理安全與寧靜,所需要的正是這種強烈沖突的大爆發(fā)。
5.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6.一年中的夜晚與白天數(shù)量相同、持續(xù)時間一樣長。即使快樂的生活也有其陰暗筆觸,沒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詞就會失去意義。
艾瑞克·弗洛姆: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畢生致力于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切合西方人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精神處境。
1.每天安靜地坐十五分鐘,傾聽你的氣息,感覺它,感覺你自己,并且試著什么都不想。
2.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3.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4.最重要的是學會一個人單獨地待著,而且不看書、不聽廣播、不抽煙、不喝酒。有沒有集中的能力表現(xiàn)在能不能單獨地待著,而這種能力又是學會愛的一個條件。
5.正因為我們不能自力更生,所以只能把自己同另一個人連在一起,這個人也許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這種關系同愛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