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振江
黨員干部是各項工作的先行者、推動者和落實者,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改革發(fā)展的中堅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敢擔當、有作為是我們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檢驗領導干部對黨是否忠誠的標志之一?!按笫码y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惫磐駚?,許多有作為的“官”都以關心百姓疾苦為己任。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講的都是為官干事要敢擔當、盡好責、善作為。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意回避、躲避、逃避矛盾問題,懶政庸政怠政等現(xiàn)象,在一些單位和黨員領導干部身上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看問題“色盲”。不敢正視問題,刻意回避矛盾,對群眾的呼聲不是分析原因,尋找解決途徑,而是“色盲”加“散光”,嫌麻煩、圖省事,稀里馬哈,不聞不問。對別人的問題夸夸其談,對自身的癥狀諱莫如深、閉口不談或避重就輕,自我感覺良好,甚至以“歷史上最好時期”自居。二是擺問題“作秀”。動輒甲乙丙丁,問題一擺一串,把發(fā)現(xiàn)和梳理問題當作成績,把檢討問題作為工作務實的招牌,只講問題不解決問題,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熱衷紙上談兵,樂當“甩手掌柜”,表態(tài)多調(diào)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三是見問題“繞道”。不愿承擔責任和義務,習慣于上推下卸,遇到難題就拐彎,有了風險就“轉(zhuǎn)嫁”,甚至一味歸結(jié)為外部因素。對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或新官不認舊賬也不理舊賬,推三阻四、挑肥揀瘦,能躲則躲、能拖則拖。長此以往,造成矛盾問題積重難返,問題還是那些問題,弱項還是那些弱項。
領導就是領路引導,干部就要先干一步。解決棘手問題是極難攻克的堡壘,需要有“舍我其誰”的勇毅、“一夫當關”的膽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縣人民 “治三害”期間,背著干糧、撐著雨傘,撲下身子,埋頭苦干,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跡,為縣委書記立下標桿。面對福建東山這座人間荒島,谷文昌敢于啃硬骨頭,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事,不僅給海島留下一條綠色林帶,更在人心鑄起一座永恒豐碑??追鄙?、楊善洲、廖俊波……正是這些不同時期涌現(xiàn)的先進黨員,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自覺實踐以身許黨為民的價值追求,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力量。
“為官避事平生恥?!泵鎸ぷ髦械闹仉y點問題,各級干部要帶頭認賬、帶頭領責、帶頭坐陣,主動出擊,貼身緊逼。要用歷史眼光看待處理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復雜問題,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對列出的問題清單,既 “診脈”又“開方”,更要問“療效”,嚴防把羅列問題當成解決問題的不良傾向。堅決圍剿不聞不問的官僚主義,不較真碰硬的好人主義,不真刀實槍的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