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和學生工作時,若能正確分析學生個性心理,并進行針對性的有成效的工作,班級管理就會取得可喜進展;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學生個性心理,或不能進行有效的工作甚至束手無策,班級工作就會受到影響。實踐證明,要做好班級管理,必須從了解和研究學生著手,注重學生個性心理研究,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要善于觀察學生,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在學習生活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必然要表現出他們的真實行為和思想。因此,洞悉學生的內心世界,需要長時間的、不動聲色的觀察,并進行多方面的驗證。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觀察時,要注意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切記主觀臆斷,以免對學生心靈造成傷害。只有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礎上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
愛運動是十四、五歲孩子的天性,尤其是打球。一些男生球癮很大,中午打一中午球,下午聽課沒精神,晚飯后打球,然后汗流浹背地來上晚輔導,既影響自習的質量,又易傷風感冒,引發(fā)其他疾病。 這些學生課間也在教室里、走廊里玩球,弄得到處是污跡,對環(huán)境衛(wèi)生影響很大。打球是正當的體育運動,對于正處發(fā)育期的青少年,利用空余時間打打球,對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但不能過度。我跟學生約定兩條:一是嚴禁將球帶入教室。二是中午不能打球,晚飯后可以打,但六點前必須結束,做好上晚輔導的準備。學生們十分贊同。 我從不到操場上去干涉學生打球,后來聽其他班同學說,不知為什么, 一到六點差幾分,學生就自覺離開球場了。顯然,這是尊重學生的最好回報。要善于觀察學生,懂得寬容,以同齡人的心態(tài)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凡事都要擺事實、講道理,曉以利害,所有的禁令、約定都要合乎情理,都要使絕大多數學生心服口服,愿意自覺遵守,使少數學生的違紀行為沒有市場,班主任工作就會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要充滿愛心,信任學生,不與學生發(fā)生對抗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尊重學生人格,并善于進行“心理移位”,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 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班主任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班主任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發(fā)奮學習,戰(zhàn)勝困難,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相反,如果班主任不信任、不尊重學生,尤其在公共場合,哪怕是無意識地用羞辱的語言去刺激學生,在學生面前,你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礎和權力。 對善于做學生朋友的班主任,有哪個學生不喜歡呢?當然,朋友關系并不意味著對學生放任自流。要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而不兇,寬而不松,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一分嚴格之水,再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釀成教育的甘露。想了解和研究學生,首先就要熱愛學生、 信任學生,這也是教師應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從學生的心理需要上講,愛和信任是他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學生渴望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環(huán)境中成長。如果班主任能以發(fā)自內心的愛和信任對待學生,那么學生就會把你當做知心朋友,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三、要做好有心理障礙學生的工作
心理障礙是指學生在心理上,對促成自身身心發(fā)展正常因素的接收進行堵截,阻塞并產生的排他性。眾多事實表明:心理障礙嚴重地阻礙著教育教學的正常進行,不但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學生形成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學生自身會因心理差異增大、心理失衡而演變成心理障礙,教師由于責任心不強,導致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及教學中的隨意性,而引發(fā)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群體間的不良感染因素過多和不良的教學環(huán)境也會促成學生心理障礙。
作為班主任,對這部分學生不能歧視,還要給予更多的關愛。他們多半比較偏執(zhí),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不要讓他們耿耿于懷。他們一般不善交際,可以要求周圍同學主動跟他們搞好關系,遇事不跟他們較真。這部分學生多數缺少自信,知道自己有心理上障礙后,更加自卑,我們要幫助他們建立自尊。我讓這個學生參加籃球隊,結果賽了幾場,隊長因怕輸球未讓他上場,我做隊長工作讓他上場,他很高興。我有時有意找他做事,如掃黑板前的地,把垃圾送去倒了,表示我心中有他。
四、多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助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學生也是一樣。班主任為什么總是要帶著挑剔,而不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他們呢?要知道,學生是渴望賞識的,因為它就像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很難想象一個成天被挑剔的人,會不垂頭喪氣,會有成就感,會充滿信心。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熱愛生活,勇于實現自我的人才。我想,還是多給一點笑臉,多給一點贊揚吧。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優(yōu)點和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自我覺醒。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譏笑學生,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無形的鼓勵和鞭策,我們在工作中應及時地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例如,對于學習成績等各方面都表現很好的學生,可以經常鼓勵他們應向高標準看齊,不要浪費了自己這塊好材料;對于學習較差的同學,也不要歧視他們,而是鼓勵他們盡量爭取多學一點知識,同時盡可能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長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及時地給予表揚,使他們不至于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讓每一個學生都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是一個班主任的職責,切不可橫挑鼻子豎挑眼,讓學生充滿失敗感。
從總體上說,班主任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型關系,班主任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更多地幫助學生去發(fā)現、探求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特別重視師生關系,哪怕是最先進的技術,也只能對師生關系起支持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