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生活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大部分由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或其他親人帶。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與能力的發(fā)展。爺爺奶奶對隔代那種自然的溺愛和寬容使得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處于一般。對孩子們絕大部分人偏于溺愛他們作為監(jiān)護人主要以留守兒童的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們學習上的輔導,只注意孩子吃好、喝好,不在乎注意其他,況且心理方面大多也是愛莫能助。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把錢寄回去,孩子們有吃有穿就行了,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yǎng)、習慣的形成、學習的好壞他們也只能順其自然了。因此家庭教育意識也就逐漸淡泊了。由于農村學校環(huán)境較差實際困難較多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徒有盛名。真正的重點多數(shù)是放在提高學習成績上,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或難以顧及。父母的外出讓留守兒童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失去了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引路人,因此產生了較多的消極影響,如:心理上的孤獨,自理上的逆反。
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辦學的新課題,作為教師我們深知留守兒童所存在的問題,根據(jù)多年的經驗探索,我校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應采取這樣的方法:
一、強化留守兒童溝通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要協(xié)調好打工掙錢和照顧孩子兩者的關系。外出父母要經常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和孩子的學校經常聯(lián)系,掌握孩子的動態(tài),隨時了解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并及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要同監(jiān)護人及時聯(lián)系,同時經常通電話與孩子說話,經常與子女電話進行情感互動,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在異地,但父母的愛時時陪伴他們。為保障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作為學校重點在“三多”上下功夫:
1.多溝通,走進留守孩子的心靈
溝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頸的重要渠道。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悅無人欣賞,委屈無處傾訴,這是導致他們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隱患的重要原因。為暢通師生溝通的渠道,我們學校對“留守兒童”逐人建立親情關愛檔案、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品德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的“留守兒童”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心語信箱”“傾訴信箱”“視頻聊天室”“愛心廣播站”綜合活動室等,鼓勵學生通過親情電話、電子郵件、視頻等與家長、親朋保持經常性情感交流與溝通,讓“留守學生”的心里話有地方說,委屈有地方訴,心結有地方解。溝通的渠道暢通了,學生有了傾訴、交流、宣泄的陣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靈自然也就不再孤單了。
2.多教育引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成長習慣
習慣養(yǎng)成品質,品質決定人生。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衛(wèi)生等習慣,遠離毒品犯罪,學會自律、自立、自理、自強,從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礎。
3.多關愛,真情感化
通過開展結對幫扶、送溫暖活動等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愛意,家庭的溫暖,讓他們笑對生活,自強不息,陽光而快樂,真正把校園辦成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溫馨愛巢。教師要傾注真摯的愛給予留守兒童。
二、通過開展課程研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對于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而言,他們所上的小學大多為當?shù)氐霓r村小學,其教學資源比較貧困,師資力量相對不夠強大,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tǒng),微課在小學學科中的應用,《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狀況,整體規(guī)劃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有效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為學生提供了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新的學習模式。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建立自己的教學網站,開設網絡課程,進一步增加學習的真實性,開放性和實效性。微課,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適合個性化學習的新型課程資源。它的特點是,視頻內容短小精悍,一個主題,一個重點,一般5-10分鐘,基于網絡運行,學習方式自由便捷,適用于個性化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主要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切合學生需求,適合學生自學,時間和地點可以選擇,有很大的自主空間,只要有學習的愿望即可實現(xiàn),適應不同的學生,視頻播放可以調節(jié),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基礎和接受程度控制視頻的快慢,由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使那些平時反應慢的又羞于發(fā)問的學生能夠從容地反復觀看,較好地解決了留守兒童的學習。
三、建立健全當?shù)亓羰貎和】当U象w系
教育部門應統(tǒng)籌鄉(xiāng)鎮(zhèn)教育資源,盡可能使學生平等接受教育,力求學生學會兩種以上健身方法,養(yǎng)成勤鍛煉的好習慣,不斷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同時,當?shù)貙W校要加強與當?shù)蒯t(yī)療機構的合作,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力求學生能每年做一次體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康意識,從而使留守兒童更加健康的成長。臨時監(jiān)管人應加強對留守兒童身體健康的監(jiān)督,無論小病大病,及時就醫(yī)。采取綜合措施加強學校管理教育。學校真正用真愛點亮留守兒童的心燈,讓留守兒童真正體會到學校就是他的樂園,教師就是她的親人??梢栽谝韵聨追矫娓倪M: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詳細記錄留守兒童的學習、身心、品德的情況,使教師能有針對性地掌握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對癥下藥。
總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新型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群眾的期盼,社會的需要?,F(xiàn)代社會對于農村而言,留守兒童問題愈發(fā)嚴重,那么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對于留守兒童群體,我們要加倍關注,傾注更多的關愛,不斷提升其道德品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用我們的真情喚醒一顆心靈,傳遞一份信心,點燃一個希望。“灑下汗珠春風桃李,迎來碩果秋雨梧桐?!蔽覀兿嘈?,只要教師有母親般的慈愛,朋友般的真誠,同學般的友情、兄長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留守兒童教育的道路一定會鋪滿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