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梅
一、批判性思維相關文獻回顧
批判性思維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早期在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問答法”。他強調通過不斷采取詰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思考,而不僅僅單純地接受普遍奉為真理地知識。
現(xiàn)代意義上批判性思維概念的提出,從杜威的反思性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開始:大膽質疑、謹慎斷言。關于批判性思維的研究中,其中最著名的是the Delphi Research。該研究提出:批判性思維包括批判性思維技能和批判性思維傾向兩個方面。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詮釋、分析、評價、推理、解釋、自我調節(jié)。批判性思維傾向則包括尋找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自信心、探究能力、認知成熟度。北京師范大學陳則航教授指出發(fā)展批判性思維既要鼓勵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傾向,也要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技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盲從、盲信,而是具有批判性精神,對所遇到的事情以及所讀到或聽到的觀點和方法等有自己的看法,并具有分析問題、形成觀點和策略以及自我糾正等能力。
盡管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差別很大,國內普遍使用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解釋(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評估(evaluation)、推論(inference)、說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準(self-regulation)。
二、批判性閱讀教學的步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教師可將批判性思維中的解釋、分析、評估、推論、說明和自我校準等要素結合到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的任務中,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預測、提問、 假設、分析觀點、比較、解釋、評價、反思、論證等。
1.閱讀前——積極預測、激活已知
在讀前可以通過文章標題、圖片或者問題等預測文章內容、文體、文章出處或者作者的觀點等,并讓學生表達自己對這一話題的看法和理由。
例如,筆者在一篇有關Social Media的議論文的教學設計中,讀前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插圖(微信和QQ的圖片)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方式預測文章可能談及的話題,接著導入作者在駁論部分(第一段)的話題:The biggest criticism of social networking is that our young people are losing their offline friends to online friends.然后引導學生發(fā)表對于這一觀點的看法,并要求學生用具體理由支持其觀點。這樣不僅學生的預測、論證能力得到了鍛煉,也為閱讀后評價作者觀點打下基礎。
2.閱讀中——多次閱讀、深化理解
在學生對文章進行充分預測的基礎上,讀中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思維導圖+問題鏈”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多次批判性閱讀。
例如,關于Social Media的這篇議論文,第一段為駁論,第二到第五段為立論部分,作者在第二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別引用名人觀點作為論據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最后在第五段得出結論,為非常清楚的總分總結構,而且每一段都有明確的topic sentence。基于本篇文章的特點,教師首先給足時間讓學生第一遍整體閱讀文章,要求學生劃出每段的topic sentence,之后提煉每段的關鍵詞。以理解文章的表層信息并為下一步繪制思維導圖進行鋪墊。然后教師通過提問:How are these paragraphs organized? 讓學生再次閱讀、思考文章脈絡,并繪制思維導圖以呈現(xiàn)段與段、句與句的邏輯關系。在之后的分享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中的細節(jié),如通過上下文對生詞unfounded、empathy的意義進行推測、解釋。通過兩次閱讀學生不僅理解了文本、更通過思維導圖將其對文本的理解表述出來。在此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詮釋、分析、推理和解釋等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幫助學生梳理完文章結構之后,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鏈引導學生再次進行批判性閱讀: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What purpose does the first paragraph serve?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social networking? Why?
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passage?
在以上問題鏈的引導下,學生再次閱讀文本,通過關注作者的寫作目的、觀點態(tài)度、寫作方法等來提鍛煉其提煉、歸納、比較、分析等批判性思維能力。
3.閱讀后——評價創(chuàng)新 建構表達
批判性閱讀教學方法中,鼓勵學生質疑和反駁課文內容被公認為批判性閱讀的精髓,教師提問成為教師支架作用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批判性閱讀,以提升其分析觀點、比較、解釋、評價、反思、論證等能力。
例如,在關于Social Media的這篇議論文的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如下問題:Are you persuaded by the writer or not? Why or why not? 引導學生將作者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進行對比,評價作者的觀點,并基于文本內容分析作者論證過程的邏輯性、合理性和連貫性等,從而有理有據地進行評價。
之后,教師以家庭作業(yè)的方式給學生布置筆頭輸出任務,要求學生就本文所提論述的social media這一話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闡述理由,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結果可以得到清晰的體現(xiàn),從而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批判性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三、結語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審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將批判的思維方式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打造批判性閱讀課堂,以逐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