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靜
一、尊重學生人格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首先要學習并領悟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笔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被尊重。那么,教師要如何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呢?
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一顆仁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每位學生都放在同樣的位置上,不對個別學生搞特殊對待,不以優(yōu)等生、中等生、差生的評價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分類,而是應該做到公平公正,平等待人。第二,教師要做到嚴禁打罵學生、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嚴禁在言語上侮辱學生,侮辱其人格,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上的疾病問題,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嚴禁有任何傷害學生的言語攻擊和行為攻擊。
二、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該有一顆仁愛之心,以愛育人。在學校里,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友好的,民主的,密切的。教師要多關心學生在校時的學習和生活,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重要性、不可欠缺性。另外,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學校生活這一層面,而是應該多方面的,從家庭生活方面、社會交往方面等方面,多多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真正的心靈需求,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師對其的關心與愛護,帶給學生如母親般溫暖的感受,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學習、成長。學生感受到了愛,他們也會試著去關愛自己家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在這里,我分享一個我和學生之間的小故事。
在過去那段在鄉(xiāng)村小學校里的教書時光里,有一個女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記得那時,我教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我們班有一個女孩子,叫做法僧。聽到這個名字,你一定很意外,這個名字怎么會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呢?是的,這就是她的名字。當我第一眼看到她,她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僅因為她那別具一格的名字,還因為她是我們班所有的孩子中最高大、最黝黑的一個。她不太愛說話,很少露出笑臉,很少回應我的提問。就算是我與她面對面的溝通,她也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言不語,這讓我很是苦惱。正當我覺得我覺得我的所作所為均是無用功,無法得到她一絲一毫的回應時,我知道了她的故事。
那是一堂體育課,其他同學都興高采烈地去上體育課了,只有她一個人安靜地趴在教室的桌子上。正當我以為她不舒服時,我發(fā)現(xiàn)了她手臂上那些深深淺淺的燙痕,那是被煙燙過的痕跡。當我輕輕地撫摸這些燙痕時,她開口了:“老師,是不是很難看?”我答:“這些燙痕的背后一定有個故事,我想聽聽你的故事,你能和我分享嗎?”她沉默了好一會兒,終于說出了她的故事。原來,她是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孩子,隔壁村的尼姑庵收養(yǎng)了她,她每天要幫著師傅們干活,手臂上的痕跡就是幫忙收檀香時不小心燙的,很多時候,她都忘記了抹藥,就這樣,時間久了,變成了這些深深淺淺的燙痕……這時,我才終于明白她那別具一格的名字的由來,也才明白,為什么她能每次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自那次交流后,我的眼光常會時不時地注意到她,時不時地找她聊一聊……
又一次,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她的畫,在我看來,那幅畫很簡單,畫上只有一座小房子,一個小女孩。那是她內(nèi)心想法的寫照??!我覺得這是個機會,一個能夠進一步拉近我和她之間關系的契機。我學著她的模樣,也畫了兩張畫,讓她幫我畫完整。一張畫上是學校,另一張畫而是畫著收養(yǎng)她的尼姑庵;另外,我分別在兩張畫上的正中間用簡筆畫畫了一個小小的她。我讓她分別在兩張畫上面畫上這兩個地方里面會有的人,并告訴我這些分別是什么人。不出意外,她的畫上滿滿地都是人頭,她小聲地告訴我學校那張畫里有著老師,同學們;另一張畫里有著她的師傅們。我借著這兩張畫告訴她:“是的,這兩張畫里都是你日常生活里最熟悉的地方,這上面的人也是你最熟悉的人,這些人一直圍著你,他們都在你身邊陪著你,你并沒有被大家拋棄,大家都很關心你,所以你可以和大家說說你的心里話,融入大家,我們一直都在……”聊天的最后,我發(fā)現(xiàn)她笑了,雖然極淡,但卻讓我充滿了感動。自那次以后,我和她的師傅們好好地聊了聊,讓收養(yǎng)她的師太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心她;鼓勵同學們陪在她身邊,讓他們一起玩?!瓭u漸地,她的笑容越來越多,越來越燦爛。同時,她也能或多或少地幫助那些比她瘦弱的孩子,咧著笑嘻嘻的臉蛋搶著干活,和他人分享愛……我知道,那朵卑微的花正在無聲無息地綻放,綻放她那獨特的美。
此時,我才終于明白“每一個人都應該被這世界溫柔以待”的真正含義。那是我短暫的教書經(jīng)歷以來,第一次因為一個學生的改變而自豪、而感動。因此,我懂得,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次無聲的鼓勵,一次促膝長談的交流……只要教師能多關心學生一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感受到教師的溫暖,他們就能理解你,敞開心扉接受你,與你進行溝通,成為你的朋友。
三、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性發(fā)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潛在的天賦。而小學階段的孩子還處于懵懵懂懂的階段,這時候的他們充滿了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想法,想象力十分豐富。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同高年級的學生相比,就多了幾分敢想敢問、敢想敢做的態(tài)度。此時,教師就不能僅以孩子們的學習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好壞,而是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根據(jù)孩子們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促進他們的全面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孩子在適合他們發(fā)揮的空間里自由發(fā)展,讓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能更誠實、積極地面對自我,肯定自我,讓他們找到并發(fā)揚身上的閃光點,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
總而言之,我們應時刻牢記自己的角色——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以愛育人,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讓每個孩子感受到愛,從而學會去愛,讓孩子們在愛的教育和環(huán)境下認真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