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蕾
摘要:本文總結了財務管理對于學生的特殊意義,通過分析大學生的財務管理現(xiàn)狀,得到以下5個在大學生財務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有投資資金有限、支出不夠理性、投資參與程度較低、理財知識匱乏,投資盲目。并通過分析大學生財務管理的結構,指出提高大學生財務管理能力的主導力量教育部門、學校、家長、政府,并提出相關實踐方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理財能力;大學生
高校作為教育體系與社會的中間地帶,應當使大學生對將來在社會工作中所需要的相關知識進行初步的學習。財務管理作為個人財富積累的核心內容,具有較強普適性,應成為大學生學習中的側重點。
一、財務管理對于學生的意義
財務管理原本是基于種種理論,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對企業(yè)的投資、籌資、現(xiàn)金流(量)及利潤的分配管理。個人相比于企業(yè),對于資金分配管理的要求并不非常蕪雜繁復,但當個人不能較好的明辨自身需求的先后、輕重、大小、主次時,個人所持有的資金便不能合理分配運用,因而個人的財務管理(也稱理財能力)便難以實現(xiàn)。與步入社會的以工作為主的各種群體相比,學生群體的主業(yè)是學習,而非工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學費、日雜費等費用多由父母或他人供給,學生不擔負依靠自己的經濟收入維續(xù)自身正常生活的責任,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辨析財務分配方向的能力。
財務管理所涉及到的要素有五個:整體目標、投資、籌資、現(xiàn)金流、利潤。不論哪個方面,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目標,學生也不例外。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往往需要資金的參與,能使用資金幫助達成的目標,便是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需要使用資金的目標作一歸納整理,理出不同目標的財務管理需求的先后、輕重、大小、主次,幫助學生明晰財務管理的整體目標。
基于先前所述的“學生以學習為主業(yè)”,因而假定學生的籌資能力是一定的,則財務管理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一些基本的投資能力。通過財務管理,使學生能對資金在整體上具備一定的控制能力,可體現(xiàn)在現(xiàn)金流的運作之中。利潤則與投資歸一。
學生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財務管理能力,使自己的資金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進而達到“節(jié)流”的財務效果;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進而達到“開源”的財務效果。繼而學生使用自己更充沛的資金能力,推進其整體目標的達成。可以說在學生追求自己目標的道路上,財務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財務管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課。
二、大學生財務管理現(xiàn)狀分析
(1)生活費變多,但可有資金有限
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進行投資的資金來源以父母贊助為首,節(jié)約學費與生活費擠出的資金居次,兼職與打工收入為第3資金來源,獎學金與助學金為第4資金來源。伴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衣食住行等生活日用款項的支出變多了,大學生每個月得到的生活費也就變多了。
但大學生卻不能將每個月的收入盡可能的結余到下個月。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在月末時剩余的資金僅有不到300元,更有數量相當龐大的大學生還不到月末就已經把生活費花的一分不剩了。如此一來,大學生手頭能使用的資金便非常的少,往往碰到了必要的支出便花了出去,合理運用資金無從談起,進行投資更是沒有可能。
(2)支出不理性,資金漸漸流走
大學生支出的主要方面為日常生活,其他幾個次要方面分別是購物、聚會和出游,支出占比最少的是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方面的主要支出內容是飲食與服裝等。學習是對未來的投資,日常生活則屬于當下的消耗,從大學生的支出方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資金結構安排不合理。
飲食方面的花銷被公認為大學生支出的主要方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往往在吃飯時進行交際,因此可以說飲食方面的花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花銷。而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之中,許多去參加的需要支出的活動往往并非發(fā)自于本人的意愿,可以說這是一種捆綁消費,是不理性的消費。
網購也是一種經常出現(xiàn)的不理性消費的消費渠道。當今的廣告與促銷宣傳內容琳瑯滿目,誘惑力極強,大學生往往容易受誘。金額過大的支出款項往往會使大學生警惕再三,減少了大學生在較貴物品上的網購支出。但實際上使大學生支出過高的網購產品并不昂貴,但也超出了其同類產品的一般價格,正是此類網購產品的大量購買使大學生的生活費銳減,資金在一點幣商的不理性消費之中流失,導致大學生每個月的支出超過預算。
(3)投資意愿較強,但參與程度較低
據相關調查顯示,約1/4的大學生有通過投資更好的理財的想法,但并未實際參與投資,約1/2的大學生正在進行投資,約1/4的大學生沒有投資意愿。綜上可見,大多數大學生都有一定的投資意愿,但其中只有2/3的大學生實際進行了投資活動。
(4)理財知識匱乏,投資較為盲目
據調查顯示,有較小部分的大學生認為投資理財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須知投資理財說明了資本可以“增殖”,換言之,“錢能生錢”。沒能理解這一點,便難以“開源”。且具有相當數額的大學生是通過社會上的各種媒體、銀行、金融機構的宣傳來認識投資理財的。此類宣傳隱含著為廣告主增加收益的目的,因而宣傳往往夸大了理財產品的收益面,不能夠客觀展示投資理財具有的較高風險。通過理財的課程、講座等獲取理財知識的人數較少,還有一小部分人的理財知識則源于家庭環(huán)境。以上情況說明了大學生理財知識相當匱乏。
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大學生群體之中,還存在著許多大學生“跟風理財”的現(xiàn)象。這一部分大學生往往只是通過旁人的言語就進行投資,不但不具備相應的投資理財技能,也沒有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往往導致投資蝕本甚至血本無歸。
據調查顯示,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大學生群體中,收益很少及負收益的情況占‘半以上,說明大學生的投資水平較差。
三、提高大學生財務管理能力的具體措施
(1)教育部門設置理財課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理財體系
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水平低、參與程度低,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投資理財的知識與技能。而投資理財知識技能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理財教育的缺失。相關教育部門可以考慮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如小學、中學,設立投資理財課程,使學生有體系的、正規(guī)的學習投資理財,從而使財務管理能力得到直接提升。
(2)學校引導理財氛圍,消除理財誤區(qū)
當周身環(huán)境中沒有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的引導、良好的投資理財氛圍時,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行為便容易走向誤區(qū)。因為沒有專業(yè)人士的指點,導致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的領域缺乏正確的認知,因而產生恐懼心理,降低了投資理財的參與程度。學??梢酝ㄟ^引導,建立好的理財氛圍,對大學生展開理財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理財知識。
學校可以使用開設講座的方式供大學生長期、全面、大規(guī)模的了解理財知識與當下的理財狀況。甚至可以通過舉辦投資理財比賽,促使學生參與到投資理財中,促發(fā)學生的投資理財熱情,使學生對于投資理財的感知更加敏銳,消弭學生對于投資理財的陌生感。
良好的理財氛圍同樣可以通過家庭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財教育。因而通過家庭對大學生進行理財引導,同樣是可選方案之一。
(3)參與社會工作,培養(yǎng)理財意識
正如前文所說,大學生往往因為自己不承擔維生的責任,因而缺失了投資管理的意識。家長應當逐步減少甚至消除對大學生子女的生活費用的提供,有意識的鍛煉學生的投資管理能力。當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逐步減小甚而喪失,便會主動參與社會工作,如兼職等類型的工作。
我國目前各大高校往往與社會之間有著深刻的斷層,大學生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往往不能與社會接軌,因而大學生也就缺乏對社會的相應認知,繼而產生對社會的恐懼心理。這種認知與恐懼就包含了財務管理方面的一切。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工作的過程中,對社會有了清晰明朗的認知,便能逐步認識到父母提供的生活費用的原本價值,理財意識自然產生。
有了外在力量的壓迫,大學生會逐漸產生對投資理財的興趣,減少不理性的財務支出,并通過工作獲取可以進行投資的資金儲備。
(4)政府應加強金融監(jiān)管,減少投資者的后顧之憂
許多大學生進行投資理財出現(xiàn)虧損,都是因為理財產品自身存在著相應的問題。考慮到大學生嚴重缺乏社會經驗、風險防范意識較弱,政府及金融監(jiān)管部門更有必要對違法理財產品進行整治,取締非法貸款機構,積極傳播擁有相關資質的金融機構類目,降低大學生投資理財的風險。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方面的相關教育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缺失,筆者期冀各大高校能積極展開針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自己的投資理財體系,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馮歡.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狀況調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0):71-72.
[2]張志華.大學生理財能力培養(yǎng)及社會工作介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10):175-180.
[3]劉念.大學生投資理財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