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浩 杜永健
心靈手巧的人們將毛線織成各式各樣的服裝,卻從未想過它也能做成精美的圖畫。逼真的眼神、鮮艷的羽毛、鋒利的爪子……或許是因為材質(zhì)的特殊,毛絨畫所呈現(xiàn)的畫面效果特別立體,尤其是動物,感覺下一秒就要跳脫出畫面。令人意外的是,這種獨創(chuàng)的手工藝藝術(shù),競出自一位74歲的老人之手,他就是青島的工藝美術(shù)大師劉學山。
色彩斑斕的毛線,在劉學山的手中變成了作畫的“顏料”,而創(chuàng)作毛絨畫是他抒發(fā)情感的通道,也成為他生活中的樂趣之一。毛絨畫,這種活躍指尖的藝術(shù),也讓他如同五彩的毛線般絢爛。
從“偶然”變成了“必然”
自小就喜歡繪畫的劉學山可以說是自學成才?!拔覐男∠矚g畫畫,工作以后,雖然時間不多,但沒有完全放下,在業(yè)余時間也一直自己畫。在單位里,經(jīng)常繪制宣傳欄,也參與一些大型展覽的創(chuàng)作,時間長了,也為自己的繪畫打下了基礎(chǔ)。”
談及如何走上毛絨畫創(chuàng)作之路時,劉學山云淡風輕道:“一切都是偶然,或許也是必然?!蓖瑫r,他回憶起過去的時光?!霸缭谏鲜兰o八九十年代,電視就比較普及了,90年代以后,我經(jīng)常在電視中看到人們展示貝雕、沙畫、糧食畫、羽毛畫、布條畫等等,看到這些也刺激了我喜歡繪畫的神經(jīng)。當時,老伴經(jīng)常在家里織毛衣,會剩下很多不同顏色的毛線,我看到這些毛線感覺具備了作畫的條件。借助電視中其他藝術(shù)作品的啟發(fā),就想著動手試一試。應(yīng)該是在1997年,我就開始動手用毛線作畫。”或許理想與現(xiàn)實總是存在差距,剛開始創(chuàng)作的劉學山遇到了諸多困難,最初,他嘗試著將毛線剪成一段一段的,根據(jù)圖案的情況,用膠水粘貼,但是粘貼出來的效果很平面,缺乏立體感。后來,他就將毛線破開,制成棉絮狀,再進行粘貼,立體效果就有了明顯的提升,這讓他很欣喜。
“毛線不像繪畫顏料,能夠簡單疊加,獲取你想要的顏色。毛線的色彩比較有限而且很直接,因此,創(chuàng)作過程中講究一定的方法,將不同色彩的毛線一層層疊加在一起,逐漸形成自己需要的顏色。實際上,在創(chuàng)作時很受限。不過,通過20多年的摸索,我自己也逐漸形成了一套配色的方法和制作的流程?!眲W山如是說。
在摸索中誕生的獨門秘籍
1965年,劉學山離開青島去了勝利油田工作,這一待就是30多年。2000年,劉學山從單位退休便回到家鄉(xiāng)青島定居?;貞浧甬敵?,他清楚地記得,退休前就想著,退休后要有點愛好,不能總在家閑著。平日里,他喜歡樂器,參加了京劇團,而毛絨畫成為了他另一大愛好。臨退休時,他便開始研究毛絨畫。
談及毛絨畫作品,劉學山興致勃勃地拿出最近創(chuàng)作的作品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铎`活現(xiàn)的模樣實在是逼真,或許,正是因為毛線的這種特質(zhì),這幅熊貓看上去更有靈氣。當被問及毛絨畫要用什么樣的工具時。劉學山拿出了自己的工具小包。要說是小包一點都不為過,他也坦言,創(chuàng)作毛絨畫,工具十分簡單。小剪刀、小鑷子、曲別針、粉筆、毛筆、墨水,當然還有一盒五顏六色的毛線。
“我選用的毛線是化纖毛線,選它的原因也是因為它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絨毛比較細膩,再就是它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不掉顏色,同時不怕蟲蛀,并且不怕潮濕。其他工具也很簡單。除了這些,比較重要的就是底板了,一開始我用平滑的底板,用膠水粘,這樣的工藝比較復雜。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fā)這種老式纖維板上更為方便。這個板的粗糙面,毛線不用膠的情況下能直接粘上。有不平整或者不均勻的地方用曲別針調(diào)整一下就行了,比較簡單。不過,這種板的不好處就在于現(xiàn)在基本快淘汰了,不太好買。”劉學山說道。
1997年,劉學山開始研究毛絨畫,他坦言開始的一兩年特別難,毛線不容易成型,也不好控制,出來的效果和他想象的相差甚遠。也正因如此,他的早期作品更具抽象派風格,當時無處借鑒的劉學山只能悶頭自己研究、不斷摸索?!懊€不好定型,沒法固定,一開始很難抓住它的特性。再就是配色,例如,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你想要顏色,但毛線當中沒有,這是個很困難的事情。沒辦法,只能反復琢磨,后來才逐漸形成了成熟的作品?!彼貞浾f。
先用粉筆在纖維板上打底稿,再用墨水勾出輪框,后面就可以上毛線了。上毛線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要先淺后深,但是在一些作品中,比如動物的小爪子、胡須等極其細節(jié)的地方,需要先把白色埋在最下面,后面再逐層添加其他色彩,這樣才能出來活靈活現(xiàn)的效果。就是這樣一個說起來并不復雜的流程,是劉學山摸索了好幾年的成果。現(xiàn)如今,他的作品內(nèi)容豐富,不僅有他擅長的動物,更有花卉、風景、人物等等。
“從1997年開始,直至2005年,我感覺自己的作品比較成熟了,無論是技藝、配色還是完成度,都很成熟。而這個過程中的六七年,我也是經(jīng)歷了創(chuàng)作上的起伏,有困惑、有無奈,還好都沒有因為這些而放棄。一開始,動物的一只眼睛我可能就要做幾個小時,很難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現(xiàn)在這都不是什么難點,這讓我很欣慰。繪畫是我一生的愛好,而毛絨畫讓我仿佛打開了全新的世界?!眲W山笑言。
老有所為,樂在其中
已經(jīng)74歲的劉學山現(xiàn)如今仍舊每天在創(chuàng)作毛絨畫,很多時候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而辛苦從未擊退他對毛絨畫的熱情?!敖衲辏俏覀儑鴳c70周年的重要節(jié)點,最近我正在創(chuàng)作一幅相關(guān)的作品,想用‘龍作為主要元素,寓意著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同時代表國家騰飛,另外加上祥云的圖案?,F(xiàn)在只是初步設(shè)想,我先把主題龍的圖樣畫出來,后面想著讓它色彩華麗一些。”說到這些,劉學山的神情愈發(fā)激動。
這個傾盡劉學山心血的毛絨畫技藝想要傳承下去,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談及此事,劉學山坦言,真的挺難?!皩τ趥鞒?,雖然想但是也有實際的困難,想學這門技藝首先要有扎實的美術(shù)基礎(chǔ),而有美術(shù)基礎(chǔ)的年輕人很難靜的下心去學。手工的作品制作時間長、工序復雜、收益低也讓很多年輕人望而卻步;老人去學,想要當個愛好,但美術(shù)功底這一項又把很多人拒之門外,所以想要傳承并非易事。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國家開始重視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重視非遺項目的保護,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和訊號,讓我們這些手藝人對未來有所期待?!?/p>
當被問道,這么多年來,毛絨畫帶給他怎樣的樂趣時,劉學山表示:“毛絨畫是我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精神寄托。我的作品不僅可以自己欣賞,也被更多人認可,這個過程比較有成就感吧,通過它,我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借助青島民俗學會等各個平臺,我也帶著我的作品參與了很多的活動,通過多方的舉薦,獲得了很多的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獎項,對于我這個歲數(shù)的老人,我感到十分知足,對我也是一種鼓勵,老有所為、樂在其中不就是這么回事嗎?!?/p>
沒有哪一份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是不值得的,不知哪天,這份執(zhí)著所給予的回報將是影響一生的財富。劉學山對毛絨畫,是堅持探索,而毛絨畫給予他的可能是更多更多,在這樣的老人身上,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快樂,也看到堅持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