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在臨床上, 心力衰竭是常見的心內(nèi)科疾病, 主要由多種原因所致, 患者常出現(xiàn)心室負荷過重以及收縮力降低, 致使機體器官缺乏血流灌注而誘發(fā)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 死亡率較高。臨床上多采用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 但其弊端較多, 不僅會抑制鉀離子的外流, 還會延長心房心室有效不應期[1]。厄貝沙坦是一種血管緊張素(Ang)Ⅱ受體拮抗劑, 臨床上對其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報道較少, 因此作者選取本院收治的80 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 旨在探討厄貝沙坦對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咝墓δ艿挠绊?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在大連市友誼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二科就診的80 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咦鳛檠芯繉ο?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3 例, 女17 例;年齡55~70 歲, 平均年齡(60.0±3.4)歲;病程2~8 年, 平均病程(6.0±2.2)年;基礎(chǔ)疾?。焊哐獕? 例, 糖尿病4 例;病理類型:心肌病10 例、室性早搏15 例,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5 例, 高血壓性心臟病10 例。試驗組患者中, 男22 例, 女18 例;年齡55~70 歲, 平均年齡(60.0±3.6)歲;病程2~9 年, 平均病程(6.0±2.1)年;基礎(chǔ)疾?。焊哐獕? 例, 糖尿病3 例;病理類型:心肌病11 例、室性早搏15 例,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4 例, 高血壓性心臟病10 例。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基礎(chǔ)疾病及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
1. 3 排除標準 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重度神經(jīng)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等其他心臟?。虎谟袊乐馗哐獕?、重度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具有嚴重肝、腎、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不愿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 4 方法 兩組患者均積極控制基礎(chǔ)疾病, 采取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采用厄貝沙坦進行治療, 厄貝沙坦150 mg/次, 2 次/d 口服。兩組均治療15 d。
對所有患者進行靜息超聲心動圖檢查, 常規(guī)獲取標準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的二維圖像及M 型圖像, 測量LVEDD、LVESD, 采用雙平面Simpson 法在標準心尖四腔心切面測量LVESV、LVEDV 及LVEF[2]。
1. 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15 d 后各項心功能指標, 主要包括LVEDD、LVESD、LVESV、LVEDV 及LVEF。
1. 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5 d 后, 試驗組患者的LVEDD、LVESD、LVESV、LVEDV 低于對照組, LVEF 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 P<0.05
組別 例數(shù) LVEDD(mm) LVESD(mm) LVESV(ml) LVEDV(ml) LVEF(%)試驗組 40 45.0±5.2a 51.9±5.1a 93.4±21.1a 174.1±4.2a 53.3±7.4a對照組 40 57.8±5.1 57.7±5.0 113.3±21.0 185.5±7.3 46.3±3.9 t 11.1147 5.1361 4.2278 8.5609 5.2926 P 0.0000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疾病, 主要見于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 好發(fā)于老年人, 在發(fā)病期間會引發(fā)心律失常, 從而加重患者病情, 導致死亡率增高。心力衰竭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 其發(fā)病機制為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臟舒張和收縮功能障礙, 以致心排出量不足, 無法滿足機體代謝器官的需要[3]。近幾年來, 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ACEI)對于心力衰竭的治療有重要作用, 可以抑制心室重塑的發(fā)展。有學者認為其主要是通過抑制AngⅠ轉(zhuǎn)換成AngⅡ, 減少后者與AngⅡ1 型(AT1)受體結(jié)合, 從而抑制了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時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的長期激活。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ACE)的另一個作用是減少緩激肽的分解, 血管內(nèi)皮釋放更多舒血管物質(zhì), 此作用對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且不同的是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ARB)可以阻斷經(jīng)ACE 和非ACE 途徑產(chǎn)生的AngⅡ和AT1 結(jié)合。因此理論上此類藥物對AngⅡ不良作用的阻斷比ACEI 更直接、更完全[4]。因此, AngⅡ增高, 纖維細胞增生, 膠原蛋白活性下降, 心臟結(jié)構(gòu)重構(gòu)加重。
厄貝沙坦作為AngⅡ受體拮抗劑, 能夠抑制醛固酮釋放和血管收縮, 效果顯著。張井玉[5]使用厄貝沙對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哌M行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試驗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林青 等[6]使用厄貝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叩呐R床效果顯著, 并且對胃腸道反應、竇性心動過緩、QT 間期延長等不良反應進行了分析,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使用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后患者的胃腸道反應較少, 基本無竇性心動過緩、QT 間期延長等情況發(fā)生, 說明厄貝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在效果顯著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 采用厄貝沙坦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叩闹委熜Ч@著, 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但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 研究樣本例數(shù)過少, 觀察指標比較單一, 應該從多中心選擇患者進行觀察, 也希望廣大同仁繼續(xù)進行本方面研究為臨床治療提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