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多年的全國性微課大賽已經證明,微課能夠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與學生 學習。本文根據(jù)高職學生學習特點與課程現(xiàn)狀分析,通過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研究與實踐,摸索出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與實施方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單片機 高職
一、《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與高職學生學習現(xiàn)狀分析
《單片機應用技術》作為高職電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單片機技術的發(fā)展,涉及新技術新內容愈加廣泛,課程內容不斷更新與增加,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高效的教學組織。從實際的教學效果調查可知相當部分學生沒有達預期的目標,主要是新生層次參差不齊,在傳統(tǒng)教學集中授課模式中很難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長達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高職學生的精神難以集中且容易使人產生疲倦感;班級學生數(shù)量多,學生在課堂上操作練習時,教師難以顧及所有的學生;此外,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體系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容易養(yǎng)成平時不主動學習,在期末考核時突擊的習慣,未能從源頭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下的高職學生成長在網絡時代,通過提煉知識點,制作時長十分鐘以內,短小精悍的微視頻,適合他們移動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通過網絡將知識傳遞比傳統(tǒng)的實體課堂更加符合他們的學習規(guī)律。
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針對本課程,在項目化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微課開發(fā),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主動性,并選取多樣本進行案例實施,以及通過案例提煉出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一)“單片機應用技術”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在研究微課和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上設計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由前期分析設計、微視頻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微評價設計和反饋體系設計組成。
1、前期分析設計。以項目化為基礎,以“人人可看,人人能懂”為建設目標,重新梳理課程的教學內容,選取輸入輸出模塊、定時器、數(shù)碼管動態(tài)掃描等較適合通過微課方式傳遞的內容先來實施。
2、微視頻設計。微翻轉課堂的開展得益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根據(jù)“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將學習內容分解為微課程資源,制作成微視頻。微視頻制作可采用錄像、PPT等多種技術。根據(jù)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每個微視頻的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微視頻的設計要簡潔實用,重點突出,排除干擾信息,對非實錄的微視頻要配以適當?shù)奶崾疚谋竞途珶挼耐浇庹f。
3、教學策略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學習微視頻,完成教師所設置的教學任務卡;課前教師分析學生在線討論情況,獲取微課教學效果并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總結組織課堂任務。課堂里,學生可以在教師和同伴的協(xié)同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遇到一些本身難理解或難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微視頻相結合進行教學。
4、微評價設計。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的教學要求設計作業(yè)和考試方式,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并進行及時反饋。學習評價設計應包括學習結果評價、習題設計和開放式思考題的設計。根據(jù)微視頻學習內容,設計相應學習結果評價習題,以供學生檢查學習效果。開放式思考題的設計應有層次性,要適合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微評價體系的設計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提高了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
5、反饋體系設計。對學生而言,課外學習的進度、難度及意見可以通過網絡平臺、QQ群等傳達給教師。對教師而言,根據(jù)課堂師生互動情況、課外在線討論情況及學生習題完成質量獲取反饋信息,對教學進行反思,調整并優(yōu)化課程資源及教學模式。
以上設計通過實踐操作,對微課堂的組織形式進行修正。
(二)形成體系化的“單片機應用技術”微課翻轉課堂課程。在案例“微課翻轉課堂”的實施得到正反饋后,對項目化教學中的任務進行分解,分段制作段微課視頻,完成系列化的微課,并形成體系化的“單片機應用技術”微課翻轉課堂課程。如下圖1所示。
(三)“單片機應用技術”微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多樣本采集分析
同時選取多個班級,按照設計的微課翻轉課堂課程進行教學實施,并針對教學實踐進行多樣本采集及反饋修正,直至達到滿意效果。
(四)“微課翻轉課堂”實施模式提煉及推廣價值分析
對各個案例進行細致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微課翻轉課堂”的具體模型;并分析該模式在高職中的推廣價值。
三、結論
實踐證明,微課與翻轉課堂的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生更愿意主動探討學習,而不是“被動聽講”,學生的出席率、參與程度、自信心以及對課程的喜愛程度都較明顯的提高。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改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明昕.微課與翻轉課堂淺談[J].大學教育,2013 (23):29-30.
[2]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3] 楊延,鄭建雙,紀志成.基于PST的翻轉課堂學習空間實施效果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27(4) :79-84.
作者簡介:張錚(1974.04-),男,漢族,長興縣人,講師,研究生,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310018,研究方向:物聯(lián)網研究及應用
【杭州職業(yè)技術學院2018年度教研立項課題,編號JG2018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