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輝
摘要: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愈加重視,初中法治·社會學科是學生初中學習的重點學科,就近年來中考的命題趨勢而言,筆者認為,中考中法治·社會學科的命題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學生能否擁有一個良好的知識體系已經(jīng)成為了學生能否取得一個好成績的關鍵。但是由于初中生還沒形成自身得只是構架,法治·社會學科中非選擇題部分一直是學生的薄弱點,筆者認為可通過總結答題技巧等來提升學生答題效率和準確率,以求在中考緊張的氛圍下能夠穩(wěn)定拿分。本文就從現(xiàn)階段學生非選擇題答題時存在的問題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初中法治·社會非選擇題答題技巧結合案例做出了一些探索創(chuàng)新,望廣大業(yè)界同仁加以扶正。
關鍵詞:初中教學;法治·社會;答題技巧;探索總結
初中法治·社會是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中考的背景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應當積極的融入非選擇題的答題技巧,讓學生明白這些題應當怎樣去解答。在進行教學測驗閱卷的時候,教師應當積極地進行問題的總結,然后針對學生的薄弱處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再碰到相關類型的題目時候能夠快速地給出解答,真正的做到答題時準確、效率。答題技巧可以說是建立在學生對于題目的良好理解之上的,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獨創(chuàng)了非選擇題答題“三步通關”,學生根據(jù)這一技巧進行答題,不僅答題效率能夠得到保證,還能夠進一步的完善自身答案,使之貼合標準答案。
1 現(xiàn)階段學生非選擇題答題時存在的問題
1.1 非選擇題答題要求理解不深,難以準確答題
法治·社會非選擇題的出題大部分是通過一段材料的引導然后進行問題的設計的,這種問題一般是要求學生根據(jù)一定的原理進行分析和概括材料所反應的現(xiàn)象與問題,由此可見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相對較簡單,很難在考試的環(huán)境中真正的抓住“題眼”,進行材料的層次劃分,從而進行答題。非選擇題目是具有相應的答題要求的,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真正領悟了相關答題要求,才能夠?qū)ΠY下藥,否則答案驢唇不對馬嘴,也就妄費功夫了。
1.2 答案要點不清晰,難以抓住理論知識點
法治·社會學科非選擇題要求學生能夠在答題時分要點進行解答,這樣不僅有利于卷面得分點的采集,更是能夠讓答案顯得層次分明。但是由于初中學生對于題目的要求理解的不透徹,就會導致學生在進行解答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大段落地摘抄課本中的原文,無法進行分點論述。非選擇題在進行考查的過程中不僅僅對于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較高的要求,也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查,分點答題及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點,才能夠?qū)τ谙嚓P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
1.3 知識體系不成熟,難以把握解題方向
非選擇題想要答對,首要的就是需要把握正確的解題方向。中考過程中法治·社會的命題特點就是需要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提煉,然后進行答題,學生是需要根據(jù)實際進行情景模擬的,適度開放的題型反而讓學生無處下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相關知識點死記硬背,這種學習形式不僅極大地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讓學生無法靈活的進行知識應用,難以在解答的過程中形成穩(wěn)定的觀點,從而讓觀點確實。
2 初中道德與法治時政題材的解答策略總結
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生非選擇題答題基礎的薄弱處,因此根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近年來的中考命題趨勢和特點,針對中考答題要求創(chuàng)新出非選擇題答題“三步通關”,通過這一方法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答題效率,還能夠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完善答案。
2.1 第一步,觀察—閱讀材料重點,把握重點詞匯
面對非選擇題這類題目,首先要做的是仔仔細細的閱讀文章。觀察,也就是閱讀,首要的就是進行相關材料的閱讀認知,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閱讀:首尾法,即重點閱讀材料首尾句或者首尾段,把握材料的正確方向。詞匯頻率法,即通過觀察材料中的詞匯復現(xiàn)率來確定相關的解答方向。同一中心法,即通過不同材料段的中心思想,來總結命題的可能方向。這樣重點閱讀就能夠在剛剛接觸到相關題目的時候正確掌握方向,從而在這一方向框架下進行解答。
觀察完材料,就應當重點觀察題目,應當把握設問題干中的重點詞,將這些重點詞劃出來之后進行相關不同題目的解析。比如,設問的范圍,是所學習的相關知識點的哪一方面;設問的角度,比如為什么?怎么樣?是什么?根據(jù)設問的關鍵詞進行解析。非選擇題的命題是具有層次性的,因此在看題目時應當將所有題目看完,避免出現(xiàn)應當在下一題回答的知識點在上一題中寫出來。
例一、(10分)柑橘,性喜溫暖濕潤,耐寒性較強。一般4-5月開花,10-12月果熟。忠縣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心地帶,原是一片荒山,土壤貧瘠。忠縣政府出資引進人才、革新品種,實現(xiàn)了“花果同樹”,使忠縣變成了“花果山”。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下圖:
“花果同樹”指的是用“留樹保鮮”技術,使今年的鮮花和去年的果實同時出現(xiàn)在果樹上的一種奇觀。
圖一 忠縣地形圖 圖二 忠縣的氣溫與降水 圖三 “花果同樹”介紹
(1)依據(jù)材料指出,游客欣賞“花果同樹”的景觀最有可能是哪個季節(jié)?(2分)
(2)根據(jù)材料一,分析重慶市忠縣發(fā)展“花果同樹”景觀產(chǎn)業(yè)的自然原因。(4分)
【材料二】近年來,忠縣政府依托“三峽橘?!辟Y源,重點打造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推出旅游體驗活動。忠縣人還對柑橘進行了深加工,提高了附加值,帶動了當?shù)厝说木蜆I(yè)。“花果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銀山”。
(3)綜合材料,說說忠縣的成功經(jīng)驗對發(fā)展區(qū)域經(jīng)濟的借鑒意義。(4分)
解題思路:此題為地理題,答題過程中,首先應當認真讀題,了解題目真正想問的方向以及明答題要求,其次在卷面空白處列出本題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在答題過程中能夠查缺補漏,不斷完善。再次,梳理完知識點之后對于地理題的答題技巧進行回顧,比如題目要求分析重慶市忠縣發(fā)展“花果同樹”景觀產(chǎn)業(yè)的自然原因,那人文原因就不需要呈現(xiàn),最后要注重分點答題。最后,在遇到簡答題關鍵性的主觀開放性小題時,及應當符合課本知識點的理論基礎,又能夠進行自身主觀的開放性拓展,但是一定不要隨意答題,每個題目都具有其相應考查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