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榮 張傳慶
【摘 要】 本文通過調研陜西省11所高校1168名大學生的宗教信仰狀況,提出了高校防范宗教滲透的六點對策:學校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強化宗教事務管理,防范校園非法宗教活動;充分利用第一課堂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加強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隊伍的建設;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網絡監(jiān)管,提供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關鍵詞】 陜西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而堅持好、改進好、指導好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教育,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文化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倡導先進文化、促進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宗教工作會上強調:“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分析我國宗教工作形勢,研究我國宗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1]高校肩負著文化傳承、文化引領、文化傳播、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使命,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chuàng)造、傳承、保存,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既是民族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有堅定、正確的信仰,關系著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更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因此,堅持好、改進好、指導好高校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教育,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文化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倡導先進文化、促進高校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陜西省自古以來,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是全國宗教工作的重點省份。近年來,陜西高校先后出現(xiàn)了大學生信仰宗教的現(xiàn)象,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大學是青年學生人生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大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望強,對各種思想文化都有濃厚的興趣。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對宗教有了更多的了解機會,甚至部分大學生盲目地去追捧和信奉宗教。如何教育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正視宗教信仰和多元化下宗教問題,跨越信仰的迷茫和危機,成為陜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艱巨任務,刻不容緩。
本文旨在通過陜西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狀況,分析新形勢下陜西大學生的宗教觀及信仰特征,準確把握宗教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形成原因,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引導和處理大學生信教問題,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理宗教信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引導大學生理性對待宗教文化,樹立正確的宗教觀提供一定的視角參考和方法依照,這也是陜西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陜西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分析
本文通過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陜西省11所高校1168名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進行調查,以獲取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在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再運用SPSS19.0軟件對獲取的數據資料進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并分析均值、頻率和單因素分析等差異性,對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做出基本判斷和定量分析,并進一步分析當前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及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1、樣本特征
根據陜西省高校比較多的實際情況(截止2017年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總數達到83所),①按照學校不同層次、學校性質、地理位置、民族成分等特征,本研究從陜西省83所高校中選擇11所高校進行實證研究。11所高校涵蓋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中的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院校、??聘呗氃盒5?,分屬于西安、咸陽、漢中、延安、楊凌、寶雞等不同區(qū)域,包括: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延安大學、西安通信學院、西安郵電大學、咸陽師范學院、西藏民族大學、陜西理工學院、陜西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陜西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等??梢钥闯?,本研究選取的調查對象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采取現(xiàn)場發(fā)放、快遞郵寄和回收問卷調查方式。共收回調查問卷1224份,有效問卷1168份,有效率為95.4%。
2、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現(xiàn)狀分析
(1)對宗教的認識及大學生有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對宗教定義的認識與宗教教義教規(guī)的熟悉程度描述統(tǒng)計顯示,72.5%的大學生選擇了“正常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和社會意識”,說明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正確認知宗教,大部分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對宗教教義教規(guī)只了解一些或者是不怎么了解,選擇“了解一些”的占到了40.4%,選擇“不怎么了解”的占到了 33.6%,這兩項占到了74%。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大多數學生自己并不信仰宗教,對宗教的了解都是通過第二手資料獲得的相關信息,而非自身親自接觸得到的經驗??梢?,大學生信教的感性因素大于理性因素,顯示出信教的盲目性、隨意性和不穩(wěn)定性。因此,只要給予大學生正確適度的引導,就可以避免他們信教。同時也反映出大學生對于宗教的消極作用的認識不夠。
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顯示,接近80%的陜西省高校大學生沒有宗教信仰,出現(xiàn)這一情況和上述的陜西省高校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存在有關,說明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對宗教信仰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可以看出,信仰宗教的大學生比例為20.2%,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漢族與少數民族對于宗教的信仰比例有一定的差異,漢族無宗教信仰的占到了漢族學生總數的86.1%,少數民族大學生無宗教信仰的占到了少數民族學生總數的40.6%,少數民族大學生信仰某種宗教比是漢族大學生信仰宗教比的2倍。同時大學生黨員中也出現(xiàn)有宗教信仰現(xiàn)象,尤其信仰佛教居多,達到了21人。陜西高校大學生信仰佛教的人數居多,已經超過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數;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也已經逐漸進入陜西高校,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陜西省大學生的信仰和觀念;還有少部分其他宗教也已經滲透到陜西高校校園。可見,陜西高校大學生所信仰的宗教,一方面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尤其是佛教在我國傳播歷史悠久,且已經融入到民俗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當中;一方面是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的影響。
(2)大學生參加宗教活動情況。統(tǒng)計結果顯示,實際參加真正意義上的宗教活動的較少,參與“清真寺做禮拜”的僅占3.9%,參與“教堂禮拜活動”僅占9.2%,但參加寺廟燒香拜佛信俗活動的,卻有較高的比例,均占到了40%以上,說明當前陜西高校大學生對封建迷信還有較高程度的參與度,這些雖然與宗教有著明顯的差別,但也屬于個體信仰的一部分。信教與不信教的學生都顯示出對宗教本質認識的模糊性。信教學生大多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去選擇宗教,不信教的學生中大多數也并非正確完整地認識了宗教的本質、歷史、存在原因及與科學的區(qū)別后才選擇不信教的。大學生宗教信仰自身的困惑、苦惱和特殊的精神需求,從宗教中尋求和獲得的心理和精神慰籍價值取向明確,的價值取向顯而易見,大學生對宗教信仰的緣由在于而對宗教的理想追求與信念十分淡薄。
陜西高校大學生雖然“有規(guī)律的參加宗教活動”的較少,僅占到了5.5%,但是“偶爾參加”、“僅是好奇去過幾次”的卻占到了63.4%?!皬牟粎⒓印眱H占到了31.1%。說明陜西高校大學生整體上對于宗教活動還缺乏完全的免疫力。同時,低年級,尤其大一的學生參加宗教活動的頻率明顯高于高年級,低年級學生中宗教信仰人數較多的現(xiàn)象值得高校管理者和思政教育者關注,這也說明陜西高校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尤其在宗教信仰引導方面,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3)大學生了解宗教的途徑。陜西省高校大學生了解宗教的途徑主要是家庭環(huán)境熏陶、閱讀相關宗教書籍、網絡和電視、宗教圣地旅游,均占到30%左右,并且網絡和電視途徑所占比例相對較大。由此可見,學生的宗教活動主要集中在校外,某些課題教育也會部分涉及宗教內容,但校園內集中的宗教活動較少;學生網上參加宗教活動和通過網絡了解宗教的比例不低,這種現(xiàn)象應引起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對網絡輿情的監(jiān)控力度和對電視節(jié)目的審查力度,保證宗教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和正面影響。
(4)高校與大學生對宗教信仰的態(tài)度。陜西高校大學對宗教信仰的態(tài)度比較明確,選擇“宗教信仰屬于個人隱私不干涉”64.9%,選擇“不贊成大學生信仰宗教”和“堅決反對大學生信仰宗教”分別是8%和3%。當代陜西高校大學生總體上對他人的宗教信仰持一種寬容、理解的心態(tài),這與我國憲法規(guī)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相吻合。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陜西部分高校對大學生信仰宗教的態(tài)度還是比較模糊,選擇“嚴令禁止”和“管而不嚴”才占到25.1%,選擇“放任自流”和“不清楚”的占到了74.8%。目前部分陜西高校與大學生對宗教信仰的態(tài)度的不一致,也說明陜西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對大學生宗教信仰存在認識上的缺失,如何對大學生宗教信仰進行正確的認知與判斷,對推進陜西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陜西省黨委和政府須充分認識到“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tǒng)一” 。[2]
(5)大學生去宗教場所的目的。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去宗教場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參觀旅游和祈求幸福,選擇“參觀旅游”和“祈?!钡拇髮W生比例均占到50%左右,這也體現(xiàn)陜西省宗教旅游文化場所的興盛,這符合陜西省打造佛教旅游景點的實際,如法門寺、草堂寺、樓觀臺等,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參觀,其中就不乏大量的大學生。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宗教信仰動機多是某種暫時的精神追求,對心靈慰藉的探尋,對自己原有信念的懷疑,對現(xiàn)實生活的困惑。但是,少部分大學生“為信仰而去”的目的較為模糊,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理性的教育。
(6)大學生對國家宗教政策的了解。陜西高校大學生對我國宗教信仰政策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大部分的國家宗教政策有較高的認知,選擇“非常了解”、“有一些了解”的均達到了約50%。但對于“禁止學校傳播宗教,同時大學生不能從事宗教活動”的認知卻不夠,選擇“非常了解”、“有一些了解”的僅占到35.7%。對于宗教政策,很多大學生認為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暗含著鼓勵宗教信仰,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黨員可不可以信教,對于“共產黨員、共青團員不得信教”的政策,選擇“說不清楚”、“不怎么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占到了53.7%。這從整體上說明,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對黨的宗教政策能有明確的認知,但還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下功夫,教育大學生明確“共產黨員不能信仰宗教”。
二、陜西省抵御防范高校宗教滲透的對策
高校必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動權,教育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關鍵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牢,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
1、學校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
在中共中央16年16號文件中強調:“在國民教育中增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政策和宗教知識,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宗教觀,正確認識和對待宗教?!备咝叨戎匾暣髮W生宗教觀教育問題,正視宗教在校園中的發(fā)展態(tài)勢,高校黨委要統(tǒng)一領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大學生宗教觀教育的主動權,根據大學生思想信仰狀況和宗教觀教育工作狀況制訂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總體規(guī)劃,并對大學生宗教觀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宗教,樹立大學生科學無神論的觀念,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來正確認識宗教的本質,增強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與判斷能力,增強其正確看待現(xiàn)實與宗教世界的能力對宗教本質的認識。
2、強化宗教事務管理,防范校園非法宗教活動
高校要依照黨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根據教育與管理的特點,積極探索宗教事務管理的新型模式。首先,要依法加強對班級宗教事務的管理。嚴格規(guī)范和管理有宗教信仰的學生,積極引導信教學生到正規(guī)的宗教活動場所參加活動,防范宗教人士動員大學生參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及時依法勸阻、制止,嚴格防范可能在宿舍、教室等校園公共場所私設的傳教、聚會點、講座、交流會等,避免班級和宿舍成為宗教信仰滋長的溫床。其次,建立信息員隊伍,掌握學生宗教信仰狀況。只有信息清楚,才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未然。要建立以學生黨員、干部為骨干的信息網絡,充分發(fā)揮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摸查信教學生的活動狀況,避免學生被非法傳教人員誘導。再次,要正確對待信教大學生。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對信仰宗教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尊重他們的信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的同時,要積極引導他們“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祖國、維護祖國統(tǒng)一、促進社會和諧等重大問題上取得共識”,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擁護者和支持者。[3]
3、充分利用第一課堂進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
在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都應融入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內容,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應著重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宗教的起源、本質以及存在根源、發(fā)展規(guī)律、消亡條件;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應著重引導大學生掌握黨的宗教政策;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中,應著重引導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史、國情,特別是帝國主義列強利用宗教侵略中國的史實;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應著重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抵御宗教滲透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還應設立專門的宗教觀教育課程,系統(tǒng)的學習馬克思主義宗教相關理論是培養(yǎng)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手段。對宗教的好奇心常常是大學生接觸、傾向和皈依宗教的源頭。
4、加強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隊伍的建設
加強教育者自身的業(yè)務素質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根本途徑。提高高校宗教觀教育的效果關鍵在教師,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廣大一線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課堂講授有紀律,嚴格教育教學紀律,切實加強教材管理,在講臺上和教材中不得散布違背憲法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錯誤觀點和言論。同時要利用好與學生接觸最頻繁好輔導員、班主任等的工作隊伍,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輔導員、班主任與大學生朝夕相處,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不可替代。
5、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身心不夠成熟,遭遇到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的人生挫折時,促使大學生容易將心靈依托于宗教。學校應建立線下“心理咨詢室”和線上“心理家園”,選聘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以心理干預、專業(yè)心理講座(講壇)、心理測試、心理宣泄、心理診斷等多途徑,讓大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參與進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品質,在面對各種壓力、社會不公平現(xiàn)象和感到內心孤獨時正確調整心態(tài),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和抗壓力,避免大學生由于心理障礙而對宗教產生盲目的追逐和依賴。對一些宗教愛好者應及時找到愛好的原因,“對大學生面臨的思想、心理、情感、就業(yè)等問題予以幫助和解決,引導他們認清神的幫助的虛幻性,打消幻想,通過心理咨詢、黨團培訓、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方式解決實際問題?!?/p>
6、加強網絡監(jiān)管,提供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高校應加強對校園網絡信息的管理,從國家網絡安全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關注大學生的網絡信教動態(tài),及時清理有害信息,使“自由信息”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構建校園“紅色預警平臺”和“網絡信息安全平臺”,抵制“電子鴉片”和網絡宗教的侵蝕,凈化校園網絡環(huán)境。[4]學校要嚴把 “網絡關”,及時有效過濾不良宗教信息,對網絡行為和網絡傳媒進行監(jiān)控,包括對網絡行為的監(jiān)視、控制,確保網絡處于可控范疇;對傳輸的信息內容進行檢測和過濾,建立起防止宗教信息滲透的防御系統(tǒng)。[5]制定校園網絡信息安全制度和網絡行為準則,采取網絡注冊實名登記制度,由行政管理向法治管理轉型,通過法律手段確保師生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主體性地位不動搖,提高師生信息篩選和辨別能力,不被錯誤信息誤導,建立起個人“防火墻”。建立校園網絡信息安全的常設機構和監(jiān)管機構,完善聯(lián)席會議制度,加快校園網絡安全隊伍建設,形成輔導員、班主任、網絡管理人員的快速反應和聯(lián)動機制,及時處理網絡宗教問題,強化校園網絡虛擬信息的“過濾”,不能讓校園成為宗教傳經布道的講堂,確保學校信息安全。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還需要加強陜西高校宗教學術研究專業(yè)隊伍建設,處理好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等等,對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具有重要意義,陜西高校才能在實踐中有的放矢,更好地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注 釋】
① 從陜西省教育廳網站獲取的數據.
【參考文獻】
[1][2] 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報,2016.4.24.
[3]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 2016-12-09.
[4] 盧遠.對高校宗教滲透問題的再思考——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4(1).
[5] 莫岳云,李娜.境外宗教滲透與高校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幾個問題[J].瀟湘論壇,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