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提起湯顯祖,你能想到什么?“臨川四夢”?那跟我一樣,我也是一提到他就會想到這個,“臨川四夢”是指他創(chuàng)作的四個劇本——《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其中尤以《牡丹亭》最為著名,就連他自己也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
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清遠道人,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八月十四日,出生在江西臨川文昌里一個世代讀書人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其父湯尚賢,是嘉靖時著名老莊學者、藏書家;其叔湯尚質(zhì),酷愛戲曲,好像還從事過戲曲活動,其母亦是一熟讀詩書之人。
湯顯祖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耳濡目染,從小就養(yǎng)成了勤奮好學、嚴于律己的好品質(zhì)。他5歲開蒙,12歲能詩,13歲學古文,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舉,可謂少年得意,舉業(yè)順暢。
然而,造化弄人,湯顯祖直到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才考中進土。
此后,湯顯祖先后擔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及禮部祠祭司主事等職。由于他個性率直,得罪了不少人。萬歷十九年,他被貶官到雷州半島徐聞縣為典史。一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縣。
遂昌,當時還是一片蠻荒之地,湯顯祖一到任,就除虎患、制豪強重教化、課農(nóng)桑,把遂昌治理得井井有條,人謂“仙鄉(xiāng)”,而湯顯祖也被鄉(xiāng)民們尊稱為了“湯仙令”。
可是,自古“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萬歷二十六年,湯顯祖有感于官場的黑暗,遂向吏部請辭了遂昌縣令。
湯顯祖回到家鄉(xiāng)臨川以后,即在香楠峰下建了一個新宅“玉茗堂”,從此,開始了他“為情作史”“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的快樂生活。他的“臨川四夢”就是在這個時候?qū)懗傻摹A硗?,他還和友人一起集資創(chuàng)辦一個書院——崇儒書院。
湯顯祖一生光明坦蕩,不光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子女的要求也很嚴格。他還寫了一個《四香戒》:
不亂財,手香;不淫色,體香;
不誑訟,口香;不嫉害,心香。
常奉四香戒,于民得安樂。
警示子孫勿“亂財”、勿“淫色”、勿“誑訟”、勿“嫉害”。
又作《粒粒歌》,要求子孫珍愛糧食和書籍:
米粒粒,我所入,不愛惜之真可泣。書篇篇,我所箋,不愛惜之真可憐。何足可憐與可泣,窖粟藏書爭緩急。清遠樓頭笑一場,后輩誰開玉茗堂?無人解種豐年玉,不作書囊作飯囊。又作《智志詠示子》,要求子孫要有遠大的理想: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
惰士鮮明體,昏人無出意。
兼茲庶其立,缺之安所詣。
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
又作《望耆兒》,要求子孫要熱愛勞動,重視農(nóng)桑,萬不可養(yǎng)成游手好閑的毛?。?/p>
雨過杏花寒食節(jié),秣陵春色也依然。
閑游不是兒家業(yè),大好歸來學種田。
又,其《文昌湯氏宗譜·家訓》有云:
“恥者,有羞愧能有所不為之謂也。孟子日:‘人不可以無恥。又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故孔子不飲盜泉之水,恥其名之不正也;鐘離意不拜金珠之賜,恥其來之不潔也?!?/p>
“廉者,有分辨,臨財毋茍得之謂也。故以廉名者,非必巢由務(wù)光之輩,而后可尚也。茍道義無愧,則舜承堯禪,禹承舜讓,亦不害其共廉……是以原思有宰粟之辭,而孔子止之。曰:‘毋受之,無妨于廉也。齊王有兼金之饋,而孟子卻之,日:‘君子不可以貨取。
“忠者何盡已之心謂也。事君而不盡其心則為奸佞。為讒諂,當時非之,后世譏之。是必思君之爵祿我,匪徒富貴我也,以作忠望于我也。
“禮者履也,不可斯須去身者也。在天為天秩,在為人常體之則??上JハYt,失之則同歸于禽獸?!?/p>
正是在湯顯祖的循循善誘之下,他的五個兒子,個個都頗有乃父之風。而且臨川湯氏一族,自湯顯祖以下,十余世“或以文章傳、或以政事顯”,竟然還形成了一個“湯學”。再后來,臨川被譽為“才子之鄉(xiāng)”、“教育之鄉(xiāng)”,“湯學”之教,功不可沒。也真稱得上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