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欣
摘? 要:近年來,“小”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小”與不同類別的詞組合時有不同的語義和特點,進而形成了一個較為龐大的“小”族詞語群,其意義和用法的多樣性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關鍵詞:小;語法功能;原因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4--01
近幾年來,我們似乎越來越多地看到或聽到“小鮮肉”、“小姐姐”“小仙女”等等的新興詞語,這些“小”究竟有著怎樣特殊的意義?它們又為什么會被人迅速接受和使用呢?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小”的基本義項有六個:義項一是“小”作為形容詞,表示在體積、面積、數(shù)量、力量、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跟“大”相對),這是“小”的基本義;義項二、四也作形容詞用,分別表示范圍窄,程度淺,性質不重要和排行最末的。義項三標作副詞,表示短時間地,稍微。義項六標作名詞,指妾、小房。義項五是作謙詞,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現(xiàn)代漢語中“小”作修飾成分的一些新用法。
一、“小”充當修飾語的語法功能及意義
(一)小+名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小”常用來作定語修飾名詞,還可以修飾某些專有名詞和稱謂語,其中修飾普通名詞和稱謂語的用法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1.小+普通名詞
“小”可以加普通名詞也可以加抽象性名詞,一般表示其基本義即體積、面積、數(shù)量、力量、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跟“大”相對),如“小橋”“小魚”“小雨”“小朋友”“小板凳”“小零食”等等。有時這樣的搭配還可以表示出很多引申義,如“小動作”并不是指動作小,而是指暗地里做的干擾集體的動作,也指某些不正當?shù)幕顒?。再比如“小金庫”不是單純表示金庫的?guī)模小,而是指違反法律法規(guī),未列入符合規(guī)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及其形成的資產,現(xiàn)也用來表示家中成員的私房錢。類似這樣的詞還有很多,如“小鮮肉”是近年來網(wǎng)絡上對美少年的稱呼等。
2.小+稱謂語
用“小”修飾親屬稱謂一般來說是體現(xiàn)“小”的輩分低、年齡小的語義特點。如:小叔子、小姑、小兄弟等等。而近來“小姐姐”“小哥哥”的說法越來越普遍,這里面的“小”并不是單純指年齡小。這一說法其實來源于日本,日本人只有稱有血緣關系的哥哥、姐姐時才會叫作“哥哥”“姐姐”,對于沒有血緣關系的會在稱謂前加一些說明。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渠道傳入中國并流行開后廣受年輕人的喜愛,帶有“對于高顏值人士的一種喜愛、尊敬和羨慕之情”,所以并不局限于對年齡的描述。而對于兩廣地區(qū)、山東地區(qū)或者天津來說,“小姐姐”就是用來專指年齡較小的女性。所以說這樣的用法既是外來文化,又是地方傳統(tǒng)。看似普通的三個字卻擁有豐富的內涵。
(二)小+謂詞性成分
1.小+動詞
這個用法的“小”作副詞,一可以表示短時間地,如“小睡”“小聚”等,二也可表達“稍微”、“有點兒”,如“小醉”“小試”等。三是感情色彩的“小”與動詞的組合,這一類組合中的“小”的具有有貶義色彩,表輕視義,如“小瞧、小覷、小看”等。能在“小”字之后出現(xiàn)的動詞常是心理活動動詞或行為動詞。
2.小+形容詞
這種搭配出現(xiàn)了很多時髦的新詞,比如“小清新”“小興奮”“小郁悶”“小美好”“小激動”“小緊張”“小浪漫”等等,這些詞在使用時常與“一點兒”搭配,形成如“有點兒小激動”這種形式?!靶 迸c形容詞的搭配主要在年輕人中使用較多,“小”主要修飾的是一般的性質形容詞或表達心理狀態(tài)的詞,可以簡明而俏皮地表示程度的輕微,代替了“比較”“有些”等傳統(tǒng)表程度的副詞,起削減中心詞程度的作用,在修飾一般的性質形容詞時,還可以表達親切、喜愛的情感。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小”字新用主要出現(xiàn)在“小”與名詞和形容詞的搭配中,那么這樣的新興詞語又是怎么逐漸流行開來且具有生命力的呢?
二、流行原因
(一)“小”字新用符合原本的語法規(guī)范?!靶 弊直旧砭涂梢宰鲂稳菰~和副詞修飾體詞性和謂詞性詞語,新用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搭配,符合大眾的認知規(guī)律。這是“小”字新用能迅速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隨著中外文化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人們的文化心態(tài)也發(fā)生著變化,在詞語的使用上也有著求新求異的社會心態(tài)。現(xiàn)代漢語新詞使用的人群多為年輕人,年輕人喜歡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因此他們喜歡用新奇有趣的語言來張揚個性。
(三)符合大眾追求語言效率的原則。當今社會是個開放性的社會,高效率是時代的特點與要求,對語言來說,最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證準確無誤的前提下,用最簡潔易懂的手段達到交際的目的。相對于其他表程度的詞,如“有點兒”“比較”“有些”等,“小”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求簡的原則。
(四)增加了原有詞義的感情色彩,使語言更加豐滿有趣。在表達諸如“后悔” 、“緊張”、“尷尬”等消極、負面的情緒時,說話人一般不太愿意過于顯露內心的真實感受,而“小”恰好可以幫助說話人委婉地表達真實的情感, 同時增添一些自我調侃的意味,而一些積極、正面的情緒,如“激動”、“興奮”,使用時在前面加上一個“小”則有嬌慎,可愛之感。
綜上所述,“小”字具有較強的能產性,是具有豐富語言表達力的結構形式,適應了語言經(jīng)濟簡明的性原則,順應了時代需求,它的出現(xiàn)和傳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383.
[2]李慶.“小”的語義演變及其搭配組合[D].廣州:暨南大學,2012.
[3]杜學增.語言與文化[J].德州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