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娜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明確提出:“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夠根據不同的情境和自身的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睂W生在學校的學習,最終目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發(fā)展能力。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發(fā)展終身學習能力,落實核心素養(yǎng),是擺在每個物理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件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是我們針對以上問題的解決開展的一些實踐活動。
轉變方法,預習閱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習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將是高投入低產出的。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極其重要的一種措施,它為課堂的合作探究學習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
每學期初,我們要求學生在拿到物理課本的第一時間,就要對物理課本進行通讀,使學生對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粗淺的認識,初步建立一個知識框架。在學習每一節(jié)物理課前,要求學生至少閱讀兩遍本節(jié)的內容,至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本節(jié)課學習什么內容?②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舊知識有哪些?③你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④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能解決或解釋生活中的什么問題或現象?⑤預習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有哪些?與之對應,每節(jié)課教師要用一定的時間檢查預習情況,結合學情,展開教學。通過這種形式的鍛煉,喚醒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潛能,掌握了自主學習方法。
挖掘教材,方法化隱為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理問題研究的方法是解決教學難題的利器。物理教材隨著物理知識體系的展開,有許多物理問題研究的方法隱含其中,近幾年的中招物理考試題也注重物理方法或思想的構建過程。我們應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這些物理方法,優(yōu)化教學設計,將這些方法化隱為顯,使物理知識的學習與物理問題研究的方法有機融合,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在概念形成、規(guī)律發(fā)現中發(fā)展思維,逐步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和科學態(tài)度,切實發(fā)展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初中物理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方法有:①控制變量法,如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等問題都采取此種方法。此方法在物理實驗中應用最多。利用控制變量研究物理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使學生學會學習。②轉換法,如物理實驗中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分子的運動、電流的存在、測不規(guī)則小石塊的體積、探究電熱與電流電阻的關系、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等研究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這種方法。③模型法,如光的傳播路線和方向用光線表示、用電路圖表示實際電路、引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用一條直線或曲線表示杠桿等。④類比法,也叫“比較類推法”,如電流、光學的應用等,這種方法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⑤實驗推理法,如真空不能傳聲、牛頓第一定律。⑥圖像法,如熔化與凝固實驗、研究液體的沸騰實驗。
以上幾種物理問題研究的方法,并非是一個實驗中只能應用一種,很多時候研究一個問題需要采用多種方法,在章節(jié)教學中,分散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每節(jié)或每單元結束后總結學到的物理方法;在總復習時,分專題歸納總結,讓這些方法的具體運用在學生頭腦中有清晰的認識,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知道“如何學”。
精講習題,學會遷移運用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習題的教學,它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離開習題教學,學生的學習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習題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做題,更要以學生能應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的。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從本質上說,過程就是方法,方法就是能力。典型的物理例題,既為學生提供解決物理問題的范例,又為物理方法體系的構建提供結點,體現物理思想,揭示物理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精選精講典型例題,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分析和解決,幫助學生正確地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問題,掌握解題思路、方法和步驟,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例題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問題:一瀑布的落差(瀑布頂端和低端的高度差)約為100米。在0.1秒內有18千克的水流過瀑布頂端,經過4.5秒落到瀑布底端。質量為18千克的這些水從頂端落到低端的過程中,重力的功率約為多少?學生初看題目時,會受多余條件“0.1秒”的干擾,而去思考諸如流量、流速這些與本題毫不相干的因素,從而影響問題解決的方向和速度。教師解決本題的關鍵是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物理模型:把18千克的水當成一個整體,在4.5秒內下降了100米。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就輕易而舉了,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舉一反三”,實現學法遷移運用。
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只有學習能力的提高,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學生才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階段性成果(立項編號:JCJYB17061024)】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