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修劍
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可以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開拓師生的視野.網絡資源環(huán)境下的化學教學有利于化學教師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充分體現化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化學教師應該注意轉變和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加強和提高自身的素質,合理有效地利用課件資源,切不可一味地使用虛擬實驗.本文就網絡資源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學生對“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逐漸感到厭煩和無趣.化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化學課本里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和具體,同時,化學教師還可以從互聯網中找到一些資源,應用到化學教學中.例如,教師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化學原理和公式、物質的微觀結構(如晶體結構)、危險性大的化學實驗(如爆炸性實驗)等,通過互聯網資源把它們制作成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這樣的教學更富趣味性、靈活性和直觀性,從而達到傳統(tǒng)化學教學過程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課堂上如果缺少實驗性的操作,那么學生就很難理解并看清化學物質的性質,從而不能將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的教學方式不僅形象直觀,還具有交互能力和操作方便的優(yōu)勢,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化學教材中所出現的化學實驗,更加直觀地觀察到化學實驗形成的過程.例如,教師在講到“雷雨發(fā)莊稼”這句諺語時,讓學生做化學實驗是不太現實的,但如果只是簡單地寫三個公式,學生不能深刻理解這其中的實質.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在資源庫中找到“雷雨發(fā)莊稼”的教學視頻和動畫,這樣學生就很容易接受相關的化學知識.利用互聯網資源不僅優(yōu)化了化學課堂的教學方式,而且還大大增加了化學課堂的教學容量,提高了化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教材中的知識并不多,但是借助網絡可以獲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識.例如,教師在講到《鹵素》這一章時,其中提到了化學家舍勒,那么學生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關于舍勒的個人簡介、主要貢獻和影響,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科學并了解科學的興趣.
化學教師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信息技術,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對于一些無法演示的錯誤操作,比如制氧實驗,教師會注意在加熱固體化學藥品時,保持將試管口向下傾斜的狀態(tài),并且在化學實驗操作結束后,正確的操作是應該先移開導管再將酒精燈熄滅.那么如果操作過程中不慎拿取或擺放錯誤,將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化學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這樣操作冷凝水會回流,從而會導致試管發(fā)生爆炸.盡管教師反復地強調錯誤操作化學實驗的后果嚴重到威脅人的生命,但是學生的印象并不會因此變得深刻.如果教師能夠運用計算機軟件模仿上面的化學實驗,在操作過程中不慎錯誤地拿取或擺放,學生就能夠直觀感受到錯誤的化學操作產生的嚴重后果,從而在以后的化學實驗中就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此類情況的發(fā)生.
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都是以化學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的被動接受為輔.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來講授,這樣最終可能會造成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學習到的化學知識無法滿足自己學習的需要,而學習程度欠佳的學生還是無法接受新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從一些教學資源網中下載一些適合化學教學的軟件,然后根據不同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再進行一些適當修改.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化學課本上的知識,再組織學生到多媒體網絡教室上課.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學多媒體課件上的理論知識,然后課本中的實踐性的知識運用多媒體加以講解和強調.要想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教師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后練習,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化學教師還要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可能給他們適當的提示.這樣學生在化學教師的帶領下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學習進度,并且可以發(fā)揮所有學生的優(yōu)勢,克服傳統(tǒng)化學教學模式的不足,從而達到化學分層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克冬: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下)[J]電化教育研究,2011(9).
[2]秦會利: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有新思路[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