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0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3)
近年來,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也逐漸發(fā)生改變,致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給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而引發(fā)冠心病的因素較多,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一個誘因;因此,強化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對于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對比研究我院門診冠心病患者中單純開展常規(guī)護理及其強化健康教育后對治療效果、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并進行如下報道:
數(shù)字隨機法抽取我院門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根據(jù)不同護理方式進行分組,每組均39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41-74歲之間,年齡均值(57.46±2.51)歲;病程 1-11年,均值(8.41±1.65)年;對照組施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0-73歲之間,年齡均值(57.98±1.06)歲;病程 1-12 年,均值(8.79±0.65)年;研究組則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
本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研究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所選研究對象的意識比較清晰、無溝通障礙,且無合并嚴重并發(fā)癥;研究均無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無合并惡性腫瘤者,無肝腎功能障礙或其他心臟病變者,無精神障礙者。
均給予兩組常規(guī)對癥治療,包括: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脂、降壓等;與此同時,
1.3.1 對照組 施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1)藥物指導:護理人員應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各類藥物治療原則、用藥劑量、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等;(2)飲食干預:囑患者多進食低鹽、低脂、易消化的飲食,并禁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的食物;(3)出院前指導:囑患者定期進行復診。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為患者建立個體化健康教育檔案:檔案中應包含患者姓名、年齡、性別等;同時,護理人員應詳細為患者及家屬健康檔案中的各項內容,并告知患者及家屬體重、血壓等自我監(jiān)測和記錄的正確方式,以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應根據(jù)患者病情為其擬定一個健康處方,處方內容應包括:患者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導、護理技巧、體育鍛煉的方式和量、藥物具體適用方法等等。
(2)門診集中式的健康教育:醫(yī)院應為本組患者建立健康卡,健康卡內容應包含患者及家屬的聯(lián)系方式、健康教育時間、地點等,定期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此外,醫(yī)護人員還應翻閱文獻、臨床經(jīng)驗等擬定科學的健康教育手冊,并結合PPT、影音等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教育的內容應包括:①疾病知識:冠心病發(fā)病因素、臨床癥狀和表現(xiàn)、治療方法和原則、預后等;并重點強化健康的行為對于延緩病情進展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②飲食指導:囑患者戒煙戒酒、忌喝濃咖啡、濃茶;用餐時,應遵循“少食多餐、定時用餐”原則;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控制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在6g左右;鼓勵患者多進食燕麥、大豆、玉米等粗糧、多進食香菇、木耳、茄子、洋蔥等蔬菜,以延緩動脈粥樣的硬化。③強化對患者的心理指導,讓患者充分認識到不良心理情緒對于疾病的負面影響,并給予患者放松療法、深呼吸療法、轉移注意力等輔助干預。④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護理人員應為其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囑患者每日飲水量在1500mL以上;同時,囑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包括:游泳、爬山等,一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30min。
(1)對兩組護理后的效果進行評定,其中:患者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且心功能改善2級、ST-T段回升在0.05mV以上即為顯效;癥狀、體征好轉,心功能改善1級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
(2)采用西雅圖心絞痛問卷(SAQ)對兩組護理后生活的質量進行評定,共包括:心絞痛穩(wěn)定性、軀體首先程度、發(fā)作程度、疾病認知程度,各維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的質量越好[1]。
(3)對兩組護理后患者滿意程度進行評分,總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70-79分為一般、<7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一般。
本研究運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率用(%)表示,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s)形式表示,數(shù)據(jù)間差別用P值表示,統(tǒng)計學顯著檢驗標準表示P<0.05。
護理后,39例研究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0例、16例、3例,總有效率92.31%;39例對照組分別為16例、13例、10例,總有效率74.36%;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護理后,研究組SAQ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護理后,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1 對比兩組SAQ各維度評分(±s)
表1 對比兩組SAQ各維度評分(±s)
組名研究組對照組例數(shù)(n)39 39心絞痛穩(wěn)定性93.65±2.41 86.56±3.16軀體首先程度94.78±2.54 85.49±2.95發(fā)作程度93.46±2.08 86.79±1.06疾病認知程度92.69±4.37 85.49±2.17表2 對比兩組護理總滿意度[n(%)]組名研究組對照組例數(shù)(n)39 39非常滿意14 11滿意13 10一般10 9不滿意29總滿意度37(94.87)30(76.92)
冠心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該病的發(fā)病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飲食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不斷增加。當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方法較多,但由于冠心病患者對疾病認識不到位,致使治療的療效不太理想,甚至還會導致疾病的反復發(fā)作,最終影響到患者生活的質量。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對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僅能夠充分調動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夠進一步提升治療療效、改善患者生活的質量[2]。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了,強化健康教育的研究組,其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SAQ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與俸永紅等[3]研究中的結果接近;由此表明,健康教育運用到門診冠心病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進一步規(guī)范患者行為能力與水平,進而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門診冠心病患者護理中強化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治療療效,而且還能夠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的質量,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