礎德
今天,剖腹產可能是產科最常見的手術,而中國剖腹產率居世界之冠。著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發(fā)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剖腹產率在1988年只有3.7%,隨后在20多年間“十連跳”,2014年躍升至34.9%——換言之,每有3個小孩出生,醫(yī)生就需要割開一位產婦的腹腔和子宮。在上海、北京之類的大城市,近年來這個數字更是徘徊在60%上下。當今,沒有人把這種手術與產婦的生命危險相連。其實,人類真正開始做安全的剖腹產手術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該是在已經死亡的孕婦身上進行的。關于剖腹產最早的權威紀錄,來自公元前700年著名的《羅馬法》:“在破腹取出孕婦肚子里的嬰兒前,禁止將孕婦埋葬?!碑斣袐D難產而死之后,一般要進行剖腹、取出胎兒才能下葬。這在當時是一種宗教儀式。這便是剖腹產在西方的起源。雖然它并不是作為一項產科技術出現的,但畢竟能搶救活嬰。那時剖腹手術“粗糙”得近乎殘忍—在母親斷氣后的幾分鐘內,切開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多數胎兒已經死了,只有極少的嬰兒能夠存活。
直到1610年,人們才第一次在活人身上行剖腹產手術。1610年4月21日,德國維滕堡大學醫(yī)院的手術臺上躺著一名箍桶匠的妻子。她必須通過剖腹取出她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她被撞了一下,子宮位置不正。外科醫(yī)生耶雷米亞斯·特勞特曼在助產歷史上第一次為活人進行剖腹產手術。他在另外一名外科醫(yī)生和兩名助產士的協(xié)助下,首先切開產婦高高隆起的腹壁和腹部脂肪,然后沿子宮長軸切開子宮,把孩子和胎盤一起取出來。這個孩子活了9年,而母親在剖腹產手術后4周就去世了。受醫(yī)療器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醫(yī)生只知道切開孕婦的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之后,竟然不懂得縫合子宮切口,所以大多數產婦在剖腹產手術后,不是死于出血就是死于感染,存活率不足一半。大部分助產士把剖腹產手術稱為蓄意謀殺,所以只有因產婦骨盆小而使產道狹窄,他們才施行剖腹產手術。
到了1876年,開始有醫(yī)生為防止產婦子宮大出血或感染,行剖腹產手術時索性將子宮切除,使產婦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做過這樣剖腹產的女人,將永遠失去再懷孕的可能。
直到1882年,一位德國醫(yī)生才正式創(chuàng)立了一套剖腹產手術操作規(guī)程,并發(fā)明了剖腹產手術縫合線。從此,醫(yī)生可以把產婦的子宮前壁縱行切開,取出胎兒,然后將子宮的切口縫合起來,使她們以后仍可再次妊娠、分娩,這是剖腹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隨著麻醉術、傷口無菌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剖腹產手術不斷改進,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分娩處理手段。
從1970年開始,醫(yī)生開始在子宮下段行橫切口取出胎兒,它的優(yōu)點是出血少、易縫合,手術后不易發(fā)生粘連,子宮切口的愈合也比較牢固,這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手術方法。
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每天約有830名婦女死于因懷孕和分娩期間的并發(fā)癥。而在哺乳動物中,很少有動物會死于“難產”。在醫(yī)學技術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也不能保證每個產婦的安全,為什么人類女性為生子女要付出如此高的代價呢?
最有代表性的說法是:這是人類直立行走方式和胎兒大腦越來越大的矛盾引起的。人類要想順暢地直立行走,就要擁有一個更窄的臀部,人類的盆骨比例比其他哺乳動物的要短很多,這種設計能夠有效地在人類直立行走時支撐體重,但同時也導致產道變得狹窄和不規(guī)則,這使難產經常在人類分娩時發(fā)生。同時,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擁有了越來越大的大腦。胎兒頭部變得越來越大,這導致了在本已狹窄的產道通過更加困難。據調查,出生時,人類胎兒的頭能占到身體的四分之一,是所有動物中頭部相對尺寸最大的。
為了解決胎兒頭太大的難題,人類進化選擇讓胎兒提前出生。與其他靈長類腦容量大小對比可以推算,人類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左右,而不是現在的10個月。胎兒在40周左右就提前降生,以便他們的腦袋能通過10厘米左右的產道。并且,嬰兒頭骨的骨頭是由纖維膜隔開的,在出生時這些骨頭能夠一定程度上重合一點以便更好地通過產道,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新生兒有非常怪異形狀的頭部。
也有人認為,是人類自身飲食習慣等因素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困難。1萬多年前,人類農業(yè)開始出現,與狩獵采集階段獲得的高蛋白質肉類食物相比,植物性食物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使得胎兒越來越大。所以從現代文明開始,難產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大。特別是我們當今的時代,一些愛吃高熱量、垃圾食品的孕婦,所懷的胎兒頭部越來越大,沒法通過骨盆。在短短幾十年間,因胎兒頭太大而進行剖腹產手術的產婦不在少數。此外,就是現代生活習慣所致,缺乏有效的體力活動,讓現代人體質大不如前,人類的體質慢慢因懶散而變得虛弱,手無縛雞之力也大大增加了生產的難度。
科學家稱,剖腹產會對人類進化,特別是女性身材和嬰兒體型產生影響。
從100萬年前到100年前,盆骨窄小的婦女和腦部過大的胎兒會因為難產雙雙死亡,盆骨大的婦女活了下來,她們的基因也留了下來,盆骨小的婦女越來越少,就完成一個特征的演化周期,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幾萬年乃至更久。而在剖腹產手術出現后,這一趨勢已經完全發(fā)生改變。由于這種外科手術的干預,越來越多的女性骨盆變窄。此外,還會更頻繁地出現大頭嬰兒甚至巨型嬰兒。按照目前這個趨勢,隨著人類發(fā)展,胎兒頭部會越來越大。因為越來越多的分娩使用剖腹產,這些攜帶著大頭基因的孩子,成年后生下的孩子也更有可能是大頭,大頭的基因就被留下來了。嬰兒頭部越來越大,所以更傾向于剖腹產,于是產生了一個循環(huán):頭大→剖腹產→頭大→剖腹產……而產道和骨盆一直維持原狀不變或變窄。最終有一天,人類可能徹底不能順產,只能采取剖腹產了。
現代剖腹產技術傳到中國是在19世紀末。1892年,廣州博濟醫(yī)院報道了中國近代第一例剖腹產手術,執(zhí)行手術的斯萬醫(yī)生報告詳情如下:“第三胎經產婦,骨盆出口生長一實性軟骨瘤,阻塞骨盆出口。足月臨產后,在氯仿麻醉下,在臍至恥連間行腹壁及子宮切口,順利取出活嬰兒,絲線縫合子宮切口,術后有發(fā)燒、盆腔膿腫,術后5周堅持出院。未能隨行,產婦可能死亡?!边@可能是我國現有記錄的最早的西方剖腹產手術。
1902年,一位婦女在重慶做波羅氏剖腹產手術,術后母子均存活。術后特為母子二人照了一張相片登在雜志上,這是我國現代剖腹產術后母子均活第一例。
面對難產,傳統(tǒng)的接生婆往往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辦法,剖腹產在中國就開始流行開來。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偏遠鄉(xiāng)鎮(zhèn)也開始流行剖腹產,這大多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出生日期有著迷信的說法,想選個吉日生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