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香
[摘要]工程制圖課程是土木類及其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學時學分大幅度縮減的背景下,提高工程制圖課程的授課效率,需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工程制圖”“實踐動手制作實體模型”“Auto-CAD”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能不斷地了解新知識,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為課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關鍵詞]制圖課程;體系;多維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54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的制圖課程體系教學現狀
工程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畫法幾何、組合體、建筑形體表達方法、軸測圖、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裝修施工圖和設備施工圖等。其中,組合體和建筑形體表達方法部分內容較多,學生學習過程中普遍反映難度較大。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部分的內容沒能很好地結合實際工程實例,不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由于工程制圖課程是專業(yè)基礎課,因此高校一般第一學期開設該課程,第三學期開設建筑CAD課程。工程制圖課程與CAD課程沒能很好地銜接融合,影響學生建筑施工圖繪制能力的提升。建筑CAD課程是工程制圖的延續(xù),孤立地開設工程制圖課程,使得該課程基本沒有體現真正的實效性,課程的開設對學生制圖能力的培養(yǎng)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制圖相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種工程制圖教材配套的習題集題目陳舊、雷同,無新例題更新。題目難度和深度與我院所授課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太相符,使得課后布置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不佳,不能很好地輔助完成教學目標。尤其是建筑施工圖的例題缺乏,急需一本實用性強的習題集用于教學。
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是每一門課程的實踐過程,通過課程設計學生可以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整合提煉,并且靈活運用。但是目前制圖課程的課程設計進行之時,學生還沒有學習建筑CAD,因此課程設計多年來運用手繪完成。手繪工作量較大,實用性不強,且在建筑CAD課程開設后,無相應的實踐練習機會,學生的工程制圖課程和建筑CAD課程相對孤立,沒能很好地有效結合,影響后續(xù)其他課程設計或是畢業(yè)設計圖紙質量。
三、琴島學院土木工程系制圖課程體系優(yōu)化改革措施
琴島學院土木工程系一直注重學生實踐課程的授課質量。由于教學時數大幅度的壓縮,在有限的學時內,如何合理、有效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繪圖能力,這就需要在制圖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實行多維度教學,將工程制圖與建筑CAD合并教學
以往的工程制圖課程和建筑CAD課程開設在不同的學期,致使授課質量不佳。因此在改革中將工程制圖與建筑CAD合并教學,進行多維度的授課方式。以工程制圖課程為主導,有效整合工程制圖、AutoCAD、工程制圖課程設計等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并通過“理論指導一模型制作一CAD繪圖”路徑完成教學任務,達成高質量目標的新型的教學方式。
(二)改變課后作業(yè)形式
傳統(tǒng)作業(yè)的形式是在習題冊中完成繪制任務,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想象形體的空間造型。此種方式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和空間思維、空間分析能力,大批學生完成作業(yè)有難度,即使正確完成作業(yè),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增加模型制作任務。在班級劃分學習小組,根據習題冊完成立體模型的制作,然后CAD繪制投影圖,是傳統(tǒng)作業(yè)形式的逆過程實施,真正提高作業(yè)的有效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形體感官性,增加制圖作業(yè)的趣味性,使得制圖課程的學習事半功倍。
(三)合理、科學的分配理論課教學與CAD電腦上機的時間
由于AutoCAD的教學內容與工程制圖課程教學合并完成,這樣,理論課的教學時數將壓縮較多,這就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和授課順序,重新選擇課程內容,設置有效的教學和上機環(huán)節(jié),突出這兩種制圖教學的聯系,注重學科的相互滲透,從而不斷適應新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工程制圖課程與建筑CAD課程合并教學,教學周期安排為兩個學期共32周進行,其中第一學期48學時,第二學期64學時,總共112學時。第一學期每星期3節(jié)課,其中2節(jié)理論課,1節(jié)上機課。
第二學期每星期4節(jié)課,其中前6周全部理論課,講解建筑形體的表達方式。后面的8周采用每周2節(jié)理論課,2節(jié)上機課的形式進行授課。理論課講解建筑施工圖的表達方法,上機課則應學會施工圖的識讀、繪制及各種尺寸的標注,以達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的效果。最后兩周全部為CAD上機課程,進行集中訓練,扎實掌握建筑CAD軟件的運用。
如此有效地進行課程結合授課方式,也為后續(xù)的工程制圖課程設計的進行提供了保障,可以打破原來的手繪進行課程設計的局限性。以往的手繪課程設計圖紙,由于繪圖的效率較低,只能繪制建筑物的部分平面圖和立面圖,致使學習不夠系統(tǒng)性,影響課程設計的質量。采用建筑CAD進行課程設計,可以完成整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圖,包括平面圖、立面圖、詳圖等,并且進行圖紙的打印,切實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四)整合課程內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
琴島學院土木工程系一直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為目標,因此在教學內容中進行的改革的原則是“弱理論,強應用”。琴島學院的學生層次屬于三本,這就區(qū)別于一本和二本高校,同時與高職技術學院等也存在較大不同。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可以培養(yǎng)成研究型人才,高職技術學院的學生可以培養(yǎng)成技術型人才,而三本院校的學生培養(yǎng)方式介于兩者之間,應培養(yǎng)成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實踐能力較強的人才,即應用型人才。因此應適當縮減枯燥的理論知識,加大實踐應用內容的教學課時比例。按照“理論基礎服務于專業(yè)制圖”的準繩適當刪減畫法幾何知識。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實踐應用上,突出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的識圖和繪制,增加結構施工圖中的平法標注內容,強化學生的專業(yè)制圖功底。
學分制改革即將全面鋪開進行,在學分制改革模式下,學生有選課權,給課程的內容設置以及授課老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令自己的課程更加具備吸引力,這就需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在教學中,總課時劃分為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兩種。在理論課堂中講授制圖理論等相關知識,在實踐課堂中進行手工繪圖和建筑CAD繪圖的操作。制圖課程是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只有通過授課方式的改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編制實用性較強的配套習題集
制圖課程的教材都會配備相應的習題集,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會發(fā)現習題的難度和教學的深度不相符,致使課堂習題不能很好地輔助完成教學目標。因此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設置編制練習題目,讓學生扎實掌握所學知識要點。組織編寫實用性、針對性較強的工程制圖習題集,習題集分為三個模塊,分別是畫法幾何部分,專業(yè)制圖部分和立體模型制作部分。畫法幾何部分的題目主要有投影的知識、點線面的知識和基本形體的投影知識等。專業(yè)制圖部分的題目主要有制圖國標、剖面圖、斷面圖和建筑施工圖。在此部分尤其是增加施工圖的內容,編制與實際工程相關的一套或是兩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同時此部分的內容也作為建筑CAD的練習題目。模型制作部分的習題主要有基本形體的投影圖、屋面結構投影圖和較為簡單的建筑施工圖。
(六)改變考核形式
完善考核方式,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的制圖課程的考核主要依據是閉卷考試。此種考核方式比較片面,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同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善于理論知識,有的學生擅于實踐操作,因此考核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結合以上課程合并教學內容和課后作業(yè)的改革變化,考核方式調整為四部分組成,分別為工程制圖閉卷考試、模型制作、CAD上機和平時上課表現四方面。要培養(yǎng)應用型和創(chuàng)造性人才,必須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應用的表達機會。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兼顧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促進對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評價。
四、結語
本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實踐的過程。通過改進教學方式,土木工程系學生在工程制圖的學習方面能更加提高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實踐性,學生的讀圖和繪圖能力能夠大幅度提高。通過整合和提煉授課內容,能夠更好地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