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達,胡圓圓,楊可可,湯海同,李 德,張艷華,朱成峰
(1.合肥工業(yè)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安徽合肥230009;2.安徽省國防科技職業(yè)學院,安徽六安237011)
金屬- 有機框架材料是一類由含有氮、氧等電子給體的有機橋聯(lián)配體與無機金屬離子通過配位作用而形成的多孔晶態(tài)材料,其結構豐富多彩且可“裁剪”,化學性質穩(wěn)定且易修飾。目前對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金屬- 有機框架材料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生物和化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熱點,并沿著廣度、深度和應用三個方向飛速發(fā)展[1-3]。近年來,金屬- 有機框架材料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氣體分離與吸附、熒光、磁性、催化和生物醫(yī)學等方面。由于羧酸與金屬離子間的配位方式靈活,有利于構建結構多樣、性能優(yōu)異的功能材料,因而羧酸官能化的有機橋聯(lián)配體成為制備功能配合物的首要選擇之一[4-7]。本文以1,3,5- 三溴苯和4-甲氧基羰基苯硼酸為原料,經(jīng)過偶聯(lián)和水解兩步反應得到一種V 形結構的雙羧酸橋聯(lián)配體L-H2,再通過水熱- 熱溶劑法與Cu(NO3)2·3H2O 反應得到一種層狀結構的金屬- 有機框架材料[CuL·H2O]·2DMF·H2O(1),其結構通過X- 射線衍射、紅外光譜等技術進行了表征。
Bruker Smart Apex ⅡCCD 型X- 射線單晶衍射儀;PE Spectrum One 型紅外光譜儀(KBr 壓片);DMAX2500型X- 射線衍射儀。
所用試劑購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使用前未作進一步純化處理。
(1)將1,3,5- 三溴苯(9.30 g,30 mmol)溶于200 mL 1,4- 二氧六環(huán)中,然后向該溶液中依次加入4-(甲氧基羰基)苯基硼酸(10.5 g,60 mmol),四(三苯基膦)鈀(0.696 g,0.6 mmol)和碳酸鉀(12 g,8.7 mmol)。將所得混合物在氮氣氛圍下加熱回流20 h。反應混合物用H2O 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所得有機相用鹽水洗滌,用無水Na2SO4干燥。除去Na2SO4后蒸除溶劑,殘余物通過硅膠柱層析純化(己烷∶乙酸乙酯=20∶1),得到8.23 g 的L-Me,產(chǎn)率65%。
(2)將L-Me2(848 mg,2 mmol)溶于含LiOH·H2O(1.05 g,25 mmol)的MeOH(20 mL)、THF(20 mL)和水(5 mL)的混合溶液中。將混合物在80℃下攪拌12 h,真空除去溶劑后,殘留物用水稀釋。然后用2 N 的HCl 酸化,調節(jié)pH=2~3,過濾,收集沉淀物,用水洗滌并在空氣中干燥,得到0.72 g 白色固體,產(chǎn)率為91%的L-H2。
將含有Cu(NO3)2·4H2O(5.18 mg,0.02 mmol)和LH20 (7.96 mg,0.02 mmol)的混合物放入含有DMF(0.50 mL)、DMA(0.40 mL)和水(0.10 mL)的混合溶劑中。將小瓶密封并在80℃下加熱12 h,收集藍色晶體,用乙醇和丙酮洗滌,并在室溫下干燥,得到[CuL·H2O]·2DMF·H2O(1)6.7 mg,產(chǎn)率為52.0%。
通過X- 射線單晶衍射分析可知,化合物1 結晶為單斜晶系,C2/c 空間群,其不對稱單元與其分子式一致。其中心金屬Cu(II)離子采取的是四方錐配位方式,其赤道平面是由來自四個配體的羧基氧原子所占據(jù),其頂點由水分子的氧原子所占據(jù)(圖1)。Cu-O 鍵長度范圍為1.955(4)到2.158(5)。每兩個Cu(II)離子被四個羧酸基團橋聯(lián)形成槳輪式次級構造單元[Cu2(COO)4,SBU](圖1)。一般每個SBU 被四個配體連接,而每個配體連接兩個SBU, 從而形成一種波浪形的二維層狀結構,其中四個相鄰的SBU 被四個L 配體連接在一起,形成對角線距離為19.7×27.6的一維菱形通道(圖2)。為了穩(wěn)定這一多孔結構,化合物1 最終選擇了二重穿插的構型(圖3)。進一步考查顯示,相鄰的2D 層狀結構通過π-π 作用堆積起來,其中層與層之間最近的Cu-Cu 距離為~8.9。
圖1 銅離子的配位環(huán)境
圖2 一維菱形孔道
圖3 雙重穿插示意圖
使用溴化鉀壓片法測定L-H2配體以及化合物1 在500 cm-1~4 000 cm-1范圍內的紅外光譜,見圖4 所示。結果顯示,L-H2配體在3 330 cm-1左右出現(xiàn)一個吸收峰,是水分子v(OH-)的伸縮振動峰;在1 720 cm-1、1 305 cm-1、1 208 cm-1附近出現(xiàn)較強的吸收峰,為配體上羧酸v(-COO-)的吸收振動峰,而化合物(1)在這三處峰發(fā)生了明顯變化,表明Cu2+與COO- 成功進行了配位。
為了證明配合物的大量樣品是否和其單晶結構保持一致,在2θ 為4°~50°的范圍內測試了化合物(1)的X- 射線粉末衍射譜圖(見圖5)。結果顯示,化合物(1)的PXRD 測試結果與其通過單晶結構數(shù)據(jù)模擬的理論值很好地吻合,這表明化合物(1)的大量樣品與其單晶結構保持一致。
圖4 配體L-H2 和化合物(1)的紅外光譜
圖5 化合物(1)的粉末衍射譜
本文合成了一種V 形結構的二羧酸配體,利用水熱- 溶劑熱反應與銅離子制備了一種二維層狀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