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王小婷
這是一個充滿溫度的項目。2015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在四川和貴州各選擇100個村做“童伴計劃”項目,以此幫助那些居住在邊遠山村沒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
3月11日下午5點,吳紅梅和往常一樣,走到街道口,接放學后要到童伴之家玩耍的孩子們。孩子們見到吳紅梅,一個個興奮地跑上前,和她擁抱。
“經(jīng)常到我們活動室來的一般有六七十個,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眳羌t梅是綏陽縣蒲場鎮(zhèn)蒲場村的童伴媽媽,她所說的活動室正是村里的“童伴之家”。
2015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在四川和貴州各選擇100個村做“童伴計劃”項目,即通過“一個人——童伴媽媽、一個家——童伴之家、一條紐帶——縣項目聯(lián)動機制”的模式,建立留守兒童監(jiān)護網(wǎng)絡(luò),保障留守兒童權(quán)益,并探索農(nóng)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的有效途徑。
“2017年12月,中央電視臺調(diào)查記者長江老師來采訪《童伴媽媽》的專題,我隨同采訪,一位童伴媽媽說她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因車禍而亡,她現(xiàn)在做童伴媽媽,給予村里孩子們關(guān)愛,是對自己愧疚之心的一種寬慰,也是對自己逝去的孩子的一種彌補?!敝v述者是綏陽縣委宣傳部丁本俊,說話時他眼圈泛紅,眼里含著淚水。
“小杰是最讓我心疼的孩子,因父親服刑,母親改嫁,一歲時就由奶奶撫養(yǎng),可以說從小就沒有感受過父愛母愛。去年發(fā)燒住院,一天不吃不喝,后來我去看他,給他喂飯他只機械式的吞咽著,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我,看到孩子那雙渴望又享受這短暫有媽媽時刻的眼眸,我的眼淚止都止不住……中秋的前一天,幼兒園剛放學就接到了小杰的電話,他說要給我送月餅,學校發(fā)了兩個,一個給奶奶,一個給媽媽……我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那種心情,我很心酸,也有感動和幸福?!敝v述者是吳紅梅,講述過程中她數(shù)次哽咽。
吳紅梅和丁本俊所講的童伴媽媽就是“童伴計劃”中聘請的村民,她們通過家訪、親情聊天、生活關(guān)心、組織集體活動等多種方式,以博大的母愛滋潤留守兒童的心靈,讓他們找到心靈的依托,喚回他們童真爛漫的童年幸福。
在綏陽縣像吳紅梅這樣的童伴媽媽共有18位,她們分布在高坊子村、新場村、東山村、民豐村等18個村。
“18個童伴媽媽都是通過嚴格考核的,她們必須是本地村民,自己有孩子,富有愛心并熱心兒童工作。”綏陽縣民政局副局長宋首道說,只有本村的村民,才更熟悉村里的情況,這樣與孩子家長溝通更方便。
宋首道說,“童伴計劃”項目以童伴媽媽為核心,一個村除了有一個童伴媽媽之外,還要建一個童伴之家,童伴之家由童伴媽媽來管理,孩子們周末或放假時可以來童伴之家看書學習,開展活動。
“村里有了童伴媽媽后,我孫女變化特別大?!苯衲?3歲的謝國興兒媳出走未歸,兒子不在身邊,對于唯一的孫女小雨,謝國興很是疼愛?!坝袝r候會拿著她爸媽的照片看,但從不說?!睂τ谛∮耆笔У母笎勰笎?,謝國興卻無計可施。
“以前不好好學習,沉默寡言的,自從紅梅幫助小雨后,小雨現(xiàn)在愛學習了,一到放假就先拉著行李箱拿著成績單去找紅梅,回來也會主動跟我講一些事了?!敝x國興說,對于吳紅梅的幫助,他心里充滿感激,因此,他也喊吳紅梅為“閨女”。“小雨是拿紅梅當母親一樣來尊敬的,紅梅也是拿小雨當自己的孩子一樣來關(guān)愛的。”謝國興說。
“童伴計劃”項目以童伴媽媽為核心,一個村除了有一個童伴媽媽之外,還要建一個童伴之家,童伴之家由童伴媽媽來管理,孩子們周末或放假時可以來童伴之家看書學習,開展活動。圖為綏陽縣蒲場鎮(zhèn)蒲昌村的童伴媽媽吳紅梅(右一)與村里的孩子們。(黃云/攝)
不只是小雨,對于村里不同年齡段的留守兒童,吳紅梅都有不同的相處技巧?!氨热鐚Τ踔惺奈鍤q的孩子,我就得了解當前學校流行什么,從他們喜歡的明星找話題,這樣熟悉后就跟他們像朋友一樣相處,他們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也會主動找我傾訴或者幫忙?!眳羌t梅坦言,留守兒童普遍缺少親情交流的機會,很多孩子會特別孤僻,不愿意講話,因此組織活動時她會有意組織一些由孩子們講故事或者演講、唱歌的活動,活動中她會像小學生一樣,向“大哥哥”“大姐姐”請教。“這樣可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吳紅梅說,對于比較“高冷”的孩子,她就用“激將法”。
“現(xiàn)在孩子們都活潑開朗,一到周末都過來搶著幫我組織活動?!眳羌t梅說著翻開手機微信,給記者看與孩子們的聊天記錄。
“實施‘童伴計劃’的村子沒有發(fā)生一起安全事故,童伴媽媽都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和家長的認可,我們打算把這個項目擴展到更多村子?!苯楆柨h社會事務(wù)股負責人吳遠蘭解釋說,童伴媽媽要做定期回訪,特別是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家庭,每月最少要做一次家訪,發(fā)現(xiàn)兒童的問題后,要及時幫助解決,解決不了可上報村委會解決,村委會解決不了上報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解決不了再上報童伴媽媽項目辦公室,最后由項目辦公室通過協(xié)調(diào)教育、公安、殘聯(lián)等職能部門來解決問題?!啊橛媱潯冀K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yōu)先的原則,以點帶面、強化責任、精準關(guān)愛,全力打通關(guān)愛保護留守兒童‘最后一公里’?!彼问椎勒f。
據(jù)了解,2016年底,“童伴計劃”項目在貴州10個縣100個村進行試點。綏陽縣作為遵義市唯一項目示范縣,已在洋川、風華、蒲場等鎮(zhèn)所轄的18個村實施。截至目前,已讓15327名0—18歲兒童直接從中受益,其中留守兒童達941人。
“‘童伴計劃’是做實‘合力監(jiān)護,相伴成長’的有效載體,是關(guān)愛保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創(chuàng)新舉措,實現(xiàn)了對兒童由事后幫扶救助轉(zhuǎn)變?yōu)槭虑瓣P(guān)愛預(yù)防,由臨時關(guān)心轉(zhuǎn)變?yōu)槌B(tài)關(guān)愛。我們會持之以恒把‘童伴計劃’抓細抓實,確保兒童在關(guān)愛呵護中健康成長,助推脫貧攻堅。”綏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劉兆武說。
去年4月,中國扶貧基金會評估調(diào)研組和省民政廳社會事務(wù)處相關(guān)領(lǐng)導到綏陽縣開展童伴媽媽貴州項目社會影響評估調(diào)研。評估調(diào)研組成員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在蒲場村童伴之家考察時評價:童伴媽媽綏陽模式為“童伴計劃”項目下步發(fā)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