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智峰
白內(nèi)障、眼底出血、青光眼、胬肉等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且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多數(shù)患者常見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部不適等癥狀。大部分患者由于視力下降影響了工作與生活,甚至造成生活難以自理,故而容易產(chǎn)生悲觀與焦慮等情緒。由于眼科患者的年齡、心理狀況與護理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各類問題[1],甚至引發(fā)醫(yī)護糾紛,降低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及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品管圈是一種新型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了探討品管圈提高眼科住院患者滿意度的效果,本文選取我院眼科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分析。
選取我院眼科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眼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2歲,最小年齡為44歲,平均年齡為(63.72±3.08)歲;病程為1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1.02±0.37)年;相關性白內(nèi)障32例,慢性淚囊炎12例,青光眼6例。實驗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5歲,最小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為(64.91±3.11)歲;病程為1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1.09±0.40)年;相關性白內(nèi)障29例,青光眼11例,慢性淚囊炎10例。本研究經(jīng)過我院倫理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有語言功能障礙、意識障礙、不愿意配合以及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眼科體檢護理的方式?;颊呷朐汉笠獙颊哌M行病史評估,了解患者的姓名、年齡、文化程度等信息,評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了解患者是否有無高血壓等其他合并癥。評估患者視力下降情況以及患者眼壓變化,同時分析與對比患者心電圖、眼部A超、血常規(guī)等診斷檢查結果,并進行護理診斷[2-3]。在護理過程中,在患者自理能力的基礎上提供協(xié)助,要密切關注患者活動區(qū)域的危險因素,防止患者意外損傷?;颊叱霈F(xiàn)臨床癥狀時,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叮囑患者按時服藥,觀察藥物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4]。
研究組實施品管圈護理干預模式。(1)組圈。以志愿報名的方式組圈,由全體圈員共同選出圈長,原則上由眼科護士長擔任,同時投票選取圈名、圈徽。圈長主要負責執(zhí)行圈內(nèi)業(yè)務,并選定記錄員做好記錄。對圈員進行品管圈相關知識宣教,加強圈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2)活動計劃擬定。全體圈員在實際工作的基礎上,結合運用頭腦風暴法選定主題制定活動計劃表,并在表中明確每一位成員的責任與工作內(nèi)容[5]。以主題為指導,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并對已有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與歸納。定期召開圈會,在會議上對已收集整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運用魚骨圖找出影響患者滿意度的根本原。(3)對策制定與實施。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讓每一位圈員暢所欲言,聽取每一位圈員的意見,經(jīng)討論后形成一致認可的對策,并明確對策執(zhí)行的步驟、時間與相關責任人[6-7]。在執(zhí)行過程中,各個成員應根據(jù)自身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工作匯報,必要時需提出改進方案。(4)效果評價。對策實施后,采用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效果評價,計算出患者滿意度,且滿意度高于所設定的目標值,目標實現(xiàn)。(5)活動總結與反思。在護理過程中積極查找護理問題,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更好地完善護理服務[8-9],并提交活動報告書,總結經(jīng)驗,不斷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評價以匿名評價的方式進行,共有比較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級別,護理滿意度=(比較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shù)×100%。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與處理兩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如表1所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62,P<0.05)。
近年來,疼痛護理在疼痛診斷和治療中越來越發(fā)揮出獨特的作用。隨著醫(yī)療護理的不斷發(fā)展,在臨床上應用疼痛護理受到了了人們的關注。疼痛被定義為診所的“第五個生命體征”。品管圈是由來自相似、相同或互補領域的工人組織的活動團隊。該團隊根據(jù)相應的計劃實施頭腦風暴和合作活動。他們使用統(tǒng)計工具與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靈活地解決護理過程中的問題,滿足患者的需求。由于眼科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群,這進一步增加了臨床護理工作的難度。運用品管圈可以進一步細化護理工作的流程,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的不足與問題,即使采取一定的措施調整工作方式,根據(jù)患者的需求,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提高眼科護理服務水平,也可以進一步緩解眼科患者與護理人員的矛盾。有研究表明,將品管圈應用于眼科臨床護理中,可以提高眼科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進而降低護理糾紛的發(fā)生率[10-12]。筆者認為,應用品管圈使護理人員更為注重護理流程與細節(jié),同時通過專業(yè)化培訓與反思可以不斷提高專業(yè)能力,減少護理差錯,增強與患者之間的信任,提升患者的依從性與滿意度。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8.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焦冠麗結果相符[13]。由此可見,應用品管圈可以明顯提高眼科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