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潘明珍 郭玲 溫小曉 李列陽 劉成華
兇險型前置胎盤在所有前置胎盤中較為嚴重,常伴有胎盤植入,該類前置胎盤具有極大風險,易導致孕產婦于妊娠中晚期出現(xiàn)無法預測的大出血或產時及產后難治性大出血,術中常需切除子宮[1-2]。伴隨二胎政策開放以及高齡和剖宮產孕婦數(shù)量不斷增加,兇險型前置胎盤發(fā)生率也在不斷增高,臨床以往治療時多選擇宮腔紗條填塞和盆腔血管結扎等方法,但效果欠佳[3-4],有研究提出[5],行雙側髂內動脈預留球囊聯(lián)合栓塞術,能減少剖宮產術中出血量,使產科醫(yī)師順利剝離胎盤及縫合子宮,提高產科醫(yī)師手術效率和安全性,本文探討該手術方法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陳述如下。
臨床納入2018年4—10月我院接收的兇險型前置胎盤產婦共26例,采取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成兩組各13例,對照組年齡在27~34歲,平均(30.25±2.45)歲。孕周在34~40周,平均(36.25±1.38)周。孕次在2~8次,平均(4.58±1.32)次。產次在1~5次,平均(3.25±0.68)次。觀察組年齡在27~35歲,平均(30.32±2.38)歲。孕周在33~40周,平均(36.36±1.28)周。孕次在2~7次,平均(4.48±1.35)次。產次在1~4次,平均(3.30±0.53)次。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分析比較。
對照組行常規(guī)剖宮產,情況必要時可切除子宮,將前縱切口作為入路,取出胎兒剝離胎盤,剝離后有滲血者可采取宮腔填塞,對于全胎盤植入及活動性出血者應給予子宮切除手術,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行剖宮產與雙側髂內動脈預留球囊聯(lián)合栓塞術,內容如下:(1)術前準備:術前進行彩超和MRI檢查,了解胎盤位置和切口以及子宮頸內口間的關系,是否植入、植入深度、廣度及與膀胱和其他盆腔臟器間的關系,確定術中子宮切口位置;告知患者和其家屬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手術風險、手術應用價值等,使其充分了解并統(tǒng)一接受手術,后于手術方案上簽字;備好充足血源以及足夠人員;術前麻醉醫(yī)師行右側頸內靜脈置管以備術中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及快速輸液之用,左側橈動脈行穿刺置管以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壓;(2)術中處理:術前先將孕婦帶進介入手術室行經皮兩側髂內動脈球囊置入術,并對胎心進行監(jiān)測;給予患者局部麻醉,在其兩側股動脈進行穿刺,置入7F動脈鞘,于透視監(jiān)控下先用5F cobra導管在導絲引導下超選至兩側的髂內動脈,將導絲留在髂內動脈,撤出cobra導管,導絲分別送入雙腔取血栓導管(12TLW806F)至兩側髂內動脈,造影證實導管在位且未進入子宮動脈后可將導絲撤出,體表固定雙腔取血栓導管,轉送至手術室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宮產,胎兒娩出后離斷臍帶,立即用注射器分別注入1.5 mL 0.9%氯化鈉溶液,使兩側球囊充盈,阻斷兩側髂內動脈血流,依據(jù)患者出血量采用自制2 mm×2 mm止血海綿栓塞其雙側髂內動脈,醫(yī)生常規(guī)行促進子宮收縮治療,剝離胎盤及縫合止血,逐層關腹。術畢,抽出阻斷球囊內的生理鹽水,立即取出雙側髂內動脈內球囊,拔出動脈鞘。并用血管縫合器縫合血管。(3)術后護理:給予剖宮產術后常規(guī)護理,置管處加壓包扎 6 h,雙下肢制動24 h,觀察穿刺點滲血情況、雙側足背動脈搏動及雙足皮溫,并做好并發(fā)癥預防。
術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失血性休克、深靜脈栓塞、凝血功能障)的出現(xiàn)情況。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并發(fā)癥出現(xiàn)人數(shù)明顯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兇險型前置胎盤易導致產中和產后大出血的發(fā)生,出血迅猛,易使產婦出現(xiàn)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對其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該類產婦的分娩時機把握、術后及術后胎盤處理始終是產科探討的熱點話題[6-7]。
表1數(shù)據(jù)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少,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短,分析原因可能是手術前將擴張球囊預植入髂內動脈,不會影響到術中操作,術中剝離胎盤之前進行擴張球囊栓塞,能阻斷子宮和胎盤血流,降低剝離胎盤創(chuàng)面的滲血速度,不僅有助于術中準確判斷出創(chuàng)面的活動性出血點,并進行止血,還能減少術中出血量,使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8-9]。術中對伴有活動性出血的創(chuàng)面進行止血后,因球囊使?jié)B血創(chuàng)面的供血動脈栓塞,能減慢滲血速度,術后維持球囊栓塞動脈24 h后滲血創(chuàng)面能自凝止血,能避免術中因失血而行子宮切除術以及DIC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生命安全[10-11]。觀察組并發(fā)癥出現(xiàn)人數(shù)明顯較對照組少,提示該手術方式具有較高安全性,能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以往術中采取B-lynch縫合術、橫形壓迫子宮下段縫合術等方法進行止血,雖有一定效果,但多用與術中大出血搶救,屬于臨時補救措施,無法提前預防術中剝離胎盤時發(fā)生的大出血,同時臨床缺乏有關病例分析報告,可靠程度仍需進一步探究和證實[12-13]。
表1 比較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情況(±s,n=13)
表1 比較兩組各項臨床指標情況(±s,n=13)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3.89±3.26 802.25±26.35 6.54±1.35對照組 108.59±15.26 1 816.48±98.63 9.87±2.26 t值 14.950 35.820 4.561 P值 <0.05 <0.05 <0.05
綜上所述,將雙側髂內動脈預留球囊聯(lián)合栓塞術應用于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中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