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琳,韓帥,梁耀東,賀擁軍,雷麗華
(西安科技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諾氟沙星作為活性化合物,穩(wěn)定且不易降解[1],污染飲用水并威脅著人類健康[2]。目前,常用去除方法有光催化氧化法[3]、氯氧化法[4]和吸附法[5]。其中吸附法易操作,吸附效果好且應用廣泛[6]。大多數(shù)以活性炭吸附廢水中的諾氟沙星[7-9]。但是在實際生產(chǎn)應用中,活性炭易破碎且不易回收。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由于其含氮量高、熱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10],廣泛應用于染料廢水處理[11],例如趙艷芳等[12]制備多孔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并研究對亞甲基藍的吸附性能,而對去除廢水中諾氟沙星的研究報道甚少。本文以活性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為吸附劑,研究其對水中諾氟沙星的去除性能。
三聚氰胺、三乙醇胺、鹽酸、甲醛、氫氧化鈉、冰醋酸、活性炭均為分析純。
SHA-C型恒溫振蕩器;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PHS-25 pH計;TU-1901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GXIV5.0.1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KQ-300型超聲波清洗器。
1.2.1 活性炭預處理 1 mol/L NaOH溶液的燒杯中加入3 g煮沸后的活性炭粉,水浴加熱65 ℃下反應120 min,進行抽濾,用蒸餾水反復洗滌至濾液呈中性,在105 ℃下干燥,備用[13],記為AC。
1.2.2 AC/MF樹脂的制備 將1.26 g三聚氰胺(M)和2.3 mL 37%甲醛(F)溶液加入100 mL蒸餾水的燒瓶中,加熱攪拌使其混合均勻。用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溶液pH值至8~9,水浴升溫加熱至75 ℃攪拌反應60 min,得到三聚氰胺-甲醛預聚合溶液。加入1 g AC,攪拌5 min后,使用冰醋酸調(diào)節(jié)溶液pH值至4~5,溫度降至45 ℃,恒溫攪拌反應180 min,冷卻至室溫。抽濾,用蒸餾水洗滌至濾液為中性,在60 ℃干燥,得到AC/MF吸附劑[14]。
稱取一定量AC/MF吸附劑,加入NOR溶液中(體積50 mL,初始濃度為10 mg/L)在303 K下避光振蕩180 min。取上清液,在波長273 nm處測其吸光度,按公式(1)和(2)計算NOR在AC/MF上的吸附量(qe)和去除率(R)。
(1)
(2)
式中qe——平衡吸附量,mg/g;
C0,Ce——分別為諾氟沙星的初始濃度和吸附平衡濃度,mg/L;
V——諾氟沙星溶液體積,L;
m——AC/MF的質(zhì)量,g。
2.1.1 SEM分析 圖1分別為堿性改性后的活性炭(AC)、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F)和活性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AC/MF)的SEM圖片。
由圖1可知,AC(圖1a)表面粗糙不平,且顏色較暗。MF(圖1b)表面有很多小顆粒的球狀物質(zhì),粒子和粒子之間形成了大量的孔洞結(jié)構(gòu)。AC/MF(圖1c)球狀粒子生長在部分塊狀物質(zhì)上,說明已制備出活性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復合材料。
圖1 AC(a)、MF(b)和AC/MF(c)的掃描電鏡圖
圖2 AC、AC/MF、MF、AC/MF-NOR和NOR紅外光譜圖
2.2.1 吸附劑用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AC/MF用量增加時,吸附量下降,去除率增加,AC/MF用量≥0.02 g,去除率均保持在95%以上。這是因為當吸附劑用量較低時,AC/MF與溶液中NOR分子接觸面積較小,使去除效果降低;當吸附劑用量增加時,AC/MF表面有效吸附位點增多,并且吸附劑的表面積也隨之增大,使吸附效果增強[16]。因此,選擇最佳用量為0.02 g。
圖3 吸附劑用量對NOR去除率的影響
2.2.2 諾氟沙星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NOR初始濃度的增加,AC/MF對NOR的吸附量增加,去除率下降。因為AC/MF所能提供的吸附點有限,隨NOR濃度的增加,吸附位點基本達飽和,使去除率降低。
圖4 初始濃度對NOR去除率的影響
2.2.3 pH對吸附的影響 由圖5可知,pH升高,AC/MF對NOR的去除率增加,pH值為7.01時,吸附效果最好,pH值>7.01,去除率下降,說明強酸強堿下吸附效果都會明顯降低。
圖5 pH對NOR去除率的影響
pH值主要影響AC/MF表面電荷特性以及諾氟沙星的存在形式。諾氟沙星在不同pH值下存在形式有三種,見圖6,分別為陽離子(pKa<6.22)、陰離子(pKa>8.51)和兩性離子(6.22
圖6 諾氟沙星的分子結(jié)構(gòu)式
2.2.4 離子強度對吸附的影響 由圖7可知,隨著離子強度的增大,AC/MF對NOR的去除率由90.56%變化到94.89%,吸附量由11.32 mg/g降至9.87 mg/g,即離子強度對諾氟沙星的吸附影響不大。這說明靜電作用不是AC/MF對NOR主要吸附作用力。
圖7 離子強度對NOR去除率的影響
2.3.1 等溫吸附曲線 不同溫度下AC/MF對NOR的吸附等溫曲線見圖8。
由圖8可知,同濃度下,AC/MF對NOR的吸附容量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加,說明溫度升高有利于吸附的進行,同時也驗證了AC/MF對NOR的吸附機理不是氫鍵[16]。
圖8 不同溫度下AC/MF對NOR的飽和吸附量
2.3.2 等溫吸附模型 采用Langmuir(式3)、Freundlich(式4)、Temkin(式5)和Dubinin-Radushkevich(式6)等溫吸附模型對吸附過程進行擬合[20-23],結(jié)果見表1。
(3)
qe=KFCe1/n
(4)
(5)
qe=qm×e-βε2
(6)
式中Ce——平衡時諾氟沙星的濃度,mg/L;
qe——吸附劑的平衡吸附量,mg/g;
qm——最大吸附量,mg/g;
n——與吸附強度有關的參數(shù);
BT,A——與吸附熱有關的常數(shù),J/mol;
ε——吸附勢;
β——與吸附能有關的常數(shù),mol2/kJ2;
b——與吸附自由能相關的Langmuir吸附常數(shù),L/mg;
1/n,提供了與表面非均勻性有關的信息,當1/n值最接近于零時,材料表面的非均勻性越大。
為保證數(shù)據(jù)擬合的準確性,采用標準化歸一差 Δqe(式7)和卡方χ2(式8)進行檢驗。
(7)
(8)
式中qe——實驗測得的吸附量,mg/g;
qe,c——根據(jù)熱力學方程計算出的吸附量,mg/g;
n——數(shù)據(jù)點的數(shù)量。
表1 不同溫度下AC/MF吸附NOR的熱力學參數(shù)
由表1可知,此吸附過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R2為0.996,Δqe(%)<1.0%。說明NOR在AC/MF表面是多分子層吸附。1/n值為0.318 6~0.328 7,表明該材料具有較高的異質(zhì)性[24]。Temkin模型中BT用來判斷吸附過程是放熱(BT>1)還是吸熱(BT<1),表1中BT值為0.035 5~0.037 6,表明此吸附過程是吸熱過程[25]。D-R模型中,當Ea<8 kJ/mol,屬于物理吸附過程[26],Ea為1.031~1.301 kJ/mol,表明此吸附過程以物理吸附為主。因此,AC/MF吸附NOR屬于多分子層下的物理吸附過程,且為吸熱反應。
表2 AC/MF對NOR的吸附熱力學參數(shù)
由表2可知,吸附反應的焓變值ΔH>0,表明AC/MF對NOR的吸附是吸熱過程,升高溫度有利于吸附的進行。隨溫度的升高,ΔG均為減小的負值,說明此吸附是自發(fā)過程。
2.4.1 吸附動力學曲線 AC/MF對NOR的吸附動力學曲線見圖9。
圖9 AC/MF吸附NOR的動力學曲線
由圖9可知,在10 min內(nèi),AC/MF對NOR的吸附量迅速增加,對NOR的去除率先增加后趨于平衡,吸附平衡時間約為180 min,說明吸附時間與諾氟沙星的濃度無關,AC/MF對NOR是快速吸附過程。
2.4.2 動力學吸附模型 為了深入的研究AC/MF對NOR的吸附過程和吸附速率,采用假一級(式9)、假二級動力學模型(式10)和Eloovich模型(式11)對吸附過程進行擬合[27-29],結(jié)果見表3。
qt=qe(1-e-K1t)
(9)
(10)
(11)
式中qt——t時刻吸附量,mg/g;
K1——假一級速率常數(shù),min-1;
K2——假二級速率常數(shù),g/(mg·min);
α,β——Eloovich的常數(shù)。
表3 假一級動力學模型、假二級動力學模型和Eloovich模型擬合參數(shù)
由表3可知,吸附量隨NOR初始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吸附量分別為20.73,40.13,55.83 mg/g。假二級動力學模型R2較高,誤差小。因此,AC/MF對NOR的吸附過程符合假二級動力學模型。
為了進一步分析AC/MF對NOR吸附的速率控制步驟,下面采用Weber-Morris模型進行擬合,結(jié)果見表4。
表4 Weber-Morris 模型擬合參數(shù)
由表4可知,液膜擴散的相關系數(shù)明顯高于顆粒內(nèi)擴撒的相關系數(shù),說明吸附過程的主要控制速率步驟是液膜擴散。由圖10可知,Boyd模型的曲線沒有通過原點,說明液膜擴散并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驟[30]。因此,該吸附過程由液膜擴散和顆粒內(nèi)擴散共同控制。
圖10 Boyd曲線
選用HCl和NaOH溶液對AC/MF復合材料進行再生實驗,結(jié)果見圖11。
圖11 再生次數(shù)對NOR去除率的影響
由圖11可知,用HCl再生后,AC/MF去除率較低。因此,選擇NaOH溶液再生AC/MF,再生6次后,AC/MF對諾氟沙星的去除率仍高達70.6%,說明再生后的AC/MF對NOR仍具有很強的吸附性能。
以活性炭、三聚氰胺和甲醛為原材料制備活性炭/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復合材料,用來吸附諾氟沙星溶液。
(1)吸附熱力學研究表明,AC/MF對NOR的吸附過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0<ΔH<40 kJ/mol,ΔG<0,表明AC/MF對NOR的吸附過程是一個物理吸熱過程,又是一個自發(fā)的過程。
(2)吸附動力學表明,AC/MF對NOR的吸附過程符合假二級動力學方程和Eloovich模型,吸附過程由液膜擴散和顆粒內(nèi)擴散共同控制。
(3)吸附機理表明,AC/MF表面存在疏水作用、π-π作用和靜電作用,其表面孔隙的非均質(zhì)性對NOR的吸附起著重要作用。
(4)AC/MF具有很好的循環(huán)利用性,可以實現(xiàn)后續(xù)的回收利用,能較好應用于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