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夢想著在難以飛越的長江天塹上建造橋梁。這個夢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得以實現(xiàn)。1968年建成的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并使用國產(chǎn)材料建設雙層雙線公路鐵路兩用的南京長江大橋,就是一個極好的明證。1984年,南京市有關部門將南京長江大橋定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命名為“天塹飛虹”。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標志著中國橋梁建設的一個飛躍,開創(chuàng)了我國“自力更生”建設大型橋梁的新紀元。它是中國橋梁史乃至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具有當時世界一流水平,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jīng)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經(jīng)濟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南京長江大橋工程,成為唯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橋梁工程,還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總理親定建設藍圖
南京長江大橋,是新中國橋梁建設史上自主設計與建造的一項重要工程。周恩來總理親自審定方案,閱示所有的勘測、設計報告,對大橋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從大橋的設計方案到鋼材的選用,從大橋的施工到大橋建成后的宣傳,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一一予以指示??紤]到國家自然災害困難,在大橋設計高度上,周恩來曾經(jīng)親自為大橋通航凈高由26米改為24米拍板。在設計中,設計人員經(jīng)過反復計算,將南京長江大橋橋下的凈空設計為24米,認為這個高度可以保證萬噸輪船通過。但一些部門仍對此有意見。周總理知悉后,極為重視,指示把各種意見歸納一下,再制作一個大橋的模型放于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天,他和李富春、薄一波、羅瑞卿、李先念等國務院領導召集鐵道部、交通部和海軍等部門負責人,聽取了大橋局的匯報。經(jīng)反復討論,會議就大橋建設的若干問題作出了決定。最后,周總理就大橋凈空等問題嚴肅指示:定下來后,以后若再有不同意見,就說是國務院決定的,別人無權改變。要改變的話,必須經(jīng)過總理同意才行。
1960年,南京長江大橋正式開始建設。待緊鑼密鼓推進至主要工程江心橋墩動工時,正值中國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大橋建設資金缺乏,建筑材料供應緊張。接著“文革”的派性斗爭波及大橋工地,使工程處于癱瘓狀態(tài)。所幸的是周恩來在關鍵時刻堅決支持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工作,對建橋工作作出指示:不能停工,繼續(xù)架設鋼梁使鐵路通車。工程才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得以順利建成。
周恩來對大橋上的路燈和橋頭堡上的雕塑都親自審定。1964年4月11日,周恩來、陳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等中央領導同志來到中南海豐澤園的頤年堂,審查修改后的橋頭堡模型。周總理第一個走到模型前詢問方案修改的主要內(nèi)容,并大聲讀了修改說明書,然后請幾位副總理發(fā)表意見。他問大橋局的負責人:“南京橋上有沒有防護的措施?”在得知南京大橋公路橋已對兩側(cè)的防護作了考慮、緣石的設計已提高到30厘米時,周總理連連點頭表示滿意。他指著主堡上層的平臺說:這是一個觀看風景的好地方,可以很好地利用。他認為南京長江大橋是中華民族骨氣的象征,橋上的路燈應和天安門城樓上的一致,用白色玉蘭花燈;橋頭的雕塑用當時人們心中的“三面紅旗”;人像雕塑選擇了工、農(nóng)、兵、學、商代表。
周恩來對長江大橋的鐘情和自豪遠不止這些,他還曾多次陪同外賓參觀南京長江大橋,高度贊揚大橋局廣大建設者們克服蘇聯(lián)撤走專家造成的困難、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建成大橋的偉大創(chuàng)舉,并一直肯定蘇聯(lián)對新中國建設事業(yè)給予的幫助。他指出,南京長江大橋的說明詞里,應該提到沿用了在蘇聯(lián)專家?guī)椭屡d建武漢長江大橋的經(jīng)驗,而且有所發(fā)展;對成績的宣傳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堅持一分為二的科學態(tài)度。
1971年6月5日,周恩來陪同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總書記參觀南京長江大橋,在現(xiàn)場嚴肅批評否定一切、盲目排外的“左”的做法,系統(tǒng)總結(jié)了我國大橋建設的經(jīng)驗。他說,武漢大橋所用的管柱鉆孔法,是蘇聯(lián)專家西林設計的,蘇聯(lián)沒有采用,我們在武漢采用了,南京也用了,而且有所發(fā)展。他認為,在我國的大橋建設事業(yè)上,蘇聯(lián)專家西林是有功勞的,武漢大橋給管柱鉆孔法立了一個碑,南京大橋可以掛西林的照片。周總理曾這樣向國際友人介紹:“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的紅旗渠?!?/p>
1972年2月,周恩來陪同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當踏上橋時尼克松突然問:“總理閣下,請問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多少人經(jīng)過?”周總理答道:“總統(tǒng)閣下,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5人經(jīng)過?!笨吹綄Ψ桨l(fā)怔的樣子他解釋說:“每天經(jīng)過南京長江大橋的是工、農(nóng)、兵、學、商,不是5人嗎?”尼克松聽到這機智幽默的回答后,連連點頭贊嘆:“妙極了!”
雄風百戰(zhàn)成就壯舉
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江闊水急,工程地質(zhì)條件復雜。1927年,美國橋梁專家華特爾來南京實地勘察后留下這樣一句話:“在南京造橋,不可能?!比欢?,南京長江大橋就建在這個“不可能”的地方。新中國的第一代橋梁專家和技術人員及工人,完全用中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建起了這座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爭氣橋!
長江從西至東橫貫江蘇省,此段全長425公里,阻隔地處長江南北兩岸的城鄉(xiāng)陸路交通。1958年9月,中國政府決定興建南京長江大橋。
1960年元月,動工興建,總投資2.87億元。設計和施工單位是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結(jié)構工程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承辦;總工程師為梅旸春(1962年積勞成疾而病逝世于南京長江大橋第一線工地),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是李國豪,設計總工程師為胡兢銘,鋼梁總設計師是方秦漢,橋頭堡建筑設計師為鐘訓正。
因前蘇聯(lián)專家退出合作,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遇到了眾多的難題,建造南京長江大橋確實是向當時中國的技術極限挑戰(zhàn)。首當其沖的就是沒有了合適的橋梁鋼材。原定由前蘇聯(lián)提供的鋼梁必須由中國人自己生產(chǎn)。南京長江大橋需用鋼材10萬噸。為爭這口氣,承接生產(chǎn)任務的鞍山鋼鐵公司集中技術力量加緊攻關,鉚足勁搞開發(fā)研究,1962年,遼寧鞍鋼自主研發(fā)最終生產(chǎn)出建橋所需的16錳鋼替代了前蘇聯(lián)的A3鋼,使用在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上。這在當時填補了國內(nèi)的空白。同時,國家動用了鐵道部、化工部等4個大型研究所,研究生產(chǎn)大橋所需的紅丹底漆和云酶氧化鐵面漆。大橋主橋的9個橋墩又分別采用了沉井式、灌注式等4種施工方法,技術人員反復研究,潛水員不顧個人安危突破當時的“安全禁區(qū)”下滑到水下80米進行深測,終于攻下了當時世界一流的施工工藝。
南京長江大橋選址在南京市西北面長江上,連通市區(qū)與浦口區(qū)(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由于這里水深30至40米,水下泥沙覆蓋層厚,江底巖層情況復雜。外國橋梁專家曾經(jīng)預言:在南京造橋,基礎工程這一關就過不了。但是中國建橋工人和技術人員憑著聰明才智,根據(jù)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質(zhì)情況,分別采取幾種類型的管柱基礎和沉井基礎,攻克了基底質(zhì)量檢驗與水下焊接、氧割等技術難題,終于在1967年8月15日,南京長江大橋合龍。1968年10月1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通車,12月28日全面建成通車。設計使用100年。十年磨一劍。大橋從確定橋址方案到建成通車,歷時整整10年,經(jīng)歷了蘇聯(lián)專家撤走、三年自然災害等重重困難。橋勝利通車之時,南京城里萬人空巷。橋南的空地上召開了盛大的祝捷大會。第一輛開過大橋的彩車上,是一尊高高的毛主席塑像。數(shù)十萬人涌向橋頭,許多人熱淚盈眶。后來有人看到,僅慶祝的人們擠掉的鞋子,就拾了兩卡車。
南京長江大橋正橋長1577米,鐵路橋全長6772米,寬19.5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公路引橋3012米,兩端接地部分建有22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雙曲孔橋。
南京長江大橋的意義非凡,它代表了當時中國橋梁建設的最高水平,開創(chuàng)了中國依靠自己力量修建特大型橋梁的新紀元,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結(jié)束了津浦、滬寧鐵路57年隔江相望的歷史,成為聯(lián)結(jié)華東路網(wǎng)的重要交通樞紐。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使南來北往的火車由過去靠輪渡過江的一個半小時縮短為兩三分鐘,大大方便了長江兩岸的物資交流和人員來往,對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把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作為一項重要成就記入《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我國國民經(jīng)濟……仍然取得了進展。糧食生產(chǎn)保持了比較穩(wěn)定的增長。工業(yè)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鐵路和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一些技術先進的大型企業(yè)的投產(chǎn),氫彈試驗和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回收的成功,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等等?!贝撕?,南京長江大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并與“兩彈一星”一同列入新中國建立后國家重要成就項目。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睋?jù)不完全統(tǒng)計,當年的南北大動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以來,平均每年接待外賓、港澳臺同胞近20萬人次,國內(nèi)游客近百萬人次。僅從建成至2008年就先后接待了7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15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代表團;發(fā)自大江南北的數(shù)百萬趟次客貨列車和4億多輛汽車,滿載著60多億噸貨物和數(shù)十億旅客經(jīng)它過江,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大橋日均通過列車200對,汽車8萬多輛,分別是初期的1.5倍和7倍。
建橋功臣興提當年勇
當年奮戰(zhàn)在建橋第一線的“驍將”功臣們終生都對大橋有著一份難以割舍的感情。當年負責大橋鋼梁架設的工程師萬方這樣憶說:“1964年9月18日,在5號墩懸浮沉井入水達14.2米時,沉井導向船組的邊錨多根錨繩相繼被秋汛的洪峰急流沖斷,巨大的浮體在江中連續(xù)擺動,情況十分危險。9月28日,4號墩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情況。這種險情在建橋史上從未有過,大家焦急萬分。當時的二橋設計組組長林蔭就帶領全體技術人員在施工現(xiàn)場邊研究邊設計,邊設計邊修改,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累了就在船上打個盹。經(jīng)過一個多月奮戰(zhàn),終于設計出了平衡重止擺法,成功地制止了4號、5號墩的擺動?!?/p>
當年的技術員李連新回憶道:“記得有時工作到深夜1點多鐘,肚子餓得咕咕叫,實在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充饑,主管工程師蘇源仙就把蔥洗凈切好,加上醬油沖上兩碗湯,我們一邊喝,一邊繼續(xù)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p>
當年的施工隊長宋培起回憶說:“許多人也許不知道大橋工人的辛苦。冬天,在空曠的江面上,寒風凜冽,手摸鋼鐵能粘掉一層皮,一天下來,常常手指都無法伸展。夏天,混凝土工人仍必須每天悶在嚴密的模型板和鋼盤中間,連續(xù)工作七八個小時,模板里面不通風,溫度要比外面高出10來度,一天下來,他們的衣服上就結(jié)了厚厚的一層鹽霜……可我們的建橋工人不僅保證了施工質(zhì)量,還創(chuàng)造了許多‘第一?!?/p>
由于南京長江大橋的質(zhì)量堪稱一流,這支建橋隊伍因此聲名遠揚。為此,當初的十幾位工程師也頻頻被各建橋工程部門爭相聘用,像萬方工程師,數(shù)不清有多少國內(nèi)、國外的建橋公司許以高薪請他去工作,但幾十年來他一直堅守在中國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第二橋梁工程處,初心不改,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令人敬佩。
舊聞報道如是細說
在南京長江大橋勝利建成的喜慶日子里,《新華日報》 1968年10月4日第一版對此隆重作了報道。報道稱:
在歡慶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九周年的光輝節(jié)日里,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長江大橋鐵路橋于南京十月一日零時起正式通車。南京新車站也同時宣告落成。九月三十日,南京市五萬多軍民隆重地舉行了通車典禮。
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的建成和通車,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lián)系,具有重大的政治、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意義。
十月一日凌晨三點鐘,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通過了駛向祖國首都的第一列客車——從福州開往北京的四十六次快車。當列車駛上被無數(shù)彩燈照得通明的大橋鐵路橋時,車廂內(nèi)一片歡騰。
南京長江大橋的建設,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大橋是雙線、雙層的鐵路和公路兩用橋,全長六千七百多米,長度為武漢長江大橋的四倍。大橋凌空飛架的巨大鋼梁,橫臥在九個矗立江心的橋墩上。
另據(jù)“新華社南京二十九日電”稱:
在億萬軍民熱烈歡呼我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新的氫彈試驗的大喜日子里,從揚子江畔又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我國工人階級靠戰(zhàn)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高速度、高質(zhì)量地在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勝利地建成了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至此,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最大的現(xiàn)代化橋梁——南京長江大橋,已經(jīng)全面提前建成通車。
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南京市五萬多軍民歡聚在江邊橋頭……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是世界橋梁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大橋鐵路橋全長六千七百多米,公路橋全長四千五百多米。江中正橋下層鋪設雙軌,南來北往的列車可以同時對開;上層寬闊的公路橋面,可以并列行駛四輛大型卡車。正橋兩端,矗立著四座巨大的工農(nóng)兵的塑像。兩岸公路引橋接近市區(qū)的部分由二十二孔富有民族特色的雙曲拱橋組成,看去像一條美麗的彩練,使宏偉的南京長江大橋顯得更加絢麗多姿。清晨,噴薄而出的紅日映照著大橋巨大的橋身,如同橫臥云空的鋼鐵長虹;橋頭堡的三面紅旗直插云霄,格外鮮艷奪目。入夜,大橋上萬盞燈火齊放光明,綿延十幾里,有如銀河飄落在寬闊的江面上,把祖國的大好河山裝扮得分外妖嬈。南京長江大橋的全面建成通車,把我國南北交通大動脈津浦線滬寧線連接了起來,把大江南北的公路交通連接了起來,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戰(zhàn)略上有著重大意義。
……他們遵照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yè)發(fā)展道路”的偉大教導,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自力更生”的方針,沿著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奮勇前進。他們活學活用毛主席的光輝著作《實踐論》、從實踐中摸索經(jīng)驗,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敢于攀登前人沒有攀登過的高峰,闖出了一條我國自力更生建橋的寬廣道路……
建橋工人狠抓革命,猛促生產(chǎn),冒著風雨嚴寒堅持施工,工效成倍提高,以驚人的速度提前全面地完成了大橋建設任務……人民解放軍駐大橋支左、支工、護橋部隊的廣大指戰(zhàn)員,在南京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同廣大工人群眾并肩戰(zhàn)斗,充分發(fā)揮戰(zhàn)斗隊、工作隊和生產(chǎn)隊的作用,在長江大橋建設中立下了新的功勛。
建橋幕后那些秘事
引橋兩方案爭論激烈。當年在討論南京長江大橋公路引橋設計方案的時候,有兩種方案爭論得比較激烈,一種是雙曲拱橋方案,這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新穎形式。他們認為,雙曲拱橋造價低、用料省,載重量大,形式美觀,對多快好省建設南京長江大橋,有著無比的優(yōu)越性。還有一種是“高填土”方案,就是用泥土壘成斜坡,代替很長一段公路引橋。建橋工人認為該方案費工費時,外觀難看,阻塞城市交通,而且要破壞大批農(nóng)田,因此他們堅持采用了雙曲拱橋的方案。據(jù)當年的報紙記載,雙曲拱橋用在南京長江大橋,確實碰到了不少困難。因為多孔連續(xù),建造在彎道上,載重量大,又橫跨鐵路,不過這些困難最終還是都被克服了。
鋼梁全靠自主研發(fā)。建設南京長江大橋的過程異常艱辛,一切經(jīng)過試驗取得成功后再進行實踐,所以許多問題是從零開始慢慢探索。當年主管預應力梁的負責人車家明回憶說,那時候中蘇關系破裂,蘇方撤走了專家,原來從前蘇聯(lián)進口的鋼梁鋼材也成為泡影,加之南京長江處于長江下游,江面寬闊,水深流急,覆蓋層也深了許多,因此修建南京長江大橋比武漢長江大橋難了很多。那些年他們做了許多試驗。就比如大橋兩岸鐵路和公路引橋所用的梁,在孔道形成上因為缺少薄鐵皮材料無法襲用原來的預埋鐵皮管,只能改用抽管的方法,他們先后試了竹篾管、膠管、鋼管等類型,最后成功選用了一種鋼絲網(wǎng)膠管。他們試制成功的弗來西奈串珠式后張法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梁,也開創(chuàng)了我國采用預應力體系制造大型混凝土橋梁的先河。
橋頭堡紅旗刷了紅漆。南堡、北堡是長江大橋的標志性建筑。橋頭堡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筑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鐘訓正回憶說,后來一直看到的三面紅旗是在鋼板表面漆上紅漆而成。事實上,紅旗最初的施工方案卻是要“閃閃發(fā)光的”。當時的設計方案是在鋼架上固定鋼板,然后在鋼板面鋪裝一層表面材料,最后用南京玻璃廠生產(chǎn)的朱紅色玻璃片鑲嵌進表面材料,這樣,三面紅旗豎起來后,就能在陽光下閃爍光芒了??墒且驗橼s工期,玻璃廠生產(chǎn)的玻璃碎片中有的顏色不齊整,出現(xiàn)了紅紫色、暗紫色的玻璃片,而且當時施工又都是在晚上,鋪貼玻璃片的時候也看不出里面的色差,于是鋪好后第二天才發(fā)現(xiàn)旗面的色彩一塊紅、一塊黑的,很不好看,當時負責工程監(jiān)理的代表就說:“三面紅旗怎么能成這樣的破旗呢?通通拆掉!”于是只能將玻璃層全部扒掉,應急式地刷上了一層紅漆。
118輛坦克過橋測承載。1969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南京軍區(qū)時,在許世友上將陪同下興致勃勃參觀了南京長江大橋。站在大橋上,毛澤東問許世友大橋承載力是否過關。為檢驗長江大橋的承載力和部隊的應急作戰(zhàn)能力,1969年9月,許世友從蘇北調(diào)來了一個裝甲團從長江大橋上穿過。118輛坦克一字排開,車與車間隔50米,整個車隊綿延近10公里。全部安然通過大橋橋面。據(jù)當時媒體報道:60萬群眾親眼目睹了這一蔚然壯觀的歷史畫面。如此盛況,古今罕見。
(責編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