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同時也是美食大國。說起法國大餐,你會想起什么?鵝肝、黑松露、蝸牛,當然還離不開一杯波爾多紅葡萄酒。法國人愛喝紅酒聞名世界,而法國的人均壽命也達到81歲,是排名靠前的長壽國家。民間流傳的“喝白酒傷身,喝紅酒有益健康”你聽說過嗎?喝紅酒真的有益健康嗎?
在營養(yǎng)學領(lǐng)域一直存在“法國悖論”這一說法,這是指法國人平時飲食中攝取大量高能量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卻比很多英語國家低得多。其實,這個說法最早的線索來自19世紀,當時的一位愛爾蘭醫(yī)生發(fā)現(xiàn),法國的心絞痛患者比愛爾蘭少得多,估計是和飲食習慣有關(guān)系。
20世紀90年代,美國媒體在報道中提出,法國心血管疾病比美國少的主要原因是紅酒,這引起了科學界的關(guān)注。2002年美國農(nóng)業(yè)部發(fā)布的一份數(shù)據(jù)表明,法國人每天比美國人多吃 32克脂肪,但美國冠心病導致的死亡率卻是法國的3倍,媒體再次將這一“功勞”送給了法國紅酒。
紅酒由葡萄釀造而成,因此含有不少植物多酚,這些多酚具有抗氧化能力,但很多植物中都有這類物質(zhì),到底是哪一種多酚讓紅酒與眾不同呢?經(jīng)過科學家的多年研究,一種叫“白藜蘆醇”的化合物脫穎而出。白藜蘆醇是20世紀40年代日本科學家最先發(fā)現(xiàn)的,它在數(shù)十種植物中存在,比較常見的是葡萄、花生、藍莓等,葡萄皮中的含量相對較高。
科學研究表明,植物受到細菌、真菌的侵害時白藜蘆醇含量也會上升,因此估計它是植物的防御武器?!百F腐葡萄酒”的白藜蘆醇含量比一般葡萄酒高,就是因為它的原料來自一種被真菌感染的葡萄。另外,花生中的白藜蘆醇含量大約是紅酒的1/4。當然,植物中白藜蘆醇的含量非常不穩(wěn)定,即使同一個酒莊,不同批次葡萄酒中的含量也會有顯著的差異。
由于“法國悖論”的緣故,白藜蘆醇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僅發(fā)表的論文就成千上萬。在不同的研究中,白藜蘆醇表現(xiàn)出多種生物學活性,包括抗癌、保護心血管、降血脂、抗菌、消炎、抗衰老、抗氧化、抗凝等。在葡萄酒商家的嘴里,白藜蘆醇的功效早已“鐵證如山”。然而,這些研究絕大多數(shù)是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它對人類健康的益處至今都沒有確切證據(jù)。
近期的一項綜合研究表明,在每天攝入300毫克白藜蘆醇的情況下(遠遠高于正常膳食攝入),糖尿病人的收縮壓可以降低2毫米汞柱。筆者的血壓是120/90,相當于血壓變?yōu)?18/90,這么微小的差異,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了。總之,對于白藜蘆醇在抗癌、保護心血管、延長壽命等方面的作用,要么根本沒有證據(jù),要么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此外,如果白藜蘆醇攝入過量還會帶來一些健康隱患,如果每天攝入量超過2克,可能引起惡心、腹瀉等癥狀。
說到這里,你可能有些糊涂,“法國悖論”是真實存在的,如果紅酒并非健康之源,那該如何解釋法國人的健康狀況呢?
其實把“法國悖論”的原因歸為紅酒只是一個很武斷的推測,而將這一切歸功于白藜蘆醇則更是捕風捉影。一瓶紅酒中含有的白藜蘆醇平均不超過3毫克,通常人一天的攝入量不超過4毫克。相關(guān)研究中使用的劑量已經(jīng)相當于提取了幾百瓶紅酒的白藜蘆醇,這樣都沒有得到確切證據(jù),你覺得它真的靠譜嗎?
其實“膳食模式”的影響遠遠大于某一種食物的影響,更不用說食物中某個微不足道的成分了。從膳食模式上看,法國人的糖攝入量遠低于美國人;法餐雖然豐盛但分量并不大;法國南部靠著地中海,那里的人不僅喝紅酒,還喜歡吃魚和橄欖油。諸多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才是“法國悖論”的真正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不得不提。不少研究發(fā)現(xiàn),酗酒的人心血管疾病明顯增加,但適量飲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反而比不喝酒的人更低。不僅是紅酒,白酒、啤酒也有同樣的現(xiàn)象,只是不如紅酒明顯。其實這并不意味著喝酒有益健康,更合理的解釋是,適量飲酒往往意味著收入水平較高(醫(yī)療保障更好)、懂得享受生活、有一定的自律性、更關(guān)注健康養(yǎng)生。比如,歐洲有研究表明,在超市買紅酒的人往往也會買更多的果蔬。
綜合以上,如果你本來不喝酒,不建議你為了健康而去喝酒(包括紅酒);如果你有飲酒的習慣,建議你適當控制,不要酗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是,男性每天不超過50克白酒(52度),或一瓶啤酒(750毫升),或一杯葡萄酒(250毫升),女性則要減半,孕婦和未成年人則不應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