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查麗婭·戈維特
著名發(fā)明家、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傳記作者馬克·塞弗爾說,特斯拉深信做腳趾練習對身體有益,他一直堅持每天晚上“擠壓”自己的腳趾,每只腳一百次。雖然鍛煉腳趾到底有什么好處我們并不是完全了解,但特斯拉認為,這項鍛煉對刺激他的腦細胞有好處。
20世紀最多產的數(shù)學家保羅·厄多斯(Paul Erdos)喜歡用另一種方式刺激腦細胞—服用安非他明,也就是苯丙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他曾連續(xù)二十個小時進行數(shù)學研究,安非他明為他提供了驅動力。一個朋友曾拿出五百美元和厄多斯打賭,說他不可能在一個月內不服用安非他明。結果厄多斯贏了,但他向那位朋友抱怨說“你這么做使數(shù)學研究的發(fā)展倒退了一個月”。
牛頓則到處宣揚獨身禁欲的好處。1727年牛頓去世的時候,留下了多達一千萬字的筆記,永久顛覆了我們對自然世界的了解。種種記錄表明,他一直保持著處子之身—順便說一下,特斯拉也是獨身主義者,不過他后來說自己愛上了一只鴿子。
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杰出科學家行為古怪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前有古希臘的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叫人們不要吃豆子,后有美國發(fā)明家本杰明·富蘭克林裸體散步享受“空氣浴”,偉人之路還真的是由一些古怪的習慣鋪就的呢。
且慢!萬一這些表面現(xiàn)象背后另有隱情呢?科學家逐漸意識到,智力并非像我們認為的那樣,純粹是基因方面的造化。對有關證據(jù)的最新研究表明,決定一個成年人是聰明還是愚笨,后天的環(huán)境因素起到了40%的作用。不管我們接受與否,日常習慣都塑造著大腦的結構,改變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從而強烈影響了我們的大腦。
歷史上眾多的偉人之中,集天賦與怪癖于一身的人很多,但其中的“王者”大約非愛因斯坦莫屬。如果想在偉人身上找到一些有助于提升思考能力的行為或習慣,恐怕沒有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研究對象了。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如何從原子中“擠出”能量,也許他也能告訴我們一兩個小竅門,讓我們從小小的大腦中“擠出”更多的潛能。遵循愛因斯坦的睡眠、飲食習慣甚至穿衣風格,會不會帶來一些好處呢?
睡眠有益于大腦,這是常識。和大多數(shù)人相比,愛因斯坦太把這個常識當回事了。據(jù)說他每天至少要睡十個小時,這幾乎是當今美國人平均睡眠時間(6.8小時)的1.5倍。但是,你真的能把自己睡成一個思維敏捷的人嗎?
作家約翰·斯坦貝克曾說:“一覺醒來,昨晚的難題迎刃而解,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而這就是睡眠的功效?!?/p>
包括元素周期表、DNA結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在內,據(jù)說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突破都是當事人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實現(xiàn)的。愛因斯坦在夢到牛被電擊的時候,想到了狹義相對論,但這是真的嗎?
2004年,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檢驗了這個觀點。首先,他們對參與實驗的志愿者進行培訓,然后讓他們玩一種數(shù)字游戲。大多數(shù)人通過練習逐漸掌握了竅門,但要想把游戲玩好,最快的辦法是找到一條隱藏的規(guī)律??茖W家將學生志愿者分成兩組,八小時后,對學生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睡覺的學生找到那條規(guī)律的可能性是那些沒睡覺學生的兩倍。
大腦會在我們入睡后進入一系列循環(huán)。每隔90—120分鐘,大腦就會在淺睡眠、深睡眠、做夢期或稱快速眼動(REM)期這三者之間變換??焖傺蹌悠谠趯W習和記憶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
除了每天保證至少十個小時的睡眠,愛因斯坦還定時小憩。根據(jù)一些無從查考的傳說,為了不讓自己在小憩時睡過頭,他靠在扶手椅上打瞌睡的時候手里會拿著一把勺子,勺子的正下方是一塊金屬板。他只允許自己迷糊睡去的時間為一秒鐘,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啪!勺子從他手里掉下來,砸在金屬板上,就會把他吵醒。
每天散步對愛因斯坦來說是件神圣的事。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工作時,他會散步兩三千米,然后返回。他這樣做是步了其他一些勤奮者的后塵,比如達爾文每天都散步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
這些活動不僅僅是為了健身。大量證據(jù)表明走路可以提高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走路對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更加有效。可這是為什么呢?
步行把大腦從更多的腦力任務中解放出來,迫使它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將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不要摔倒。這樣,我們的大腦就進入了“瞬時腦前額葉功能低下”(transient hypofrontality)狀態(tài)。這個短語冗長拗口,它的基本意思是大腦某些部位的活動暫時減少,特別是腦前額葉,這里與記憶、判斷和語言等一些較為高級的功能有關。降低前額葉的活動強度之后,大腦就會采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你在伏案工作時產生不了的靈感此時會迸發(fā)出來。關于散步的這種好處,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證據(jù),但這種解釋確實很誘人。
天才們都吃些什么呢?我們不知道愛因斯坦非凡的大腦的能量來源是什么,但網上有人說是意大利面。愛因斯坦確實曾經開玩笑說,關于意大利,他最喜歡的就是那個國家的面和數(shù)學家列維·席維塔(Levi Civita)。
大家都知道大腦消耗的能量很多,雖然它的重量只占體重的2%(愛因斯坦的大腦占體重的比例可能更小,因為他的腦重量僅為1 230克,而大腦的平均重量約為1 400克),消耗的能量卻占到了體能消耗的20%。和身體的其余部分一樣,大腦也喜歡糖,比如碳水化合物分解形成的葡萄糖。神經元對糖的需要幾乎是連續(xù)不斷的,只有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它才會用其他的能量源。于是,問題來了—大腦喜歡糖,自己卻又無法儲存能量,因此,一旦血糖水平下降,大腦很快就失去了能量源。雖然身體可以通過釋放皮質醇這樣的應激激素,從其自身儲備的糖原中釋放出一些單糖,但這是有副作用的。
這些副作用包括我們不吃飯之后感到的頭暈和思維混亂。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保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人反應慢,空間記憶力也會減退,但是這種狀況是暫時的。幾個星期之后,大腦就會做出調整,從蛋白質之類的物質那里獲取能量。
今天,吸煙帶來的健康風險已經廣為人知,因此愛因斯坦抽煙的這個習慣我們不應該學習。愛因斯坦煙斗不離手。在他所工作的校園里,大家都知道他有兩件事:一、 他的煙如影隨形;二、 他提出了那些著名的理論。他認為在處理事情時,抽煙能夠幫助他冷靜思考,做出客觀的判斷。他甚至在街上撿煙頭,把沒有燒完的煙草塞進煙斗里。
他這樣做實在不像個天才,但說句公道話,盡管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有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吸煙和肺癌及其他疾病相關,但直到1962年這一發(fā)現(xiàn)才公之于眾,而此時愛因斯坦已經離世七年了。
時至今日,抽煙的風險已經不再是秘密了。吸煙阻止腦細胞的形成,使大腦皮層(負責意識的皺紋外層)變薄,使大腦缺氧。公平地說,愛因斯坦雖然有吸煙的習慣,但他是個聰明人,而這絕對不是因為他吸煙。
如果愛因斯坦的怪癖清單上少了他討厭穿襪子這一條,那么它是不完整的。他在給表妹(后來成為他妻子)艾爾莎的信中說:“我發(fā)現(xiàn)我的襪子總是在大腳趾那里破個洞,于是我就不穿襪子了?!焙髞?,他找不到自己的拖鞋時,就會穿艾爾莎的露跟女鞋。
這種“潮客”打扮并沒有給愛因斯坦帶來任何好處。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研究不穿襪子造成的影響,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你不穿正裝穿休閑裝,在抽象思維測試中表現(xiàn)往往不佳。
最后,我們還是以愛因斯坦本人的建議來收尾吧。1955年,他在接受《生活》雜志采訪時表示,“不要停止質疑,這很重要,因為好奇心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如果你做不到質疑一切,那就試試腳趾練習。誰知道呢?也許這樣的鍛煉真的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