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明,陸書華,申愛華,李曉哲,山鳳蓮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檢驗科,山東 濟寧272029)
膿毒癥是一種由感染誘發(fā)的以全身炎癥反應和器官功能損害為特征的復雜臨床綜合征,已成為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可達30-50%[1,2]。根據新的膿毒血癥治療指南,早期診斷膿毒血癥對臨床醫(yī)療救治ICU 患者至關重要[3]。本研究通過對89例血培養(yǎng)陽性的膿毒癥患者進行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可溶性CD14亞型檢測,探討可溶性CD14亞型與血培養(yǎng)的相關性及其對膿毒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陽性病例組:臨床診斷為膿毒癥且血培養(yǎng)陽性患者89例,診斷標準符合2012年國際膿毒癥會議診斷標準[4];陰性對照組:同期住院的非感染SISR患者且血培養(yǎng)陰性259例。兩組臨床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
1.2 方法所有患者應用抗生素前空腹采血,采集靜脈血 3-5 ml于真空采血管中,3 000 r/min 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后置于-80℃保存用于檢測 sCD14-ST、PCT、CRP。同時無菌操作采集患者靜脈血 15-20 ml,分別注入需氧培養(yǎng)瓶和厭氧培養(yǎng)瓶中。sCD14-ST的測定:采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內sCD14-ST水平(試劑來源abbexa);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obas c702)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RP 的水平;Roche Cobas e601化學發(fā)光分析儀檢測降鈣素原(PCT);血培養(yǎng)檢測方法:血培養(yǎng)瓶置于 Bact-ALTERT 3D 血培養(yǎng)儀中進行培養(yǎng),鑒定儀器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 VITEKⅡ,以上均采用設備配套試劑,所有操作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
1.3 觀察指標
血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出致病細菌為陽性,sCD14-ST>365 pg/mL為陽性;CRP>10 mg/ml為陽性;PCT>0.5 μg/L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并計算曲線下面積來評價各指標的診斷價值。
2.1 陽性組與陰性對照組各檢測指標結果比較陽性組與陰性對照組血清 sCD14-ST、PCT、CRP結果見表2,陽性組患者血清sCD14-ST、PCT、CRP結果均顯著高于陰性對照組(P<0.01)。
表2 陽性組與陰性對照組sCD14-ST 、PCT、CRP結果比較
與陰性對照組比較:※P<0.01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可溶性CD14亞型、PCT、CRP與血培養(yǎng)結果對比以血培養(yǎng)為診斷膿毒血癥的金標準,sCD14-ST、PCT、CRP與血培養(yǎng)結果比較見表3。將分析結果進行一致性分析,表明可溶性CD14-ST檢測結果與金標準血培養(yǎng)相比,兩種檢測方法高度一致,Kappa值為0.835;PCT檢測結果與血培養(yǎng)相比,兩種檢測方法基本一致,Kappa值為0.612;CRP檢測結果與血培養(yǎng)相比,兩種檢測方法一致性較差,Kappa值為0.412,表明CRP并不是膿毒癥的理想標志物。
表3 sCD14-ST、PCT、CRP檢測結果與血培養(yǎng)結果分析
2.3 sCD14-ST與PCT、CRP預測膿毒癥的ROC曲線及AUC值sCD14-ST與PCT、CRP預測膿毒癥的ROC曲線見圖1,sCD14亞型AUC值最大,說明sCD14亞型在診斷敗血癥的準確性方面高于PCT、CRP(見表4)。
膿毒癥可導致SIRS,但并不是所有的SIRS是有膿毒癥所致,因此,如何鑒別非炎癥性SIRS和膿毒癥性SIRS、早期識別感染性疾病成了近年來多學科討論的熱點和研究的方向。血培養(yǎng)是診斷膿毒血癥的金標準已為臨床共識[5,6],但由于各種原因如采血部位、時間、采血量,抗菌素的應用等造成陽性率低,并且檢測周期需48-72小時,耗時長,延誤病情。
圖1 sCD14亞型、PCT、CRP預測膿毒癥的ROC曲線
表4 sCD14亞型、PCT、CRP水平診斷膿毒癥ROC曲線的AUC評價
2004 年 Shirakawa K發(fā)現了一種新型的生物標記物即可溶性 CD14 亞型(soluble CD14 subtype,sCD14-ST)[7],研究顯示可溶性 CD14 亞型在感染患者中明顯升高,其血清濃度明顯高于非感染患者,認為 Presepsin 是機體應對細菌感染產生的,對膿毒血癥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均為較好的生物標記物[8]。本文研究結果表1顯示:血培養(yǎng)陽性患者組血清可溶性CD14亞型濃度明顯高于血培養(yǎng)陰性患者組(P<0.01),表明可溶性CD14亞型可作為膿毒癥診斷的標志物。
表4結果顯示sCD14亞型診斷膿毒癥敏感度為82.0%、特異度為98.1%、準確性為94.0%,將sCD14亞型結果與血培養(yǎng)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表3),Kappa=0.835,表明sCD14亞型結果與血培養(yǎng)陽性結果有高度的一致性,提示sCD14亞型對膿毒癥的診斷有一定的優(yōu)勢。PCT診斷膿毒癥敏感度為77.5%、特異度為86.9%、準確性為84.5%,將PCT結果與血培養(yǎng)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Kappa=0.612,通過對比分析兩者間不同的結果,可溶性CD14亞型的檢測結果更符合血培養(yǎng)檢測結果(金標準)。表明可溶性CD14亞型作為膿毒癥標志物優(yōu)于PCT,與Liu等[9]研究的結果:sCD14-st較PCT和CRP更能準確地判斷膿毒癥相同。
比較sCD14亞型與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AUC值,sCD14亞型的AUC值最大,說明可溶性CD14亞型檢測在診斷膿毒癥的準確性方面高于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綜上所述:可溶性CD14亞型檢測結果與血培養(yǎng)陽性結果高度相關性、總符合率高,為提供了一個依靠血培養(yǎng)檢查來判斷膿毒癥的又一指標,為基層醫(yī)院或不具備血培養(yǎng)條件的醫(yī)院提供簡單、易行的檢測手段,且將診斷時間可提前 48-72 h,有助于臨床對膿毒癥的早期診斷提供有價值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