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目的 分析對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的價值和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尿糖檢驗,觀察組采用血糖檢驗。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檢出率及空腹血糖水平。結果 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總檢出率為74.42%,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總檢出率為97.67%,組間比較差異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經區(qū)別性診斷后,空腹血糖水平組間比較差異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與常規(guī)性診斷方式相比,采用血糖檢驗的方式對疑似糖尿病患者進行檢測診斷,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疾病檢出率,并且還有利于明確患者的血糖水平,為后期醫(yī)療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jù),確保臨床醫(yī)療工作的安全有效性。
【關鍵詞】血糖檢驗;尿糖檢驗;糖尿病患者;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13..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隨機原則,將86例研究對象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女18例,男25例。年齡40~80歲,平均(53.36±4.11)歲?;颊卟〕?~10年,平均(6.34±2.3)年。在觀察組中,女15例,男28例。年齡42~78歲,平均56.52±3.63)歲;病程1~11年,平均(5.37±3.69)年。本次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對于所有的患者,都符合納入標準,并且將具有禁忌癥的患者排除,都簽訂了知情同意書。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對照組中,醫(yī)護人員要將具體的情況進行提前告知,例如保持空腹情況下進行尿樣采集。在采集完尿樣之后,檢測人員要使用尿糖試紙,檢測尿樣。把檢測試紙放在尿樣中,直至全部浸透尿液,然后取出,等到沒有多余尿液之后,和色卡顏色展開比較和分析。為了防止檢測時間太長,對結果造成影響,必須保證操作在5~10 min內進行。
在觀察組中,醫(yī)護人員也要告知患者,在清晨時候以空腹狀態(tài)進行檢查。具體的流程是:采集華真難喝的清晨空腹血樣,并采集他們在就餐之后2小時左右的血樣,都采取靜脈采血的方式,并且采集量在1.50 mL左右。檢測人員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從而對患者的血樣進行檢測。將患者的血樣放置在NAF抗凝試管中,進行離析,等到血漿分離以后,進行指標檢測。注:如果在檢測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血糖檢測結果中,白細胞顯著增加,需要觀察在操作中是否出現(xiàn)失誤,或者是否是器械產生故障,從而進一步對結果進行檢測和分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檢出率及空腹血糖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分析和研究利用軟件SPSS 23.0。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利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疾病總檢出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疾病總檢出率為74.42%,觀察組患者的疾病總檢出率為97.67%,組間比較差異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經區(qū)別性診斷后,空腹血糖水平組間比較差異較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3 討 論
根據(jù)相關文獻研究可知,對于糖尿病患者,在初期進行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對于糖尿病患者,有很多臨床診斷的方式,其中最為主要的指標就是患者的尿糖和血糖指標。和尿糖檢驗比起來,血糖檢驗有著很多的優(yōu)勢:首先,它操作簡便,在集采玩血液樣本之后,10分鐘之后就能夠得出檢測結果,有著很高的效率。其次,它的成本比較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者的支出,降低他們的經濟壓力,特別是比較困難的家庭來說,這種方式能夠快速得到檢測結果,而且結果十分準確,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經濟開支。綜上所述,在檢驗臨床糖尿病中,常用的檢驗方式是血糖檢驗,并且有著很多優(yōu)勢,尿糖檢驗則為篩查方法,實現(xiàn)這兩種方式的聯(lián)合,可以顯著提高檢測質量,提高檢測準確率,在臨床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明毅.血糖檢驗和尿糖檢驗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1):134.
[2] 韋振空.血糖與尿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33):128+130.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