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在全球范圍內,“聲音市場”正在崛起。各類有聲讀物成為音頻平臺快速成長的業(yè)務板塊;從《中國好聲音》《聲臨其境》到《聲入人心》,主打聲音的娛樂節(jié)目不斷增加。與此同時,耳機銷售額也強勁增長,有估算顯示:2018年全球耳機銷售額接近210億美元。
時事鮮評
一個“聽時代”正在到來。
走在路上和朋友打招呼,如果對方沒反應,那他十有八九戴著耳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習慣行走在“聲音的世界”,因此有網友調侃:“摘下耳機成了新時代的脫帽禮。”
人類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聽覺動物。剛出生的嬰兒或許還睜不開眼,但已有聽覺反應,能區(qū)別不同的音高。教育心理學則認為:不同于視覺型學習者,聽覺型學習者更擅長用聆聽的方式接收信息。一方面,不愛“看”而愛“聽”的群體本身不小;而另一方面,喜歡利用碎片時間的現代人越來越多,“聽”提供了“多線程”工作的可能。開車時聽廣播、工作時聽音樂、走路時聽英語,都成了生活中的“兩步并作一步走”。
…………
當然,這樣一個日漸繁榮的聲音市場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近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全球12歲至35歲人群中的近半數,即11億人因經常戴耳機收聽音樂而面臨聽力損傷的風險。所以,今天我們不僅要關注因為視頻、游戲突飛猛進導致的近視高發(fā)問題,也需要重視因為手機、音樂播放器普及帶來的聽力損傷問題。專家也建議兒童減少耳機使用頻率,并選用音量控制在85分貝以下的兒童耳機。
說到底,聲音也是人與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有聲世界再秀色可餐,也不能“暴飲暴食”。因為能與人類的耳朵相匹配的,不僅有耳機,還有一個更動聽的自然界。
選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