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憲華
羊絨是稀缺的,真品羊絨衫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軟黃金”。對于皮膚較為敏感、又渴望被溫柔和暖意包圍的消費者來說,羊絨衫是過冬衣物的不二選擇。不過,面對琳瑯滿目的羊絨衫,要選擇一件適合的,也有諸多需要關注的地方。
秋冬季節(jié)的針織衫種類非常豐富,除了羊絨衫,還有以羊毛、駱駝絨、牦牛絨、兔毛等等為主要原料加工織造的服裝,甚至還有宣稱“仿羊絨”“綿羊絨”的,讓人感覺是霧里看花。
那么怎樣來區(qū)分這些產品呢? FZ/T 73009-2009《羊絨針織品》規(guī)定,精、粗梳純羊絨針織品和含羊絨30%及以上的羊絨混紡針織品適用該標準。從標準的適用范圍來看,只有當羊絨含量超過30%,才能夠用羊絨針織品的標準來評價。也就是說,購買羊絨衫,只看品名是不夠的,還要特別注意標簽上的纖維含量,除了純山羊絨產品外,羊絨混紡產品中,山羊絨的含量要大于30%,才能算是真正的羊絨衫。
要挑選一件高品質的羊絨衫,消費者可以通過產品標識上的三個信息,結合手感、氣味,對羊絨衫的品質先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手感和氣味是選購羊絨衫時最直觀的感受。羊絨之所以被譽為“軟黃金”,是因為其天生的纖維結構造就了其輕、軟、滑、糯的特點,所以制成的針織衫才能具備柔軟親膚的穿著感受。其他動物纖維雖然也可能具備其中的部分優(yōu)點,但無法完全取代之。有些產品可能利用了化纖的滑爽、羊毛的彈性、兔毛的蓬松來仿造羊絨的特性,但實際的穿著感受與真正的羊絨衫是有差距的,而且經洗滌后的狀態(tài)與羊絨衫也有很大差別。
羊絨纖維從絨山羊身上獲取之后,要經過去雜、分梳、制條、成紗、織造等一系列紡、織、染的工藝步驟。在加工時或是為了方便織造,亦或是為了消費者后期便于打理,制造工藝上會添加潤滑或抗起球、防靜電的助劑。如果添加過量,會在衣服上留下異味,有的添加劑不利于健康和環(huán)保,有的則容易在貯存過程中出現(xiàn)顏色發(fā)污、生長蛀蟲等情況。 所以,F(xiàn)Z/T 73009-2009《羊絨針織品》對于等級為優(yōu)等品和一等品的羊絨衫,均要求考核其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質,如果含量過高則說明在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油劑較多,在后續(xù)使用和維護時就可能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雖然這一指標需要專業(yè)實驗室經檢測才能獲得,但通過聞氣味,消費者也能初步鑒別出劣質產品,因為油劑多的產品往往會殘留類似機油的異味。
成分是羊絨衫最重要的指標。就羊絨纖維的產量來說,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奢侈品了,所以羊絨含量直接決定了一件羊絨衫的成本。GB/T 29862-2013《紡織品 纖維含量的標識》明確說明,由于山羊絨纖維的形態(tài)變異,山羊絨會出現(xiàn)“疑似羊毛”的現(xiàn)象。山羊絨含量達95%及以上,疑似羊毛≤5%的產品可標注為“100%山羊絨”“純山羊絨”或“全山羊絨”。也就是說,純羊絨產品中疑似羊毛的量必須≤5%。
有的消費者是為了追求貼身的舒適而購買羊絨衫的,有的消費者則是習慣將羊絨衫(褲)穿在秋衣秋褲外面,所以不能直接規(guī)定羊絨衫產品的最終用途類型。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guī)范》將紡織品按最終用途分為3種類型:嬰幼兒紡織產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分別以A、B、C表示。消費者在購買時可根據(jù)自己的穿著習慣,選擇相應級別的產品。如果需貼身穿著,應選擇安全類別為B的產品,這樣安全和舒適才能得到保障。
FZ/T 73009-2009《羊絨針織品》規(guī)定的產品等級可分為優(yōu)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種。通常,毛紡行業(yè)默認一等品為合格的產品,二等品則指沒有滿足某個或某些規(guī)定要求的產品。優(yōu)等品除了部分技術要求較一等品高之外,還特別提出了對于純羊絨產品,羊絨纖維平均細度應≤15.5μm,這一指標要求對于提升羊絨衫的手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對品質有一定要求的消費者,在選購羊絨產品時,一定要注意產品標識上的質量等級。優(yōu)等品的羊絨衫在細度、易起球程度、含油多少等方面都要好于其他等級的產品,因此其手感、穿著舒適度和質量都較其他產品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