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滄州市中心醫(yī)院燒傷整形,河北 滄州 061000)
皮膚移植術是燒傷整形外科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其根據(jù)皮膚來源的不同,皮膚移植可分為自體皮、異體皮和復合皮移植,而依照皮片形狀的不同又可分為自體表皮細胞培養(yǎng)皮片、自體網狀植皮等[1-2]。當機體出現(xiàn)全身大面積深度燒傷時,常常需要多次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而自體供皮區(qū)嚴重缺乏且需反復取皮,常會造成供皮及受皮區(qū)出現(xiàn)瘢痕性攣縮及增生,有時還會影響功能部位的功能[3-4]。脫細胞異體真皮(acelluar allogenic dermal matrix,ADM)屬一種新型的組織工程學材料,其通過一些生物學及生物化學方法,去除同種異體真皮中的細胞而保留細胞外基質,有研究發(fā)現(xiàn)ADM與自體表皮基質組成的新型皮膚替代物(又稱復合皮)可有效治療大面積燒傷患者[5]。本研究通過分析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對大面積燒傷患者的療效,觀察大面積燒傷瘢痕患者血管緊張素(Ang)II、CD46水平的變化,探討復合皮移植術對大面積燒傷瘢痕整形患者的治療作用,旨在為大面積燒傷患者皮膚移植方式的優(yōu)化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80例大面積燒傷瘢痕整形患者,根據(jù)皮膚移植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兩組(各40例),其中研究組(采用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治療),男22例、女18例;年齡范圍27~49歲,平均年齡為(35.5+6.8)歲;平均病程:(5.2+0.7)天;致傷原因:熱液燙傷16例、火焰燒傷15例、化學燒傷5例、電燒傷4例;燒傷程度:深Ⅱ度32例、Ⅲ度8例。而對照組(采用反復切取后軀干瘢痕皮治療),男24例、女16例;年齡范圍29~46歲,平均年齡為(36.2+6.4)歲;平均病程:(5.0+0.5)天;致傷原因:熱液燙傷15例、火焰燒傷15例、化學燒傷5例、電燒傷5例;燒傷程度:深Ⅱ度31例、Ⅲ度9例。以上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標準[6]診斷為大面積燒傷;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腎、腦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及凝血功能障礙;所有患者營養(yǎng)狀況尚可且無酗酒或藥物依賴史;所有患者均依從性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全麻后,根據(jù)瘢痕部位調整患者體位,切除功能部位的瘢痕組織并電凝止血,同時于供皮區(qū)制作郵票皮片并覆蓋至創(chuàng)面,隨后在后軀干取適當皮片回植于供皮區(qū),最后用凡士林紗布及無菌紗布包扎并加壓固定。術后每2天用10%的碘伏對創(chuàng)面進行消毒并更換一次敷料,同時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于2周后行功能鍛煉。研究組患者前同對照組,植皮時以ADM移植于創(chuàng)面同時自體皮片平鋪其上,最后用凡士林紗布及無菌紗布包扎并加壓固定。術后每2天用10%的碘伏對創(chuàng)面進行消毒,然后將磺胺嘧啶銀乳膏(規(guī)格:500 g:5 g, 批準文號: 國藥準字H50021476)均勻涂于燒傷創(chuàng)面并更換一次敷料,同時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于2周后行功能鍛煉。
治療前后采取患者晨起靜脈血3 mL,常溫下靜置30 min后,離心機以30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后置入-80 ℃冰箱中待測。應用ELISA試劑盒測定患者血清相關指標的濃度,操作流程按說明書進行。
比較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的差異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差異情況;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相關血清指標(AngⅡ和CD46)的表達差異情況;應用溫哥華瘢痕評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7對兩組患者植皮一月后功能部位的瘢痕程度進行比較。
運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創(chuàng)面皮膚血運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創(chuàng)面周圍炎癥反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的差異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率(1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27.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差異情況 (例,%)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ngⅡ及CD46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且研究組下降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相關血清指標差異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植皮一月后研究組功能部位皮膚色澤、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軟度各項V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植皮一月后功能部位的瘢痕程度比較
全身燒傷瘢痕攣縮及增生引發(fā)肢體畸形和功能障礙是大面積深度燒傷的常見并發(fā)癥,其不僅有礙患者康復,而且還會對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造成巨大影響。目前針對此類患者通常采用微粒皮、網狀植皮等手術方式進行后期整形,但往往因缺乏真皮成分而會造成創(chuàng)面上皮化后不耐磨、瘢痕增生痙攣、質地脆弱等不良結果[8]。而復合皮移植術通過將遺體真皮支架及自體刃厚皮片組成復合皮進而移植至燒傷處進行整形,且諸多研究報道其可顯著提高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治療效果,已得到廣大醫(yī)者的認可[9]。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及創(chuàng)面皮膚血運恢復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創(chuàng)面周圍炎癥反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率(1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27.5%),且植皮一月后研究組功能部位皮膚色澤、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軟度各項VS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以上結果表明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可顯著加快大面積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的恢復、改善創(chuàng)面瘢痕情況同時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析原因可能為如下幾點:(1)復合皮中的ADM抗原性較低,其可有效減輕炎性及排斥反應;(2) ADM中細胞外基質成分可誘導上皮細胞生長、分化及促進成纖維細胞增生,進而有利于創(chuàng)面的愈合;(3)復合皮可有效增加皮膚的耐壓及耐磨性,同時對抗皮膚攣縮;(4) 磺胺嘧啶銀主要由硝酸銀和磺胺嘧啶構成,其都具有較強的抗菌效果,當涂于燒傷創(chuàng)面時可形成一層保護膜而有效保護創(chuàng)面,進而避免細菌入侵導致創(chuàng)面感染[10-12]。
血管緊張素Ⅱ(AngⅡ)是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中最為重要的活性激素。研究發(fā)現(xiàn)其具有能引起血管收縮,促進腎上腺皮質釋放醛固酮的作用,可促進創(chuàng)傷和血管的修復是、收縮血管,促進細胞增殖、炎癥介質釋放導致炎癥及纖維化的發(fā)生。CD46作為一種補體調節(jié)蛋白,研究發(fā)現(xiàn)CD46可以抑制補體的激活;CD46作為一種新的T細胞共刺激分子參與T細胞活化,刺激信號通路在T細胞活化與效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補體系統(tǒng)主要參與體液免疫調節(jié),參與人體的先天性免疫。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AngⅡ及CD46水平較治療前均下降,且研究組下降較對照組更顯著(P<0.05),進一步從血清學角度表明復合皮可加快燒傷創(chuàng)面的愈合及降低其炎性反應[13]。
綜上所述,復合皮移植術聯(lián)合磺胺嘧啶銀可顯著加快大面積燒傷瘢痕患者創(chuàng)面的愈合速度,同時減輕其炎性反應及改善功能部位瘢痕狀況,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