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
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任命周成方為自治區(qū)副主席、公安廳廳長。一周前,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局長楊東“空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任公安廳黨委書記。
繼兩名中央干部“空降”地方任職省級公安廳一把手后,去年全國兩會至今,已有11位省級公安廳廳長履新。相較過去,這些公安廳局一把手均為“60后”,他們更年輕化,并且專業(yè)化程度更強。受訪專家指出,這是當前和將來干部任用的趨勢。
此次省級公安系統(tǒng)一把手的調整共涉及11個省份,分別是:山西、浙江、甘肅、吉林、四川、福建、江西、寧夏、廣西、內蒙古和西藏。
此次走馬上任的11位省級公安廳一把手均為“60后”,年齡集中于52歲至57歲之間,可謂省級公安系統(tǒng)一把手中的“中生代”。“60后”已經成為本輪履職的絕對主力。
在這次調整中最年輕的是52歲的甘肅省公安廳廳長余建,他也是此次省級公安系統(tǒng)調整中第一個被任命的官員。
余建在轉任至甘肅之前沒有離開過四川,34年一直耕耘在自己的家鄉(xiāng)。他早年曾是農貿市場的一名職員,進入自貢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任辦事員期間考入了西南政法學院法律專業(yè)自考大專學習,畢業(yè)后在四川公安系統(tǒng)內任職,曾任四川省公安廳刑事犯罪偵查局(刑事犯罪偵查總隊)偵查一處處長,廣元市公安局局長,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四川省政法委副書記、維穩(wěn)辦主任,四川省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等職。
余建任職四川省廣元市公安局局長期間,2010年連續(xù)破獲4起特大販毒案,震驚全國。2011年,余建任四川省公安廳副廳長期間,四川公安機關開展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追回6200余名網上在逃人員,上網在逃人員下降一半以上,取得了“近十年來四川公安追逃史上最輝煌的戰(zhàn)果”。
此外,本輪履職的一把手中,高學歷成為其顯著特征,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干部隊伍的趨勢在此次調整中體現得尤其明顯。
履新的11人中,8位擁有碩士學位,另有兩名為本科學歷。
在履新的11位省級公安一把手中,至少6人具有法學教育背景,并都曾就讀于國內著名法學院。吉林省公安廳廳長劉金波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江西省公安廳廳長秦義、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公安廳廳長周成方以及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雙全均曾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福建省公安廳廳長田湘利則畢業(yè)于西北政法大學,寧夏公安廳廳長楊東畢業(yè)于中國政法大學。
而對于廳局級官員的“60后”現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剖析,黨的十九大后,“60后”官員正在大量進入廳局級,甚至省部級隊列,逐步成為主力軍的主要原因是“50后”已經陸續(xù)到了退休年齡。
11位省級公安廳長履歷豐富,9人具有政法工作經歷,其中在公安系統(tǒng)工作過的有7人,四川省公安廳廳長葉寒冰、山西省公安廳廳長劉新云和余建則一直以來都在公安系統(tǒng)工作。
葉寒冰是名副其實的一名“老公安”了。他1984年8月考入浙江省人民警察學校公安專業(yè)學習,畢業(yè)后便供職于浙江省公安系統(tǒng),一共杲了33年,曾任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公安局局長等職。
此前,在2011年發(fā)生的溫州動車事故中,時任溫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的葉寒冰曾作為調查溫州動車事故的牽頭人。除此之外,2014年7月5日發(fā)生的震驚全國的“7·5杭州公交縱火案”在時任杭州市公安局局長葉寒冰的指揮下,在7日深夜抓捕嫌疑人,成功破案。
王雙全、劉金波和現任西藏自治區(qū)公安廳廳長張洪波在轉任前都曾在公檢法機關交流工作。田湘利在轉任之前,曾在法院系統(tǒng)工作13年。
在此次履新的11名省級公安一把手中僅有兩名從非政法系統(tǒng)轉任,秦義此前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委書記;內蒙古自治區(qū)公安廳廳長楊偉東在此前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委書記。
竹立家認為,干部選拔強調專業(yè)背景是順應社會發(fā)展形勢,現代社會的復雜程度增強,社會運行的不穩(wěn)定性也在增強,對專業(yè)化、知識化的要求越來越高。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這次的人事調整中異地任職人數較多。在11名省級公安一把手中,有10人屬于異地調任,此中4人由中央“空降”地方。
在異地調任的10人中,楊東、周成方、王雙全、劉新云為中央“空降”地方。周成方轉任前任國家禁毒委督導組組長、國家安全部八局局長;王雙全在轉任前任司法部副部長、政治部主任,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委員;劉新云在轉任前任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wèi)局局長兼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主任。
在此次調整中,由當地升職的僅有張洪波1人。1965年出生于四川的張洪波自1986年參加工作后就沒有離開過西藏。他曾在西藏公安廳和監(jiān)獄管理局之間交流工作,也有黨政部門工作經歷,曾出任過西藏日喀則市委副書記。
從調任地區(qū)剖析,記者發(fā)現一個特別的現象,秦義、楊偉東兩人由地級市市委書記跨省份對調交流分別出任江西省公安廳廳長、內蒙古公安廳廳長。
有趣的是,兩人都有經濟學背景,都未曾在政法系統(tǒng)任職,都是第一次調離至異地。
秦義在轉任前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任市委書記。秦義是“土生土長”的內蒙人,自1985年參加工作起就沒有離開過內蒙古,從百貨公司干起,歷任呼和浩特市長,內蒙古自治區(qū)住建廳廳長,呼倫貝爾市市委書記等。
楊偉東與秦義的路線幾乎相同,轉任前在江西省九江市任市委書記。他從紡織工學院做起,歷任共青團南昌市委學校工作部副部長,南昌市少年宮主任,南昌市委常委、南昌縣委書記,江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江西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等。
對于跨省份、跨專業(yè)對調的情況,竹立家分析稱,要綜合地方工作、崗位的需要以及官員的個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考慮??鐚I(yè)、跨領域、跨省調任的現象,在十八大后的反腐敗工作中也曾出現過,其中綜合了地方崗位工作需要來考慮,但這種現象并不普遍。
但對于中央“空降”官員以及異地調任,竹立家認為這是一種常規(guī)操作。一般來說任職過程中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異地任職,是為了防止領導干部搞山頭、任人唯親、濫用權力,是為了讓干部更好地用權。
摘編自《法治周末》2019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