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1歲兒子的班級微信群里,老師每天都會發(fā)布很多消息,家庭作業(yè)或表揚表現(xiàn)好的孩子。老師每發(fā)一條信息,家長都點贊,說老師辛苦了。我覺得很虛偽,向來只是看看老師說什么然后讓孩子照做。但最近我發(fā)現(xiàn),那些愛點贊的家長,受邀參加學?;顒拥膸茁矢?,學校有什么好機會,也都讓給他們的孩子。是我想多了,還是老師真的會看父母表現(xiàn)而區(qū)別對待孩子?
A:我讀研究生期間,學校有個去英國交流訪問的機會,導師把機會給了某個在很多人看來很會拍老師馬屁的女生。當然她也很優(yōu)秀,但絕不是最優(yōu)秀的。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她在任何場合,都會對老師表達感謝和關心,她總是很“美好”地回應老師??梢哉f,她用別人所不屑的“拍馬屁”方式,贏得了一次次好機會,然后慢慢將其他人遠遠拋在身后。其實,用美好語言適當回應他人,從而滿足雙方存在、認可的需求,正是人和人之間相處的黃金法則。一個總真心回應他人的人,身上也會有一種“親和力光圈”,讓身處這個圈子的人覺得舒服,更愿意與之親近。而一旦有了好的資源,對方自然會愿意和你分享。當然,那種不是真心,虛于表面的“回應”不在此列。
回到你的問題,我很能體會你的焦慮,這種焦慮的根源是現(xiàn)在社會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不均衡造成的。父母都希望能通過表現(xiàn)好,讓老師在幾十名孩子中迅速“定位”到你的孩子,從而給予好的機會。怎么辦?建議父母具備“智慧的頭腦”和一雙“慧眼”。首先要覺察到,光想著給孩子爭取好的教育資源和機會,本質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競爭意識。真正過硬的依舊是孩子本身的優(yōu)秀;其次,用一雙“慧眼”看待表象。從表象看到本質,找到人的需求,從而進行合理的滿足。對老師的勞動價值表達真誠尊重,從而給予合理回報。這里的“回應”不是虛與委蛇、復制粘貼般的刷屏贊揚,而是發(fā)乎真心的“回應”。因為這么做,既是家長素質的體現(xiàn),也能培養(yǎng)孩子的親和力,讓他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