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婧, 薛海龍
(中國航空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配電線路裝設過負荷保護,是指在約定時間內按照約定電流切斷過電流運行線路。線路過負荷保護作為保障供配電線路及用電設備安全,及時解除線路故障、防止故障危害擴大進而引發(fā)電氣火災,保障用電安全及用電環(huán)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電氣設計時必須予以重視。
由于規(guī)范GB 50054-2011《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以下簡稱“《低規(guī)》”)第6.3.6條 “過負荷斷電將引起嚴重后果的線路,其過負荷保護不應切斷線路,可作用于信號?!睂τ凇安粦袛嗑€路”的主體沒有明確的指向,更沒有對其范圍提出明確要求,使得設計或者審圖在面對消防負荷及其供配電線路的過負荷保護做法時,規(guī)范執(zhí)行起來分歧較大,各方意見無法統(tǒng)一。
設計中面對上述消防負荷過負荷保護問題時,實際工作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做法是“一刀切”,即不管消防負荷的種類、配電方式,只要末端是消防負荷,自變壓器低壓配電屏至該消防設備整條供配電回路均采取“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過負荷保護策略。但筆者認為該做法過于粗獷,不夠精細,有待商榷。
在所有建筑物火災當中,電氣火災占比較大。線路過負荷保護和消防設備均系保障所服務場所安全的重要措施,前者是保障用電安全、預防電氣火災的重要手段;后者則是火災發(fā)生后,消滅火災、降低火災危害的重要保障。對于消防負荷,如果大面積弱化甚至忽略了線路的過負荷保護,雖然貌似保障了消防負荷的供電連續(xù)性,但同時也弱化甚至拆除了預防電氣火災的一道重要屏障。
基于上述矛盾,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討論,找出一條可以最優(yōu)化建筑物安全(特指降低災危險及危害)性能的消防負荷供配電線路的過負荷保護策略。
為了方便討論,首先建立一段線路及其保護電器的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線路模型
假設線路采用了非選擇型斷路器作為該線路的保護裝置,依據《低規(guī)》6.3.3條規(guī)定,過負荷保護電器的動作特性應符合IB≤In≤IZ及I2≤1.45IZ。再結合斷路器I-t特性曲線圖,可將該斷路器過負荷保護的過電流區(qū)間以圖形的方式展示,如圖2。
圖2 線路模型
其中,IB為回路計算電流,A;In為斷路器額定電流或整定電流,A;IZ為導體允許持續(xù)載流量,A;I2為保證保護電器可靠動作的電流,在此處即為斷路器約定時間內的約定動作電流,A;Iset1為斷路器長延時脫口器整定電流,A;Iset3為斷路器瞬時過電流脫口器整定電流,A;I3為整定完成后,斷路器能以動作響應的最小電流,A。需要說明的是,In并非動作電流,它只是可長期通過保護電器而不使電器保護特性變劣的最大電流。
可以看出,如果沒有了線路的過負荷保護,該線路將有長期承載區(qū)間為I3~Iset3過電流的潛在可能。
從斷路器I-t反時限特性曲線可以看出,如果電流值進入斷路器反時限曲線范圍內,斷路器會依據自身特性在約定的時間到達后第一時間跳閘,通常認為這樣在約定時間到達后立即切斷線路的動作是最及時的。由于規(guī)范有過負荷時“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做法,對于過負荷即使有“收到報警信號后,核實情況,再由工作人員去切斷報警線路”的后續(xù)動作,通常也認為并不比設備自動切除線路的動作快(對于平時兼用的消防設備,其在非火災情況下的過負荷故障摘除的及時性更顯重要)。故為了方便后文表述,暫時把“只報警,不切斷線路”這樣的過負荷保護行為定義作“弱化”過負荷保護。
從字面講,過負荷是電流超過導體或設備允許載流量的所有工況。但是本文要討論的是保護器(本文以斷路器為主進行討論)過負荷保護功能是否配置或“弱化”配置的問題,所以為了便于討論,本文從斷路器的角度出發(fā),重新設定“過負荷”概念,即線路通過電流值為1.1節(jié)中所提到的斷路器過負荷保護電流區(qū)間值時的工況。
根據國際電工標準,將過載的后果定義為對絕緣、接頭端子或周圍物體造成損害。過載的后果看起來不像短路那樣危險。但是,持續(xù)的過載將使導線或電纜長期承受過高溫度,導致絕緣老化(變硬、變脆、失去彈性)、絕緣能力下降、電纜局部形成不完全金屬接地、加劇過熱、絕緣加速損壞,惡性循環(huán),有短路和引發(fā)火災的安全隱患??梢姡^負荷是造成電氣火災的一個間接火源。
線路如果取消了過負荷保護,只留短路保護,那么前文所提到I3~Iset3區(qū)間的過電流危害在造成短路故障之前將一直處于“放任”狀態(tài),這給用電安全和防火安全留下了巨大隱患。結合斷路器I-t脫扣曲線不難發(fā)現,小于Iset3而又接近Iset3的過電流值IS的反時限動作時間為S級。理論上說,如果在過負荷保護缺失的情況下,IS持續(xù)流過電纜或者設備,會很快造成電纜或者設備的損壞,甚至釀成更大危害[1]。
本文是源于《低規(guī)》第6.3.6條“過負荷斷電將引起嚴重后果的線路,其過負荷保護不應切斷線路,可作用于信號。”及GB 50055-2011《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guī)范》(以下簡稱“《通規(guī)》”)第2.3.7條“斷電比過載造成的損失更大時,應使過載保護動作于信號”的規(guī)定及如何正確的執(zhí)行規(guī)范展開的討論,是在認為規(guī)范正確的大前提下進行的討論。所以,本文先設定討論的如下假設條件成立。
(1)對“不切斷線路”場景的認定
所有消防設備在火災期間應該保障“不因過負荷保護自動切除線路或設備”而導致斷電。也就是說消防回路在回路電流值到達斷路器最小短路動作電流之前,斷路器對于回路中的任何電流值不允許采取“自動切除”的動作。
(2)對火災期間保障消防設備供電的認定
在火災期間,斷路器因短路而跳閘之前的連續(xù)供電是有意義的;在斷路器因短路而跳閘之前連續(xù)供電的時長沒有最短限制,即在犧牲過負荷保護跳閘前提下連續(xù)供電的任何時長都是有意義的。
(3)對火災期間,消防設備回路過負荷電流值的認定
火災期間,由于火場環(huán)境惡劣,在斷路器跳閘之前,消防設備末端回路由于設備或者供電線路的原因,線路電流值達到斷路器最小動作電流前的任何過負荷電流值都是有可能的。
(4)對火災期間大、小概率事件的認定
電氣保護要做的就是把所有安全隱患降到最低,所以對于線路保護來說,非火災期間,整個消防設備供配電系統(tǒng)發(fā)生設備或者線路過負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對于平時兼用的消防設備發(fā)生過負荷的幾率更大),通常認為這屬于大概率事件,必須納入保護范疇。
消防設備及其末端供電回路,盡管平時有定期的巡視、檢修、保養(yǎng)及過負荷報警等措施,但火災期間,消防設備末端回路往往由于設備多、線路多、線路長、線路接頭多、設備及其線路所處環(huán)境惡劣等原因,導致設備本身及其線路過載的可能性成了大概率事件。
其消防配電箱的干線回路由于采用礦物絕緣電纜[2],且平時有定期巡視、檢修及過負荷的報警等措施,認為在火災期間末端過負荷的同時,配電干線由于線路本身發(fā)生非金屬性接地、擠壓等誘發(fā)線路本身過負荷的可能性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發(fā)生。
常見的消防用電設備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火栓泵、噴淋泵、地下室排水泵等)、消防電梯、防排煙設施、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tǒng)、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和電動的防火門、窗、卷簾、閥門等。按照它們的使用狀況,可分為四類,見表1。
表1 消防設備分類
過負荷保護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設備,另一個則是給設備配電的線路。對于消防負荷配電系統(tǒng)來講,可以從末端消防設備和線路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3.2.1 設備過載
(1)火災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及火災自動報警控制系統(tǒng)
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的設置是依據現行防火規(guī)范設計的;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都規(guī)定了“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專用的供電線路”,所以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在通過消防驗收投入運行后,除燈具功率換大、設備老化、人員違規(guī)操作給回路串接更多燈具外,其負荷增加可能性不大?;馂淖詣訄缶到y(tǒng)自身功率不大,且設計好后,本身過載可能性不大。綜合分析可知,造成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及火災自動報警回路過載的原因不在設備,而在線路[3]。
(2)其余電機類消防設備
電動機發(fā)生過載的原因有:電動機周圍環(huán)境溫度過高;電壓和頻率偏離額定值過多;電壓波形的非正弦以及電壓對稱性差;電動機冷卻介質通路受阻;電動機因工藝原因及機械缺陷而在機械過負載狀況下運行;電動機在大的啟動電流下緩慢地啟動;電動機長時間的低速運行;電動機頻繁地起動、制動、正反轉運行以及經常反接制動;電動機長期帶負載欠電壓運行;三相電動機斷相運行;電動機在連續(xù)周期工作制運行時的操作頻率過高等[4]。
3.2.2 線路過負荷
線路在運輸、施工過程中的局部機械損傷,使用過程中非人為破壞(如蟲、鼠咬)導致的線路局部絕緣破損,進而引發(fā)的非金屬性接地;線路施工、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線路連接處絕緣損壞或連接處“虛接”導致的局部電阻增加,溫度升高導致的絕緣破壞,引發(fā)非金屬性接地。
本文主要針對模型中保護裝置A或A’處的過負荷保護策略展開討論。
電力負荷依據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斷供電對人身安全、經濟損失上所造成的影響程度進行分級,一般可分為四級: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負荷、一級負荷、二級負荷、三級負荷。在不同的項目中,依據建筑物的規(guī)模、性質等,其消防負荷可能為其中任何一級。不管消防負荷屬于哪一級,從電源(本文中指變壓器或應急電源)的低壓出線屏至負荷端,其供配電系統(tǒng)模型大致可歸納為兩種,詳見圖3。其中,模型一為單回路供電,其模型主要常見于消防負荷為三級負荷及少部分二級負荷時的供配電系統(tǒng)。模型二為雙回路供電,其模型主要常見于消防負荷為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負荷、一級負荷及大部分二級負荷時的供配電系統(tǒng)。
《低規(guī)》第6.3.6條,其條文本身并未對“不應切斷線路”的主體作明確的指向,更沒有對“不應切斷線路”的范圍(是只有末端回路,還是整條供配電線路)提出明確要求,其條文解釋也只是以消防水泵為例,而未提及所有消防負荷。所以此條文并不可以作為所有消防負荷的過負荷保護必須采取“只報警,不跳閘”的依據。特別應注意的是,該條文是針對線路過負荷保護做的規(guī)定。
圖3 消防負荷供配電系統(tǒng)模型
《通規(guī)》第2.3.7條的條文解釋特別指出“本條中的過載保護用來防止電動機因過熱而造成的損壞,不同于《低規(guī)》中的線路過負荷保護?!笨梢姳緱l文規(guī)定針對的是電機類設備自身的過載保護。其條文及條文解釋同樣沒有明確“過載保護動作于信號”的主體和范圍。
通過對規(guī)范的研讀,不難看出規(guī)范之所以有“過負荷保護不應切斷線路,可作用于信號”的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火災撲救期間,保障消防設備不因過負荷而導致自動斷電(這里指的過負荷包括線路和設備造成的過負荷)。規(guī)范旨在強調火災撲救期間,消防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性,而并非否認消防線路過負荷保護的必要性。也就是說,要針對火災撲救期間,過負荷的可能及其特性進行“過負荷保護不應切斷線路,可作用于信號”條文的執(zhí)行。
在1.2節(jié)內容中,筆者論述了過負荷保護的缺失或者“弱化”會帶來電氣火災危害的隱患,可見過負荷保護和火災期間消防設備供電連續(xù)性的保障,都是為了減少或降低電氣火災的危害,只不過過負荷保護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大概率事件的非火災期間;而消防設備供電連續(xù)性的保障則表現在小概率事件的火災期間。
對規(guī)范的兩點基本認識:(1)火災期間,消防設備供電回路不因過負荷而切斷回路;(2)消防設備供電回路過負荷應報警,但報警后續(xù)動作沒有規(guī)定,但是依據前文對過負荷危害的分析,如果過負荷發(fā)生在非火災期間應該越早切除越好。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規(guī)范對“不應切斷線路”的主體沒有明確的指向,更沒有對“不應切斷線路”的范圍提出明確要求,但因為其條文解釋提及消防負荷相關名詞—“消防水泵”,使得設計人員或者審圖人員在面對消防負荷及其供配電線路的過負荷保護做法時,做法不一,分歧較大。下面筆者列舉幾種在設計中常見的消防負荷線路過負荷保護的做法[5],并做分析。
(1)只對電機類消防設備(如排煙風機,消防水泵,電動排煙窗,電動防火門、窗、卷簾,電動防火閥)末端供電線路的保護電器采用“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過負荷保護策略。
以4.1節(jié)中闡述的配電系統(tǒng)模型為例,常見具體做法為:若末端消防負荷為電機類,“保護C”處的斷路器采用單磁型,相應熱繼電器要求只動作于報警而不切斷線路。
分析:在單磁型斷路器不具備過負荷報警功能的情況下,雖然輔以熱繼電器來實現消防設備的過負荷保護及過負荷時的報警功能就滿足了規(guī)范要求。但是,對于非電機類消防負荷的過負荷保護沒有采取火災期間的“不切斷”措施。
(2)對消防配電箱的進線斷路器及所有末端出線回路的保護電器均采用“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過負荷保護策略。
以4.1節(jié)中闡述的配電系統(tǒng)模型為例,常見具體做法為:“保護C”處的斷路器(包括有時因為管理的需求在消防配電箱進線處設置的斷路器)均采用單磁型,且電機類回路的熱繼電器要求只動作于報警而不切斷線路。
分析:除電機類回路真正做到“過負荷只報警,不切斷線路”,其他回路包括總進線斷路器只是把過負荷保護去掉而已,“過負荷時的報警功能”實現起來較為困難。
(3)除采取上文所述的第2種負荷保護做法外,從變電站低壓配電屏(或總配電箱)至消防配電箱的整條配電干線也采用“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過負荷保護策略。
以4.1節(jié)中闡述的配電系統(tǒng)模型為例,常見具體做法為:在上文所述的第2種做法基礎上,變電站低壓配電屏(或總配電箱)處的斷路器(以常熟開關為例)選用32008。并認為與3300相比,32008去掉了熱保護,做到了“過負荷不切斷線路”;在后者的基礎上增加了“過負荷報警”的功能。
分析:這里對32008的功能理解有誤,選用帶電磁脫扣器(代號3200)的斷路器只是達到配電線路不設過負荷保護切斷電路的要求,并未滿足線路過載保護應動作于信號之規(guī)定。報警常開觸頭是斷路器在非人為斷開(也稱自由脫扣)時才閉合,也就是說斷路器由磁脫扣器切斷電路再發(fā)信號。
自上述規(guī)范條文發(fā)布以來,IEC相關條文引進者、國內規(guī)范制定者及從業(yè)人員對于消防配電箱及其以后配電回路及消防設備的過負荷保護做法,已經有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不再贅述。目前對于末端配電箱內所有保護開關均應采用“只報警,不切斷線路”的過負荷保護措施較能一致認同,但是對于上級保護的過負荷保護措施,依然分歧較大,筆者認為不應一概而論,應在遵守規(guī)范條文的基礎上,經過具體分析進行相關設計。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建立如下兩級配電系統(tǒng)模型,如圖4。
圖4 兩級配電系統(tǒng)模型
其中,IB為回路L2計算電流,A;ICn為斷路器C處斷路器額定電流,A;ICset1為斷路器C處的長延時脫口器整定電流,A;ICset3為斷路器C處的瞬時過電流脫口器整定電流,A;IAn為斷路器A處斷路器額定電流,A;IAset1為斷路器A處的長延時脫口器整定電流,A;IAset3為斷路器A處的瞬時過電流脫口器整定電流,A。
通過前面對規(guī)范的解讀,可以得出結論:火災期間,如果消防回路的過負荷電流觸發(fā)上級斷路器的過負荷保護而導致其跳閘進而導致斷電是不允許的。那么消防配電箱的上級斷路器的過負荷保護是否應該按“只報警,不跳閘”執(zhí)行的問題,其實就是判斷“消防回路的過負荷電流是否能觸發(fā)上級斷路器的過負荷保護動作進而導致斷電”的問題。
在設計兩級配電系統(tǒng)時,做到上下級斷路器之間的保護選擇性配合是公認的。如果以斷路器的I~t特性曲線來表述,上下級配合的本質就是,下級斷路器的特性曲線整體位于上級斷路器的左邊且二者沒有交叉。如圖5所示。
圖5 上下級配合曲線(一)
用曲線來表述上述上級斷路器過負荷保護是否需要按“只報警,不切斷線路”來處理的問題就變成,上、下級斷路器反時限特性曲線在I軸的投影有沒有重疊的問題。也就等同于判斷ICset3與IAset1之間大小關系的問題。從圖形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若IAset1>ICset3,則上級斷路器只需按正常設置線路的過負荷保護,如圖6所示;若IAset1≤ICset3,則上級斷路器需要按“只報警,不切斷線路”設置線路過負荷保護,如圖7所示。
圖6 上下級配合曲線(二)
圖7 上下級配合曲線(三)
在低壓配電設計時,除特殊情況,通常選擇非選擇型斷路器,為了滿足上下兩級斷路器之間的配合特性,按我國斷路器設計級差,通常按上級比下級額定電流大兩級進行設計。表2列出了上下級斷路器配合系數m,其中,m=In2/In1。
表2 斷路器上下級配合系數
從表2可以看出,按兩級級差選擇上下級斷路器,其配合系數在1.25~1.8范圍內。也就是IAn≈(1.25~1.8)ICn
“保護C”處的斷路器,一般主要用微斷(以下簡稱MCB)或塑殼斷路器(以下簡稱MCCB);“保護A”處斷路器,一般主要用塑殼斷路器(以下簡稱MCCB)。
關于微斷,當微斷的額定電流In選定后,它的瞬動電流為5~10In(C特性微斷,也稱配典型微斷)或10~20In(D特性微斷,也稱電動機型微斷)。
關于塑殼斷路器,當塑殼斷路器的額定電流In選定后,它的瞬動電流為10In(配典型)或12In(電動機型)。
(1)如果負載端為非電動機型設備,那么末端回路采用配電型斷路器。
式中,nA為上級斷路器長延時的整定倍數。
上下級級差按兩級計時,由配合關系得IAn≈(1.25~8)ICn,則IAset1=nA(1.25~1.8)ICn
若要滿足IAset1>ICset3,即nA(1.25~1.8)ICn>10ICn,可見只有上級斷路器長延時的整定倍數nA在5.6~8之間時才有可能不需要理會規(guī)范“只報警,不跳閘”的規(guī)定,當然這個數據是在默認上下級斷路器級差為兩級時的結果。
(2)如果負載端為電機型設備,那么末端回路采用電動機型斷路器。
1)如果下級為微斷,則ICset3=20ICn。 若要,滿足IAset1>ICset3,即nA(1.25~1.8)ICn>20ICn,可見只有上級斷路器長延時的整定倍數(長延時整定值和斷路器額定電流的比值)在11~16倍時才有可能不需要理會規(guī)范“只報警,不跳閘”的規(guī)定,當然這個數據是在默認上下級斷路器級差為兩級時的結果。
2)如果下級為塑殼斷路器,則ICset3=12ICn。若要滿足IAset1≥ICset3,即nA(1.25~1.8)ICn≥12ICn,可見只有上級斷路器長延時的整定倍數(長延時整定值和斷路器額定電流的比值)在6.7~9.6倍時才有可能不需要理會規(guī)范“只報警,不跳閘”的規(guī)定,當然這個數據是在默認上下級斷路器級差為兩級時的結果。
以上分析均是在默認上下級級差為兩級時得出的結論,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配電箱內出線回路多等原因,配電箱內出線回路斷路器與上級斷路器之間級差可能不止兩級,這時只需要將配電箱內出線回路額定電流最大的斷路器與上級斷路器代入上述模型即可判斷出結果,其結論可概括如下。
(1)如果負載端出線回路最大額定電流斷路器所保護負載為非電動機型設備,那么末端回路采用配電型斷路器。
這時如果nA×m>10,則上級斷路器按正常設置斷路器過負荷保護。
(2)如果負載端出線回路最大額定電流斷路器所保護負載為電動機型設備,那么末端回路采用電動機型斷路器。
當下級斷路器為微斷時,如果nA×m>20,則上級斷路器按正常設置斷路器過負荷保護。
當下級斷路器為塑殼斷路器時,如果nA×m>12,則上級斷路器按正常設置斷路器過負荷保護。
前文的1.1節(jié)和1.3節(jié)內容介紹了過負荷保護的重要性和過負荷保護缺失危害的嚴重性。經過對規(guī)范的推敲,規(guī)范旨在強調火災撲救期間,過負荷保護應特殊處置,所以簡單的將一切跟消防有關的供配電線路的過負荷保護“弱化”處理的做法不準確也不安全。為了使得消防供配電線路更加安全合理,本文特別針對消防配電箱上級斷路器的過負荷保護做法進行了計算、分析,得出判斷其做法的具體依據。結合3.1節(jié)消防設備的分類,得出如下結論。
當消防設備為一用一備或幾用一備型,且主、備界定清晰(即沒有自動輪換控制)時,考慮在有定期維護、檢修的情況下常用設備和備用設備同時故障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常用設備主回路可按正常設置過負荷保護,備用設備過負荷保護按“只報警,不跳閘”設置,當撲火期間主設備過負荷跳閘時,自動切換至備用設備。此時,對于上級斷路器來說,回路故障相當于已經排除,所以上級斷路器也應正常設置過負荷保護。當設計時遇到有備用消防設備的設備組(如一用一備水泵,兩用一備水泵等)自帶控制箱時,控制箱配電回路的斷路器,之于單臺的消防設備的保護就屬于上級保護,這時斷路器按正常設置過負荷保護即可。
當消防設備為消防兼平時兩用雙速風機時,按照國家標準圖集(10D303-2/27~41),平時運行于低速,應設置過負荷保護作用于切斷電源;火災期間運行于高速,應設置過負荷保護只作用于報警而不切斷線路。
除上述情況外,消防負荷末端回路的過負荷保護均應按“只報警,不切斷線路”設置,其所在配電箱上級斷路器的過負荷保護應按5.4節(jié)結論進行判斷設置。
6.4.1 做法建議
針對目前多見的4.3中闡述的第3種做法,當要在消防配電箱上級保護實現“只報警,不跳閘”的過負荷保護做法時,筆者建議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方式實現。
(1)選用脫扣器代號為3200(以常熟開關為例)的斷路器作短路保護,另設熱繼電器對消防配電線路的過負荷進行保護。為了不降低主回路的可靠性,熱繼電器應通過電流互感器接入,其過負荷動作信號與報警裝置連接。
(2)若該建筑設有剩余電流火災報警系統(tǒng),應選用具有過電流或超溫報警功能的剩余電流火災報警系統(tǒng),利用剩余電流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過電流或超溫報警功能對消防配電線路作過負荷報警,同時選用3200的斷路器對消防配電線路作短路保護。
(3)當前有很多廠家可以生產一種帶電子脫扣器的消防型塑殼斷路器,該斷路器具有短路跳閘過載僅報警的功能。采用這種斷路器對消防配電線路進行保護是最簡單而可靠的方法。
6.4.2 對電氣設備的一點建議
由于消防設備過負荷保護特殊做法的現實需求,廠家可以研發(fā)單獨的熱保護模塊,使其具有如下特性:(1)反時限特性,能按線路過負荷保護要求整定動作值;(2)具有跟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簡單接口,使其能輸出本身狀態(tài)且能接收火警信號;(3)能做簡單的“與”、“或”判斷,使得當設備達到動作電流值時,先進行是否有火警的判斷,再做出是否切除回路。即過負荷時有火警則不動作但報警;過負荷時無火警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