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元
(河北青龍縣職教中心,河北 青龍066599)
板栗是優(yōu)良的生態(tài)經(jīng)濟型樹種,以其適應性強、易栽培、投資少、見效快,深受果農(nóng)喜愛。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為典型貧困山區(qū)縣,面積3 510多km2,林果資源豐富,林業(yè)用地27萬hm2,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全國經(jīng)濟林建設先進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板栗的造林工程。2018年板栗栽植面積已經(jīng)達到6.5萬hm2,年產(chǎn)量3萬t。板栗園主要建在高山上,沒有澆水條件,而青龍縣春夏季干旱多風,雨季集中在秋季,春夏季栽植難度大,苗木成活率極低。為延長造林時間和提高栽植成活率,廣泛開展了板栗容器育苗及雨季造林,效果很好。
營養(yǎng)杯育苗是在營養(yǎng)杯內盛有養(yǎng)分豐富的培養(yǎng)土,早春用簡易小拱棚,使板栗苗獲得較佳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條件,可充分利用閑散地、庭院,不占耕地,管理方便,不受栽植季節(jié)限制。幼苗在營養(yǎng)袋內渡過春、夏干旱季節(jié),進入雨季后進行脫杯栽植造林,苗木成活率高。苗木帶根際土團栽植,起苗和栽植過程中根系不受損傷,緩苗期短,生長旺盛,林相整齊。對高山、水源較遠、無灌溉條件的山地建園,可實現(xiàn)當年育苗當年造林的目標。
最好選用大粒(80~100 粒/kg)的栗果作為營養(yǎng)杯育苗的種子。大粒的種子飽滿,營養(yǎng)充足,加上土壤中的養(yǎng)分,能夠充分保證栗苗健壯生長。即使栗苗在營養(yǎng)杯中長到30 cm 高,種子中的營養(yǎng)還能繼續(xù)供應一段時間。如果用小粒栗果育苗,長到20 cm 高時栗果中的營養(yǎng)就已經(jīng)全部消耗盡。
栗種最好不在冷庫中貯藏。栗種用冷水浸泡4 h,于陰涼處陰干栗皮表面的水分,裝入透氣的蛇皮袋(里面不要有塑料膜)中,埋入地下,過15~20 d再取出來,進行挑選或水選,剔除發(fā)病的、生命力弱的、有機械損傷的、帶黑點內腐的。將留下來的好栗果重新裝入透氣的蛇皮袋中,再埋入地下,土壤封凍后地面覆蓋約20 cm的土層。一般到翌年3月下旬即可發(fā)芽,發(fā)芽后即可播種。
種子處理的關鍵是保濕(濕沙的飽和含水量50%~70%)、低溫(1~4 ℃為宜)和通氣。
塑料營養(yǎng)杯一般選擇直徑、高度均為15 cm,最小均為10 cm(圖1)。
圖1 育苗用營養(yǎng)杯
營養(yǎng)杯中最好用田園的沙壤土; 或黏土摻腐熟的農(nóng)家肥、少量河沙;或營養(yǎng)杯底裝1/3 粘黃土+少許腐熟的羊牛糞,上部2/3 放入山上的腐葉土、黑土,保證脫袋后能夠成土坨;也可加入少量硫酸鉀型復合肥,與土攪拌均勻。
營養(yǎng)土在裝杯前,必須用多菌靈嚴格消毒。還要補鐵,預防苗木黃化。即每500 kg 營養(yǎng)土用1.0~1.5 kg 硫酸亞鐵配制成1%硫酸亞鐵溶液,邊翻倒營養(yǎng)土邊噴灑,反復進行一二次,使藥液均勻地噴灑在營養(yǎng)土上。
營養(yǎng)土適量噴水,裝入育苗杯內,隨裝隨用手指分層壓實,使容器內營養(yǎng)土虛實適宜。裝至距杯口約3 cm 為度,然后擺入畦內。每平方米擺放約120 個營養(yǎng)杯。
3月下旬(春分前后)一般保存的栗果即可發(fā)芽。尚未發(fā)芽或從冷庫中取出的栗果,用冷水浸泡4 h,剔除漂浮的不良栗果,按1∶5 的比例將栗種、河沙混合均勻,放在朝陽處,用河沙覆蓋一薄層,上面再覆蓋薄膜進行催芽(圖2)。當胚根長到1.5~2.0 cm 時,取出種子,將胚根剪去0.5~l.0 cm,促生側根(圖3)。
圖2 板栗種子催芽
圖3 栗種去芽尖
3月初氣溫回升后即可播種,3月下旬—4月上旬為最佳時間,即當土壤溫度達12 ℃以上時為適宜播種時間。播種前,種子可用殺菌劑浸泡一下,避免產(chǎn)生栗疫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病害。
在營養(yǎng)杯土中扎1 小眼兒,每個杯中點播1 粒發(fā)芽的栗種,背面向上,腹面向下,種尖向一側,擺好后栗種上面覆細土3 cm。將播入栗種的育苗杯整齊、垂直、緊密的排列到育苗畦內,四周用土堆圍住,做到擺平、擺齊、擠緊,杯間縫隙用細沙土填實。澆透底水,使容器填裝的營養(yǎng)土沉實,保持濕潤。待水滲下后,用細土將育苗杯間的空隙再次填嚴,防止透風失墑。營養(yǎng)杯上覆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以利于發(fā)芽(圖4)。
圖4 播種
早播種的可設塑料小拱棚提高地溫。播種后,及時用枝條或竹條橫跨畦面,每隔30~40 cm 做一弓形支架,上覆寬1.2 m 的無滴膜,覆蓋畦面。
15~20 d 后,栗果萌芽快要出土時,去掉覆蓋的薄膜,一般隔三四天少量噴水1 次,不要太干燥。過幾天后就會出苗。不要一直在棚中放置(通風不好,著光不良,時間長了,栗苗徒長,長得太嫩,葉片小,莖細,節(jié)間長),應逐漸揭膜訓練,早晚揭(注意不要在正午揭膜),11 時—15 時適當遮蔭。晴天中午要揭開兩頭,作短時間通風,夜間氣溫過低時要用草苫覆蓋。4月底5月初,當棚內溫度達到25 ℃時,應延長通風時間。隨著苗木的生長、適應力的增強,棚內溫度達到30 ℃時應及時完全揭棚,但要防止日灼。苗高10~20 cm 后,每隔10~15 d澆水1 次(圖5)。
圖5 營養(yǎng)杯中的板栗苗
揭棚后,應及時清除杯內的雜草。拔草時,要一手壓住苗木根部,防止將栗苗帶出。為加速其生長,可用光合微肥200 倍加0.3%尿素進行葉面噴肥。
苗高約20 cm 時,挪動一下營養(yǎng)杯,看一看杯底的小孔,有的栗苗根長出孔外,扎到地里。不能放任其生長大量的直生根,否則不利于以后的栗苗移栽(生長會受到影響),失去營養(yǎng)杯育苗的效果。用手掐掉或用剪刀剪掉直根后,大量生長次生根,有利于栽后根系生長。長高約25 cm,如果感覺已經(jīng)太密,可隔一除一,保證通風透光良好,健壯生長,為移栽打好基礎。
如果選的不是特選大粒栗果,栗苗長到25 cm 時,可用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進行1 次葉面噴肥(準確稱量,濃度不要過大,避免燒壞葉片)。
及時預防病蟲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波爾多液或退菌特500 倍液等殺菌劑(也可用苯甲·嘧菌酯)噴霧,防止發(fā)生立枯病、白粉病、栗疫病、炭疽病、小葉病等。發(fā)現(xiàn)金龜子、栗斑蚜、紅蜘蛛等蟲害,及時防治,保證栗苗健壯生長。
不要過早移栽到地里,因栗果中還有一部分營養(yǎng)物質,避免被老鼠、松鼠、獾、野雞、兔子等小動物扒食栗果,導致栗苗停長,造成損失。到6月栗苗長到30 cm以上時,栗果中的養(yǎng)分已經(jīng)全部用于栗苗生長,不會再被動物為害。因此,6—7月雨季后移栽最好。大于10 mm的雨量就可以趁墑栽植,下透雨效果更好。
移栽前,由于栗苗小,先除掉栽苗周圍的雜草,也可用除草劑消滅2 m2范圍的雜草,再進行栽植。平地可用3 m×4 m 的株行距,過15~16年后隔株去株,變?yōu)? m×6 m。
用塑料簡宜棚育的容器苗要提前二三周進行室外煉苗,以適應外界環(huán)境條件。起運苗時要控制容器內含水量,宜降到最低標準,既沒干透,土壤又緊實,保證運輸過程中不散坨,不傷及根系,還可保證苗木定植后的前期水分供應。
用石灰標明栽植點,栽植量大時,可一次性撒很多個栽植點。最好多找人快速栽植。
先挖深約15 cm 的定植穴(比營養(yǎng)杯略大),坑底要平,隨挖隨栽(不要晾坑)。栽苗時,將容器縱向割開,將容器苗帶土坨取出,輕輕放進栽植坑,將濕土推進坑內,隨填土隨將苗根周圍的土按實(注意不要按幼苗基部)。要適當深栽,將容器苗植入穴內,栽植坑的深度要比容器杯高出2~3 cm(即土坨面低于地面,有利于抗旱保成活)。填土與穴面齊平,然后沿育苗土坨外圍踩實,最后穴面上全部鋪上一層碎細土,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圖6)。
圖6 雨季苗木脫杯栽植
定植后,每個坑中在距離苗木基部約15~20 cm 的兩側,一邊挖1 個小坑,施入硫酸鉀型復合肥50 g。緩苗后,再用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進行2次葉面噴肥,長得會更好,當年秋季落葉后高度可長到1 m以上,莖基部粗度可長到直徑1 cm 以上(圖7)。
圖7 脫杯后栽植的板栗苗秋季生長狀況
寒冷地區(qū)當年冬季來臨前,大雪節(jié)氣前后,對栗苗進行套塑料袋防寒,保證安全越冬。
第2年春季3月下旬、7月初再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 次,每次株施100 g,苗木直徑粗可達到約3 cm;第3年即可進行嫁接優(yōu)良品種,實現(xiàn)早果早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