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日前,“紡織之光·愛益行”溫暖行動走進貴州西部大山,給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哈青小學送去床上用品、床和衣柜。
水城縣位于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核心腹地。是國家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營盤鄉(xiāng)哈青小學地處水城縣營盤鄉(xiāng)哈青村,營盤鄉(xiāng)也屬26個極貧鄉(xiāng)鎮(zhèn)之一。該校572名孩子全部來自農村,學校所在地地理條件惡劣,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距離學校較遠,很難就近入學,上學存在極大的困難,有的孩子每天上學要翻山越嶺10多公里。為了滿足孩子們吃在學校、住在學校、學在學校的需求,2018年年底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該校建成了學生宿舍樓一棟,面積503平方米,大小共有33間,可住270人。雖然宿舍樓已建成,但所欠缺的室內設施較多,學生還無法實現(xiàn)寄宿,學校為此呼吁廣大愛心人士的幫扶與支持。
為踐行國家精準扶貧的號召,中國紡織業(yè)一直在扶貧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正能量。在愛心志愿者徐浙英、六盤水市市委干部王蓓蓓牽線搭橋下,受中國紡織工業(yè)聯(lián)合會和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委托,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yè)協(xié)會于今年春節(jié)前在床品會員單位發(fā)起對貴州省水城縣營盤鄉(xiāng)哈青小學愛心捐贈的倡議,倡議得到了江陰市紅柳被單廠有限公司的積極響應。公司捐贈的物資為全棉六件套床上用品300套,總價值為24萬元,公司以最快的速度保質完成了捐贈物資的制作。同時,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還在廣州市樂善助學促進會和林美卿慈愛基金的支持下,募集到了150個學生床和衣柜。
正是由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精心組織,在愛心志愿者徐浙英、王蓓蓓的牽線搭橋下,在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yè)協(xié)會、江陰市紅柳被單廠有限公司、廣州市樂善助學促進會和林美卿慈愛基金的幫助下,紡織之光愛益行哈青小學送溫暖活動得以最終成行。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翠竹介紹了整個捐贈活動過程,她說,正是由于有江陰市紅柳被單廠、徐浙英、王蓓蓓等愛心公益的企業(yè)和人士幫助,此次活動才順利進行。她還介紹了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的發(fā)展,她希望同學們認識紡織、關注紡織,努力學習,學會感恩,未來能在紡織行業(yè)有所作為。
志愿者徐浙英從事慈善事業(yè)多年,積極為貧困地區(qū)脫貧牽線搭橋。她希望同學們要懂得愛、學會感恩,傳遞愛,長大后回饋祖國、回饋家鄉(xiāng),做一個心懷大愛的人。
江蘇紅柳集團總經理助理徐聞峰第一次走進貴州的土地,他說,走進哈青小學雖然時間很短,但深切感受到孩子么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的憧憬。更加堅定了紅柳為山區(qū)教育事業(yè)奉獻微薄之力的信心,希望能為孩子們的成長帶來幫助。多年來,紅柳集團一直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先后設立了紅柳慈善基金、助學獎學基金、助殘基金,累計捐資捐物超過千萬元。他希望孩子們認真學習,掌握知識,學會做人,練就本領,報效祖國,為建設更美好家鄉(xiāng)而努力。
哈青小學領導表示,此次紡織之光愛益行送溫暖活動來到哈青小學,送來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社會多一份關愛,孩子就多一份信心,未來就多一份希望。學校要勵精圖治,嚴謹辦校,把哈青小學辦成一所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成才的學校。全體師生要把捐贈義舉的接力棒接過來,并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