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奕 ,方亞瓊,任麗敏 ,何 洋 ,田琦民,武 力 *
(1.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3.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不斷增大,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輕化趨勢。在歐美國家,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的25%~30%,在我國許多大城市,乳腺癌發(fā)病率已經上升為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或第二位,給女性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醫(yī)療的認識也在不斷提升,在重視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時,也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問題。另外,一部分乳腺癌患者由于經濟困難和高昂的治療費用,導致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大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對癌癥恐懼,“談癌色變”,同時手術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形體上的缺憾,擔心會影響正常的夫妻生活等,這些因素都會使乳腺癌患者產生精神焦慮、壓抑、傷感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治療依從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在臨床上應對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療前后心理狀況以及生命質量的變化足夠重視[1-5]。
本次研究通過探討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前后心理狀況以及生命質量的變化和其臨床意義,為乳腺癌患者進行有效心理干預、提高生命質量提供科學依據(jù)。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7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腫瘤科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1)均為女性,首次確診為乳腺癌并進行了初次化療;(2)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3)排除伴有嚴重心、肝、肺、腎等功能疾病合并癥患者及嚴重精神疾病、意識障礙或語言溝通能力障礙的患者;(4)排除臟器功能不全者。
患者初次化療前后分別由兩位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通過觀察與交談的方式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生命質量測定量表 QLQ-C30(V3.0)和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V1.0)。分別取2人評分的平均數(shù)作為患者初次化療前后的心理量表以及生命質量量表評分。
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焦慮狀況評定采用Zung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各包括2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癥狀出現(xiàn)頻度分4個等級:沒有或很少時間,少部分時間,相當多時間,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20個條目中若是正向評分題,依次評分1~4粗分;而反向評分題則評4~1粗分。自評結束后將20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得到總粗分,然后經過相關公式換算成標準分(標準分=粗分×1.25)。SDS高于50分為抑郁狀態(tài),SAS高于50分為焦慮狀態(tài)。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高。應用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共14個條目,總分高于7分為焦慮狀態(tài);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共24個條目,總分高于7分為抑郁狀態(tài)。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高。
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質量測定采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V3.0)和生命質量測定量表 QLQ-BR23(V1.0),每個條目按癥狀出現(xiàn)頻度分4個等級:沒有,有點,相當,非常,依次評分1~4分。自評結束后將各個條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總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質量越差。
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整理,并建立EpiData數(shù)據(jù)庫,利用漢化版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描述。對所收集的資料采用(±s)、配對t檢驗、線性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顯著性檢驗均為雙側檢驗。
48名研究對象的年齡呈偏態(tài)分布,四分位數(shù)間距為50.5(43.3~55.8)。最小年齡為 27 歲,最大年齡為 66 歲;年齡≤51 歲的研究對象占54.2%(26/48),年齡>51歲的研究對象占45.8%(22/48);其中漢族47人,非漢族1人;已婚46人,未婚1人,離異1人;學歷:初中22人,中專3人,高中9人,大專10人,本科及以上4人;職業(yè):工人8人,農民22人,干部、知識分子7人,個體2人,無業(yè)9人。詳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人口學特征(n=48)
48名研究對象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化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化療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研究對象化療前后心理狀況的變化(±s,分)
表2 研究對象化療前后心理狀況的變化(±s,分)
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化療前45.10±6.44 56.46±9.92 8.75±7.53 10.38±8.45化療后49.58±6.13 57.19±7.34 9.48±6.25 10.96±6.39 t值-4.571-0.569-0.855-0.578 P值<0.001 0.572 0.397 0.566
48名研究對象化療前后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4)?;熐昂笊|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研究對象化療前后生命質量的變化(±s,分)
表3 研究對象化療前后生命質量的變化(±s,分)
生命質量量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化療前26.54±5.96 13.67±3.13化療后27.90±5.58 14.77±2.84 t值-1.454-2.188 P值0.153 0.034
將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前的心理量表評分與生命質量量表評分做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具有相關性(r=0.371,P=0.009);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具有相關性(r=0.461,P=0.001;r=0.410,P=0.004)。詳見表 4。
表4 研究對象化療前心理量表評分與生命質量量表評分的相關關系
將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后的心理量表評分與生命質量量表評分做相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具有相關性 (r=0.386,P=0.007;r=0.555,P<0.001);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與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具有相關性(r=0.325,P=0.024;r=0.549,P<0.001;r=0.579,P<0.001)。詳見表 5。
表5 研究對象化療后心理量表評分與生命質量量表評分的相關關系
本研究顯示,48名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顯著高于初次化療前(P<0.001)。提示乳腺癌不僅會威脅患者的生命,而且其特殊的生長位置給女性形體造成很大的損害,對患者來說更是嚴重的應激性事件,可加重和誘發(fā)焦慮癥和抑郁癥的發(fā)生。張群[6]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降低(P<0.05);鄭靜等[7]對乳腺癌手術化療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顯示,干預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研究將通過心理護理評價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的干預措施。本研究只對患者進行了初次化療,不同個體對初次化療的敏感性不同,結果顯示,初次化療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48名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后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顯著高于初次化療前(P<0.05)。這與孫麗麗等[8]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生命質量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說明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生命質量較低,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應從臨床干預、家庭關懷、社會支持等多方面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初次化療前后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個體對化療的反應性差異外,也可能與乳腺癌患者只進行了初次化療,未經多次化療,對其身體及心理產生明顯影響有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前,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呈線性正相關(P<0.05),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均呈線性正相關(P<0.05);乳腺癌患者初次化療后,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C30評分與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均呈線性正相關(P<0.05),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LQ-BR23評分與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呈線性正相關(P<0.05)。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大,其生命質量就越差。劉佳[9]的研究發(fā)現(xiàn),給予心理護理的干預組干預后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心理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直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作為患有惡性腫瘤疾病的乳腺癌患者及其手術和術后的化療都會對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緒造成嚴重影響,這種情況下患者的生命質量就會較差。
(1)加強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耐心地向患者講解乳腺癌相關知識,幫助其消除疑問,使其對乳腺癌有全面的認識。同時還需要讓患者清楚不良情緒對疾病恢復產生的嚴重影響,并通過介紹成功案例,使患者充滿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能夠更加積極地配合相關治療。
(2)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在化療之前,使患者對乳腺癌有正確認識,并采用學習正確應對方式以及放松訓練等多種輔助手段使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減輕,從而使其生命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3)使患者充分了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消除患者緊張和恐懼的情緒。大部分患者對于化療的不良反應都有著極大的恐懼,需要依照患者的理解能力及其最大承受能力對化療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講解。最好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更好地進行心理準備和配合,從而提升其生命質量。
(4)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通過使人體的大肌肉群積極地參加到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中,幫助患者釋放壓力,緩解不良情緒,對其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