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宏
據報道,42歲的吳女士,在2013年就被確診患有肺動脈高壓。2018年初,發(fā)現自己懷孕(與前夫所生的大兒子已有12歲)。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主任﹐鑒于她高齡加上重癥,曾表示,她不適宜繼續(xù)妊娠。但面對產科和心肺科醫(yī)生的聯合勸阻,吳女士不以為然,簽了一份免責聲明,自稱“愿為醫(yī)學獻身”,如果手術失敗,醫(yī)院無須承擔責任。在2018年6月16日如愿產子,但病情加重,3天后住進了重癥監(jiān)護病房,接受了“補心換肺”的手術,兩個月才脫離重癥監(jiān)護。然而肺移植6個月后,又因肺部真菌感染,再度入院,直至今年4月1日離世。噩耗傳來,人們扼腕痛惜之余,不禁要問:什么是肺動脈高壓???哪些疾病會導致此???肺動脈高壓發(fā)病能否早期發(fā)現?此病患者妊娠為何會喪命?
眾所周知,人的心臟分為左心系統(tǒng)和右心系統(tǒng)。平時我們所說的高血壓是指從左心發(fā)出的給全身供血的動脈壓力升高。肺動脈高壓,是指從右心發(fā)出的動脈壓力升高,這根動脈專門負責給肺部供血,被稱為肺動脈。肺動脈高壓病不能用普通血壓計從體表測出,需要特殊的檢測方法(超聲心動圖、右心導管)。方法是,靜息狀態(tài)下右心導管測得的肺動脈平均壓(mPAP)≥25mmHg。肺動脈高壓可以作為一種疾病而獨立存在,更常見的是很多疾病進展到一定階段的病理生理表現。
依據病理表現、血流動力學特征以及臨床診治策略將肺動脈高壓分為五大類:
①動脈性肺動脈高壓;
②左心疾病所致肺動脈高壓;
③缺氧和/或肺部疾病引起的肺動脈高壓;
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⑤多種機制和/或不明機制引起的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是一種極度惡性疾病,其預后是災難性的,可以說,這種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癥。
造成肺動脈高壓病的原因非常多,如結締組織病、先天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慢性高原病、肺血栓栓塞、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艾滋病毒感染等疾病,以及服用某些減肥藥等,都可以引起肺動脈高壓病。還有一些患者的肺動脈高壓病是家族遺傳因素造成的。如果任何因素都沒有,則稱為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病。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結締組織病相關的肺動脈高壓病。結締組織病屬于風濕免疫性疾病中的一大類,比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等,目前發(fā)現這些疾病是引起肺動脈高壓病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肺動脈高壓患者起病隱匿,發(fā)展比較緩慢,開始沒有特異性的癥狀,可能僅有一些氣短、胸悶,休息后可以好轉,所以對該病不易引起注意。后期隨著肺動脈壓力的進一步升高,可出現氣喘、胸痛、頭暈,容易暈厥。嚴重的患者出現右心衰的癥狀,如下肢水腫、肝臟腫大,甚至出現腹水或胸水等癥狀。一旦出現右心衰的癥狀,患者的預后就不容樂觀了。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一般從診斷出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后,患者的中位生存率為2~3年,比很多惡性腫瘤的存活時間還短。因此,凡疑有上述疾病或出現癥狀者,應極早做如下檢查有助確診。一般需要抽血化驗自身抗體、肝功能與肝炎病毒標志物、HIV抗體、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氣分析、凝血酶原時間與活動度、BNP;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肺功能測定、肺通氣/灌注掃描、肺部高分辨率CT、多導睡眠監(jiān)測、心肺運動試驗、右心導管檢查和急性血管擴張試驗等。
右心導管檢查是診斷肺動脈高壓的“金標準”,可準確獲得肺循環(huán)及右心系統(tǒng)的血流動力學特征。
歐洲和美國的指南均把肺動脈高壓列為妊娠禁忌!這是因為,肺動脈高壓女性一旦懷孕就會有致命危險?;颊邚膽言械淖畛?個月起,流經肺動脈的血流增加,肺動脈壓力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加重。在懷孕和分娩時,病情可能惡化。盡管有患者成功懷孕、分娩的報道,但通常懷孕和分娩會使病情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其中重度肺血管病患者的病死率高達30%~50%。即便是那些僥幸存活的患者,在懷孕期間增高的肺動脈壓力,在分娩后也不會改善。此外,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如華法林、萬他維、全可力等均可能對胎兒造成損害。故育齡期女患者都應該采取適宜的方法避孕,一旦發(fā)現懷孕應及時終止妊娠,切不可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當賭注。
吳女士不顧自身安危堅持懷孕生產,曾表示:“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想去闖一闖?!彪m然,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鬼門關后手術完成﹐并成了世界首例繼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產婦“心臟修補+雙肺移植”的成功手術,但她最終沒能成為那萬分之一。期盼這例肺移植是世界首例,也是最后一例。不要讓更多的肺動脈高壓患者,重演類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