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枝秀美的花朵,更是充滿頑強生命力的中國符號。對中國畫的發(fā)展、繼承和創(chuàng)新,就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創(chuàng)作充滿時代氣息的最新穎、最美好圖畫,是畫家立足于時代,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李輝作為一位有實力、善思考的花鳥畫家,他以滿構圖水墨荷塘的山水圖式馳名于畫壇。李輝繪畫的空間形式,就是它的語言構成;繪畫形式的兩大因素——形與色,同時也就是構成繪畫語言的“語音”和“詞匯”。讀李輝的作品可謂:心神藏不露,筆細潤萬物!且行且歌,以物寄情。其作品在沿襲傳統(tǒng)的基礎上以師古出新的大無畏精神,在宣紙中大膽加入西畫構圖等觀念。筆皴墨染的造型,使畫面云蒸霞蔚、光色濃烈、動感橫溢。可染先生“可貴者意,所要者膽,意與識會”的寫意三昧,讀李輝使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成功踐行。
李輝的《秋雨》《秋色無聲》《雨塘喧荷》《清夏無塵》等小幅作品,可以說是“無意于佳乃佳”的典范。在水墨暈染的開始,荷葉、禽鳥形與色一接觸紙面,便自發(fā)地組成一股力量,仿佛要掙扎著脫離作者的控制,以其散漫的甚至是無目性的形態(tài)展開。然而李輝的《夏花如夢》《秋雨驚夢》《新雨帶秋涼》等宏大巨制花鳥畫,以百荷千葉高妙天成的圖像組合,禽鳥爭鳴臻善盡美的真實存在,透射出煙波浩渺的自然氤氳,仿佛時光在那生機盎然的一刻倏然停滯,是繁復通透、澄懷觀道的美妙瞬間。靜對猶如聽無音之樂,讀無字之書,感受文化浸潤、提升自身修養(yǎng),感受形式美形而上的滋養(yǎng)。
大自然賦予李輝靈感,他的作品讓我們看到生命家園里的燦爛與輝煌;他以1960年代畫家的生活意趣和思想眼界去闡釋、構建著自己靈動鮮活、層次豐富的藝術語言,以心緒去演繹自然的無限性和豐富性,把時間與空間在瞬間給予凝定,在喧囂的現實中建立寧靜的精神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