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摘 要 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堂 中學生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1任務設疑,訓練學生的探索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疑問能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矛盾,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激發(fā)他們積極地去探索,以解決問題,實現心理平衡。我們在教學時,不妨在觸題時就布置任務,激起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務,訓練探索性思維。小學生對新生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優(yōu)化改進,融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這也是推動教學開展的有力舉措。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走出自己單向說教的狀況,盡可能讓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其中,說一說自己學習理解的內容,動手操作相關軟件等等?;谶@樣的考慮,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學生走上講臺進行操作演示,和多媒體大屏幕演示結合起來,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也在演示中幫助全班同學正確把握相關軟件操作的步驟與要點。無論是演示正確的方法還是出現了錯誤的情況,教師都可以靈活應對,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操作步驟中鞏固加深理解,從錯誤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訓等等。特別是學生操作步驟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不要簡單評判,要注重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鼓勵他們開啟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研究如何解決問題和突破難點,這也是保護學生思維積極性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方法。
2內容建構,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別是選取與社會經濟發(fā)展聯系較為緊密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內容,有機融入進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輸入以及排版編輯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篇最為滿意的作文,輸入進入進行排版編輯。這樣的教學內容實現了和學生學習的密切聯系,他們更加感興趣。在學習了頁面編排的操作要點之后,自己動手設計頁面與字體,包括行間距、字間距、字體與藝術處理等等,學生對于自己作品的編排設計中會投入更多精力,對工具欄的研究更為深入,對其運用更加靈活,融入了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創(chuàng)新,使其更加美觀,操作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習載體進行創(chuàng)新,指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將學習目標任務交給小組,由牽頭學生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辦法出主意,集中集體的智慧來突破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難點,以及拓展思維設計出更為美觀的作品等等,讓學生在合作研究的環(huán)節(jié)綻放創(chuàng)新的火花。
3開放課堂,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任務驅動法以具體明確的任務為教學主線,促進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信息技術活動。例如在制作電子演示稿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有關“我可愛的家鄉(xiāng)”為主題的任務,學生在搜集資源的過程中,逐步學習電子演示稿制作知識和技術,同時增加對于自己所在城鎮(zhèn)的了解,利用各種途徑搜集關于家鄉(xiāng)的信息、照片。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整理的資料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設計出各具特色的電子演示稿。開放性的課堂內容,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促進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個性化教學,積極、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學主題,能使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升華。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繪畫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既要指導學生怎樣利用軟件工具進行繪圖,同時還要賦予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空間,鼓勵學生以合作小組為單位確定繪畫的主題內涵,運用軟件工具進行操作,體現了信息技術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4合作探究,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很難有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我們應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們的信息技術教材,使教學向縱深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都較低,缺乏科學系統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必須給予學生正確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促進任務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師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為學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現的平臺,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鉆研信息技術和布置任務之間的聯系,同時還要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合作學習,在互動與討論中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給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恰當點撥和評價,及時反饋小學生信息技術的研究狀況,調動小學生在今后的課堂中進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學生完成幻燈片的教學任務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在班級中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由其他同學和教師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對同伴的點評和教師的總結進行反思和重構,逐步完善與更新現有的知識層次與思維方式,促進信息技術水平的飛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儲備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好勝心較強,很容易出現過于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的現象。當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討論或研究時,有的學生會存在僥幸心理,降低參與度。因此,教師不僅要加強教學過程的科學性,還要提高監(jiān)督意識,對學生參與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正確、積極的引導。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揚課堂民主,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愉快思考,主動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教師應巧設問題,善設疑點,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天地,提供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