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浮沉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現(xiàn)在正是江浙枇杷上市的季節(jié),想起枇杷酸酸甜甜的滋味,就禁不住滿口生津。
枇杷,又名蘆橘、金丸、蘆枝,因其葉片形似樂器“琵琶”而得名。不少人就很懷疑,因為枇杷葉子又長又尖,而琵琶渾圓短粗,也說不上哪里像啊。其實,枇杷的葉形很多,有長的也有圓的。不信你看,卵圓的枇杷葉和唐琵琶是不是有點像?
枇杷屬于薔薇科枇杷屬,這個屬有二十多種,還有一些變種,有一半都在中國。比如臺灣枇杷、南亞枇杷、大花枇杷、櫟葉枇杷、怒江枇杷等等。除了我國,還有不少國家都產(chǎn)枇杷,比如巴西、印度、土耳其、以色列等等。
枇杷,學(xué)名Eriobotryajaponica,食用部位為果實,長圓形,黃色或橙色,產(chǎn)自華中及其以南大部分省區(qū)。
不過,只有中國的枇杷命比較好,被當成一種美味——那些外國籍的枇杷,很少被當作水果,零落成泥碾作塵,也沒人愿意吃。其實這也不怪外國人,因為枇杷口味一般,論起香、甜、口感,每項都是六十分左右。也就是在中國這種吃貨聚集的地方,它才能被人們所喜愛。
據(jù)漢代《西京雜記》載:“初修上林苑。群臣遠方,各獻名果異樹”,其中就有“枇杷十株”。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也有類似記述:“黃甘橙楱,枇杷橪杮……羅乎后宮,列乎北園。”由此可見,漢代的上林苑中已有枇杷種植。
“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這是柳宗元老師的詩句,可見中國人不僅覺得枇杷好吃,還給了它很高的地位,屬于“高級佳果”。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知道這首詩的人,都只想得到荔枝,其實這也是寫枇杷最有名的一首詩了。等等,哪里有枇杷?
盧橘??!這里的盧橘就是枇杷。不過關(guān)于這個別稱,從古代開始就有爭議。
有一派人認為盧橘就是指枇杷,以美食家蘇東坡為首?!稏|坡集》中言“四月十八日與劉景文同往賞枇杷,作詩,有‘魏花非老伴,盧橘是鄉(xiāng)人’之句”。
更有明確記錄,張嘉甫問東坡:“盧橘何種果類?”答曰:“枇杷是矣?!?/p>
另一派是以李時珍為代表的反對派。他認為盧橘是金橘的別稱,和枇杷并不是一個東西。
人們之所以對枇杷的叫法有爭議,是因為枇杷栽培歷史太久,范圍太廣,叫法難免不同。其實叫什么都無所謂,只要好吃就行唄,不要在意那些細節(jié)。
枇杷品種有一兩百個,根據(jù)肉色分成紅沙和白沙兩大類。紅沙枇杷果皮偏黃,味甜,適合加工。白沙枇杷小小圓圓的,皮薄,肉白帶黃,汁多味美,適合直接吃。宋代的李綱曾這樣贊嘆其滋味:“芳津流齒頰,核細肌豐溫?!?/p>
看到枇杷,你肯定認得出來,但你知道枇杷花長什么樣嗎?
不少人都說,枇杷只結(jié)果不開花。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枇杷之所以給人這個誤解,一來是枇杷的花實在太小,樣子顏色也不顯眼,因此經(jīng)常被忽略。二來是枇杷花果間隔期很長,花開在秋冬,果子夏天才熟,已經(jīng)隔開半年,大部分人已經(jīng)記不得路邊這棵枇杷樹半年前是什么樣了。也正因其秋孕冬花,春實夏熟,故有“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之稱。
雖然枇杷花并不引人注目,但是枇杷葉大家還是很熟悉的,因為那是中藥里止咳化痰的主要藥材。大家小時候多多少少都喝過幾瓶各色的枇杷露、枇杷膏吧。
枇杷葉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緩解咳嗽癥狀,苦杏仁苷對抑制咳嗽中樞反應(yīng)也有效。但目前還缺少人類實驗,也就是說,枇杷葉對止咳到底有多大作用還有待研究。
所以我要提醒你,不要用鮮枇杷葉泡水直接喝。因為枇杷的鮮葉和果核(種子)里都含有氰化物,雖然含量不高,但到底是劇毒的玩意兒。吃枇杷的時候,還是放過種子和鮮葉吧。于保存。
如果你想要直接在市場上購買枇杷,應(yīng)注意,枇杷表面有一層茸毛和淺淺的果粉。茸毛完整、果粉保存完好的,就說明它在運輸過程中沒受什么損傷,比較新鮮,其中的維生素C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也比較高。中等大小的枇杷果實,口感會更好。體型過大的枇杷,有可能是添加了膨大劑;而過小的枇杷,則是因為一棵樹上結(jié)實太多,營養(yǎng)不充分,口感相對差些。顏色越深的枇杷,說明其成熟度越好,口感也更甜,風味濃郁;而色彩淡黃、發(fā)青、果肉硬、果皮不容易剝開的,都是不成熟或非正常成熟的枇杷。
枇杷總是以鮮吃為主。如果為了提升格調(diào),也可以學(xué)著張愛玲《小艾》中的吃法:“五太太讓三太太吃枇杷,老姨太早已剝了一顆,把那枇杷皮剝成一朵倒垂蓮模樣,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著送了過來。”
如果不滿足于鮮吃,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廚房食材來使用。熬糖水、煮粥、做蛋糕、摻進牛奶都可以。還有網(wǎng)友苦心根據(jù)《琵琶行》創(chuàng)制了“油爆枇杷拌著面”……我勸大家還是不要嘗試了,好吃不了。
枇杷好吃,皮難剝。常用的有“牙簽大法”、“勺子大法”和“滾滾大法”。本人親自實踐后,覺得還是牙簽最容易掌握力度。用牙簽(或勺子、手指)先把枇杷的表皮刮過一遍,再剝皮的時候,就能輕易地讓果肉分離了。接下來,就請盡情享用枇杷的甜蜜滋味吧。
枇杷何時可以采摘?先觀察枇杷表面是否全為黃色,如果表皮上還有青色的點子,那就讓它在樹枝上繼續(xù)生長幾天;如果果皮表面有黑色或者褐色的小斑點,那么它就可以成為你的“戰(zhàn)利品”啦。再教你一個獨門秘訣:觀察枇杷“屁股”的形狀,越像五角星的越好!
采摘枇杷時,應(yīng)用手捏住果柄,輕輕折斷。不要拿住整個枇杷往下拽,這樣容易弄傷果皮,不利
冰糖枇杷燉雪梨
原料:
枇杷、雪梨、枸杞子、冰糖。
步驟:
1.枇杷去皮、去核后切塊備用。
2.雪梨去皮、去核后切塊備用。
3.鍋中加1升水,放入枇杷、雪梨、枸杞子和冰糖。
4.文火熬煮1小時即可。